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为何频出女总统
美国的邻居拉美地区,女总统、女政治家早就不是新鲜事了。
自从1974年阿根廷前总统庇隆将军的第三任妻子伊莎贝尔·庇隆成为阿首位女总统后,女性领导人便逐渐成为拉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拉美共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却有10个国家出过女总统,共11人。
拉美的女政治家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自我奋斗”型,这些“女汉子”往往在早年遭受一系列苦难后走上权力的巅峰,例如,巴西总统罗塞夫,年轻时参加过游击队还坐过牢,而智利总统巴切莱特在少女时代,父亲就因反独裁被折磨致死,她和母亲被迫流亡国外。
另一种是“埃维塔”(阿根廷前总统庇隆的第二任夫人的昵称)型,即第一夫人借助总统丈夫获得影响力。这一现象在阿根廷政坛尤为突出,现任总统克里斯蒂娜就是接替已故丈夫基什内尔担任总统的。此外,庇隆之所以能掌握国家大权,也是得益于丈夫的影响力。
实际上,拉美女总统频出,与当地社会形态的发展变化不无关系。随着拉美贫民阶层、土著居民地位不断提高,拉美政坛出现“向左转”趋势,原本地位低下的妇女联合其他受压迫的阶层,一起将女性领袖推举上台,希望她们能够改善女性的生活条件和社会地位。
此外,不少人支持女领导人是因为厌倦了男性政权的腐败和贪婪,认为女性更加清廉,是一个国家好的管理者。
从某种程度来说,女总统们的励志故事,成为了很多女性改变自己、追求新生活的动力。
在墨西哥,当地很多妇女摆脱锅碗瓢盆的羁绊,勇敢地活出自我。墨西哥不仅出现了女外长和女性总统候选人,在商界、教育界等传统意义上由男性把持的领域,也出现了大量的女性精英。
值得一提的是,自1929年厄瓜多尔成为拉美第一个允许妇女拥有选举权的国家后,女性开始全方位争取平等权利,例如堕胎权、同工同酬、平等就业权等,如今拉美已经有14个国家通过法律,要求任何选举产生的职位必须有40%以上的候选人为女性。
(《潇湘晨报》2011.3.8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