高职学生心理危机成因及干预初探

2017-01-30 05:55:03
山西青年 2017年18期
关键词:危机心理健康院校

张 艳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7

高职学生心理危机成因及干预初探

张 艳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7

笔者分析了高职学生心理危机的客观环境和主观心理两方面成因,初步探索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措施和方法,包括建立健全危机干预系统,“三个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危机干预

高等职业院校(以下简称高职)学生是现代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根据高职学生心理危机成因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危机干预,找到切实有效的教育对策,是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课题。

一、高职学生心理危机成因分析

心理危机是伴随着危机事件的发生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的严重失调。造成心理危机的成因可从以下诸方面进行分析。

(一)客观环境因素

造成高职学生心理危机的客观环境因素非常复杂,主要包括:

1.社会转型带来的冲击

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是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因素。转型期出现的种种新问题和矛盾,使高职学生心理受到很大的冲击和影响,由此导致的心理失衡和心理健康状况恶化,是产生心理危机的原因之一。

2.社会的误解与歧视

社会上普遍将高职院校定位在低于本科院校的层次。更有不少家长和学生因偏见而认为职业教育属于“三流学校、三流教师、三流学生”。高职学生遭受到歧视和冷落,也可能引起高职生心理危机。

3.学习和就业的压力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基础较差或方法不当的高职学生可能产生学习困难的问题;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处于劣势的高职生的处境更加艰难。背负多重压力,不少高职学生对自己的前途忧心忡忡,适应和发展的诸多困扰也会诱发心理危机。

4.其它突然事件的发生

生活中突然的变故与不幸,如亲人离世、父母离异、家庭忽然致贫、自身疾病、较大挫折等,会使涉世不深的高职生恐惧焦虑、茫然无措,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

另外,有些高职学生与家庭缺乏足够的交流,高职院校心理危机干预力量较薄弱、工作不规范,致使高职学生在应对未及时社会心理支持系统匮乏。

(二)主观心理因素

高职学生一般处于17-21岁之间,是人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期,也是身心发展不平衡、心理问题多发期。因此高职学生属于心理危机的高发人群,诱发心理危机的主观心理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

1.精神疾病

常见的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神经衰弱、恐怖症等,是导致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和自杀的重要因素。

2.人格发展中的问题和障碍

高职学生人格发展出现问题或障碍,当遇到挫折时,较低的耐挫能力就会导致心理冲突,滋生自卑情绪、抑郁情绪,易引发心理危机。

3.特殊发展阶段的心理矛盾

高职学生处于特殊的心理发展阶段,面临很多矛盾,如强烈成才愿望但学习动力不足、强烈自尊但自信心不足、强烈人际交往需求但心理准备不足等。性成熟和性心理不成熟的矛盾也会带来高职学生情感生活的挫折。

4.价值观与人生观的不成熟

社会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曾指出,明确而坚定的价值观念的有无是区分一个人人格是否健康、心理是否成熟的标志。理想、信念的缺失会导致困惑、迷茫、空虚的精神状态,易受到外界干扰引发心理危机。

二、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初探

心理危机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加大投入,提供全面系统的心理危机干预制度和措施,以保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安全。

(一)建立健全危机干预系统

心理危机干预是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包括心理危机预防、心理危机预警、心理危机干预子系统。心理危机预防是基础环节,可做到“防患于未然”;心理危机预警是重要环节,能够确定危机对象;心理危机干预是关键环节,使危机学生摆脱心理危机,也是预防和预警的目的。三个子系统共同作用,不可分割。要使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建立健全“三级”或“五级”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工作体系,各级机构既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又要明确归属、理顺关系。能够及时发现,迅速行动,有效干预学生心理危机,并做好与家长和社会力量的联系和接洽。

(二)“三个结合”,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形成心理健康的教育宣传的长效机制

主动积极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优化心理素质,营造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的良好氛围。以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为主体,全员参与,共同做好学生心理教育工作。高职院校应加大投入,提供各方面保障,形成心理健康的教育宣传的长效机制。

2.普遍教育宣传与弱势群体重点关注相结合

既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需要,又要注意学生城乡、性别等的区别差异,还要对个别学生尤其是心理弱势群体重点关注。与一般学生比较,高职学生弱势群体是指在大学生中各方面能力、素质相对低下,心理相对脆弱,物质相对贫乏,生存状态处于相对弱势的群体,如家境贫困者、单亲家庭缺少关爱者、人格有明显缺陷者等。高职院校要做好学生心理筛查、心理档案建立及对筛查出学生跟踪服务工作,心理课程及咨询服务务必因材施教,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3.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树立科学人生观、价值观是心理危机干预过程的必然选择,丰富了心理危机干预的内容。德育工作者应努力探寻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新方法、新途径,标本兼治地做好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改善大学生的社会心理环境

优美的校园环境能够增强学生心理感受,美化心灵,陶冶情操,利于缓解不良情绪。高职院校应大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积极开展多种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广大师生广泛参与体验,树立自信心,调节压力,健康成长。

针对高职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不断深化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维护高职学生身心健康,有效预防校园恶性事件,建设和谐校园。

[1]彭海威,彭小辉.关于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思考[J].成才之路,2009(23).

[2]朱和慧,郝金魁.高职学生心理危机成因分析及干预策略[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9(3).

[3]张萌.高校必须做好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J].新西部,2012(23-24).

B

A

1006-0049-(2017)18-0155-01

猜你喜欢
危机心理健康院校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英语文摘(2019年4期)2019-06-24 03:46:08
停电“危机”
“危机”中的自信
汽车观察(2016年3期)2016-02-28 13:16:35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