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韵韵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浅谈高校校园纪念品蕴含的文化价值
——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
杨韵韵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高校校园纪念品是指依据学校特有的文化内涵及精神,经过设计者的改造、再创作,设计生产出的能够体现校园文化精神的产品。这些校园纪念品几乎都体现着鲜明的校园文化特色,蕴含着丰富的校园文化精神。因而其所具有的特殊的文化价值决定了校园纪念品在高校文化建设、文化传播以及文化育人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深度挖掘凝练校园精神,并将其融入有形的纪念品中,这可以成为传承、传播校园文化、达到思想文化育人的重要途径。
高校;校园纪念品;文化价值
《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中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撑。高校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熏陶着一代又一代即将走向社会各个岗位的大学生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高校校园纪念品作为一种展现校风校貌、校园文化内涵的物质载体,不断向高校学子有意无意地传输其所蕴含的文化理念,对高校文化建设及传播起到了一定作用。
高校校园纪念品是指依据学校特有的文化内涵及精神,经过设计者的改造、再创作,设计生产出的能够体现校园文化精神的产品。目前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纪念品,这些纪念品大多数由高校学生公益社团或学生创业组织自主设计并营销,植根于校园文化,展示校园特色,一般兼具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由于每年都有毕业生离校、新生入校,对高校纪念品需求量便源源不断,纪念品设计者也不断改善、不断创新,力求设计出有新意易销售的产品。以下将从纪念品的设计、需求及不足之处三方面进行阐述:
(一)设计现状分析
高校校园文化纪念品同其他产品一样,同是以盈利为目的。例如,华中师范大学爱心超市长期供应一些具有文化特色的文化纪念品,如金属书签、华师纪念版笔筒等。又如华中师范大学圣兵爱心社,它作为一个公益性学生社团,每年设计并售卖系列校园文化纪念品所获的利润是其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
华中师范大学现存的文化纪念品目前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主要在毕业季推出的,以毕业生为主要销售对象的系列毕业产品,如毕业季纪念册、毕业季相册、纪念U盘等等;另一种则是以普通学子为主要销售对象,实用性较强的系列文化产品,如“漫步华师”、“相约华师”、“爱在华师”等系列明信片,印有校园特色建筑或武汉特色景点图片的笔记本、书签、签字笔等。这些文化纪念品均以华师、武汉文化为背景,结合华师学子的需求,由社团成员自行组织设计、联系厂家生产、制定销售方案。
这些产品销售情况良好,受到华师学子的广泛喜爱,这显示出华师文化纪念品在其设计上具有一定的成功之处。
(二)需求分析
校园纪念产品由于承载了一所学校的传统文化,充分体现了该校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华中师范大学的纪念品消费对象一部分是在校学生,更大一部分是每年的毕业生以及毕业多年的校友。
每当毕业季来临,一群毕业生对待自己已经相处四年的校园,定有万分不舍。老师的每一句教诲,走过千万遍的桂中路、绝望坡,又恨又恋的餐厅,常常泡上一天的图书馆,这些在校园每一处留下的点点滴滴的回忆,毕业生总想找到某种物件来寄托自己的某种情感,满足自己对母校的怀念之情。此时,文化纪念品便成了毕业生的绝佳选择。其次,一些实用性较强的文化纪念品,如手环、钥匙圈、笔记本等,深受在校学生喜爱,由于纪念品的实用性与美观性兼具,因而作为日常用品或作为礼物,都具有很高的价值。再者,在一些校园比赛中,校园文化纪念品也常常被考虑当做奖品、礼品赠送。所以说校园纪念品在校园中具有较为广阔的市场。
(三)不足点分析
目前,华师有许多社团及创业机构在从事文化纪念品生产售卖,也都积累了丰厚的经营经验,设计销售理念也越渐成熟。但是我校文化纪念品仍然存在许多不足。
第一,我校的文化纪念品形式仍然有些老旧,不够新颖,常常局限于传统的明信片、书签等形式。第二,由于文化纪念品大抵由学生自行设计,并且多以盈利为目的,所以造成许多文化纪念品体现校园文化内涵精神方面不够深刻,难以真正达到物质与文化高度结合。第三,校园文化纪念品的设计周期较长、生产规模较小,这导致了纪念品成本较高,售卖价格较贵,很大程度上影响其销售数量,从而影响其所蕴含的文化理念的传播广度。第四,众多生产售卖纪念品的组织,没有较强品牌意识,生产出的产品种类多却缺少中心主题,显得过于繁杂,因而会削弱其影响力度。
高校纪念品不仅能够满足校友与师生寄托母校情结的需求,而且能够成为宣传高校文化精神、增强高校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其次,蕴含于物质载体中的文化思想理念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在校学生,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思想引领作用。同时,由于高校纪念品绝大部分是由高校学子自行设计开发、自主营销总结,这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提高了学生的营销能力、交际能力以及自主创业能力。这些都是高校纪念品具有的文化价值及其所带来的相关边缘影响。通过对华中师范大学校园纪念品进行调查,总结纪念品主要有以下几种价值及作用:
(一)具有纪念收藏价值
校园纪念品作为一所学校的文化的物质承载体、传播体,常常印有校名、校徽、校训等学校标记,蕴含了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文化内涵、校园风貌、精神价值理念等等。校园纪念品尤其是毕业季产品,几乎都是一年更新一次,生产数量较少,设计者几乎花费一学期甚至一年的精力构思设计,融入了学生自己对校园文化、校园景色的理解,具有特殊的人文气息,因而具有较高的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
(二)具有思想引领价值
许多纪念品上常印有一些文字,或是对学校景色做出评价、或是基于某个校园建筑回忆自己的大学经历、又或是对老师的感恩之言。这些纪念品上的文字无意中体现了设计者的价值观,同时以实际物件的形式将这种价值理念传递给其他的消费者。比如圣兵爱心社的一款“漫步华师”系列明信片中对爱心树配的文字是“都说爱在华师,就连这桂子山上的老树,也被爱所温暖,染上人的情怀。”这句便是体现了华师学子对“爱在华师”的认同感,对“人文”的追求。类似这些对校园景色简短的评价多少都蕴含着学子的价值理念。又如爱心超市中有一款笔记本,封面上印有“博学”、“博雅”、“博爱”字眼,这无形之中传播了我校“兴博学之风、做博雅之人、献博爱之心”的育人理念。再如一款纪念版水杯上印着“求实创新、立德树人”校训等等。这些蕴含在校园纪念品中的校园文化内涵,则会潜移默化中引领着学子的思想走向。
(三)有利于记载并传承校园文化
纪念品每年定期更新,由于时代特色不同,学校每段时期都有不同的重点建设,并且每届学生对校园文化、对校史校训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因而每一届的纪念品突出重点便有所不同。纵观圣兵爱心社几年来的文化纪念产品,从2014年的毕业季书签、2015年毕业季明信片、2016年到纪念版相册到今年的纪念版U盘和华师纪念版票据本,显而易见,纪念品的实用价值在提升。圣兵爱心社的文化产品在形式上的变迁,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华师学子对校园文化消费需求的改变。每年的纪念品多少都记录了这一年或几年来学校举办的活动、发生的事件、同学寄于母校的情思,这无疑使得纪念品变相地记录了部分校园史及某段时期的校园文化主流。
(四)有利于树立文化自信、提高校园凝聚力
文化更倾向于精神层面,若脱离物质,往往会显得轻飘飘,但是将校园文化凝结在物质产品中,使校园文化有形化。所以说,睹物思人,高校纪念品相当于高校给学子们的信物,当学子看见手上的一份带有充沛情感的纪念品,母校的文化理念、育人方式,每一处景,每一个人,便真实地浮现出来,内心的自豪感定会油然而生。高校纪念品可以成为高校与学子感情的纽带。通过这种文化上的认同感,众多学子的价值观存在相同之处,凝聚力自然也就随之增强。
(五)有利于锻炼高校学子创新思维及营销能力
由于校园纪念品大多由学生自行设计、营销,因而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收获在专业课程中难以学到的实践经验与能力。圣兵爱心社为了在2017年推出更有新意的毕业季产品,外联部的成员在今年2月份便开始收集灵感,在四月份开始整合筛选,在众多方案中确定两份实施性较强的方案。这一过程则是全外联部的头脑大风暴,既要考虑产品能够充分展示华师特色,又要顾及其销售情况、成本利润。四月中旬开始联系厂家生产,这中间与商家进行价格商谈也是一场持久战,想确定一个合适且双方满意的价格实属不易。前期的设计与生产解决之后,便是销售问题。销售方案如何制定,宣传广告如何组织言语等等问题都需要学生自己一一解决。好几个月的战线,难免会出现意料之外的事端,这仍然需要社员随机应变、妥善处理。
高校纪念品目前已显示其在打造校园文化特色、传播传承校园文化、树立学子文化自信、加强思想引领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但许多高校并没有重视校园纪念品存在的价值及作用,往往任凭其发展,没有明确且规范的管理规则。许多文化纪念品对待校园文化难以真正挖掘并提炼校园文化特色、精神内涵实质,在设计产品时存在“贴标签”的嫌疑。
因而,高校在校园纪念品上可以给予相应的重视,引导文化纪念品设计者树立品牌意识、构建产品系列、确定明确主题,使产品展现高校文化精神、展现丰富校园生活,让产品文化化、生动化,力求达到产品自身可以讲述一个又一个生动故事。以物化文,以文化人,让承载了浓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的高校纪念品真正演好它独特的角色。
[1]阮强家,杨慧琳,刘希林.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与营销[J].现代商业,2017(02):190-191.
[2]刘文.大学校园有意义的文化产品推广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J].教育现代化,2016(30):89-90+94.
[3]黄丽.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与营销[J].市场研究,2016(07):33-34.
[4]罗娟.高校校园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开发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6.
[5]江洋洋.高校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营销传播研究[D].兰州大学,2016.
[6]胡燕,邢金金,李媛,宗良纲.新常态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基于DIY的宜兴紫砂文化创意产品研发与营销实践[J].高教学刊,2016(01):10-12.
[7]樊传果,杨木生.校园文化创意产品:大学品牌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J].传媒,2015(24):64-66.
[8]樊幸.探索高校校园文化产品的创新形式与文化内涵——以东北大学为例[J].包装世界,2015(05):62-63.
[9]吕文娟.基于高校校园文化的手绘创意产品开发[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7):76-77.
[10]秦广龙,叶兵.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产品论纲[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99-103.
[11]王俊涛,王宝德,肖慧.构建特色校园文化的途径与实践——以校园文化产品设计为例[J].设计,2014(02):19-20.
[12]廖金香.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D].吉首大学,2010.
杨韵韵(1998-),女,汉族,江苏宿迁人,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6级政治学类专业本科生。
H
A
1006-0049-(2017)18-00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