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自媒体传播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2017-01-29 07:11文/高
传媒 2017年18期
关键词:社会化大学生信息

文/高 潮 张 璐

浅析自媒体传播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文/高 潮 张 璐

自媒体传播因其高速、自主性和交互性强等独特特性,对大学生的社会化产生着重要影响,一方面能积极促进大学生社会化,另一方面也对大学生社会化产生消极影响,通过加强自媒体平台和运营环境建设、构建自媒体监控管体系、加强师生媒介素养教育等方式,可以使自媒体传播更有效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

自媒体 大学生 社会化

媒体传播是影响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因素。在信息传播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自媒体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信息传播形式。在高校,自媒体也已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接受文化熏陶、参与社会互动、发展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和平台。大学生的社会化是其在早期社会化基础上的继续社会化,需要具体掌握知识和相关技能,学习并内化社会规范,从而成长为合格的社会公民,是大学生发展的关键性课题,也是社会发展对他们提出的必然要求。

一、自媒体的传播特性与大学生社会化的特点

1.自媒体的传播特性。自媒体传播具备高速度和即时性的传播特性。自媒体信息网络中的每一位个体,都拥有信息传播主体和信息接收主体的“双主体”身份,他们可以在任何时空界限内实时发表个人的观点,或者转播所接收到的信息。这种形式的传播便捷且反馈迅速,特别是当传播者与受众频繁互动时,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会更加快速的增长,这也使传播者和受众能即时了解最新舆论焦点,实时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更加快速便捷地参与到相关信息的讨论和传播,使自己感觉处在“信息中心”和“时代前沿”。

第一,自媒体传播信息的丰富性。自媒体传播改变了传统传播方式、时空界域和话语权,使信息中心变得更加模糊,使纷杂的信息和价值观有了更加广阔的滋生和传播空间。“人人有话筒,人人播新闻”是自媒体独特的传播形式,信息主体遍及各个行业领域、社会阶层、文化界域和地域环境,且几乎每个传播个体都具有不同的生活阅历、知识背景、行为范式、价值观念,所传播信息的承载体也有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因此在自媒体环境中信息的数量级是无法估量的。

第二,自媒体传播的自主化和私密化。自媒体传播的核心特征就是信息传播者的自由化和自主性,而且每位传播主体基本都有独立的账户名和密码,都可以公开现实身份或网络虚拟身份,自主地发表观点,分享相关体验和感受,传递生活信息或新闻热点,构建自己的社交网络;也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兴趣获取和把握其他传播者的信息动态。自媒体的发展不断增强个体的话语权和自主权,其传播过程也呈现出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网状传播特点。

第三,自媒体传播的交互性强。交互性是指在自媒体基于技术基础上的受众与受众之间或媒介与受众,在形式和内容上的相互影响。传统媒体往往不清楚甚至不关注受众在想什么或做什么,受众也很难通过一定形式表达自己的疑问、不满、建议等。但是,自媒体信息网络中的所有个体都可以进行信息创作、加工和传播,这种平民化、平等式的信息传播方式,使每个个体可以在传播中呈现个人价值、争取社会认同、彰显独特个性、赢得情感共鸣。因此,粉丝数量、用户的黏性和忠诚度,已成为自媒体品质的重要衡量指标,致使自媒体和信息传播主体更加着重信息传播内容、方式、途径的创新性,以此来增加与用户和受众之间的互动性。

2.大学生社会化的特点。大学生社会化是其在早期社会化基础上进行的继续社会化,由于大学生年龄、学历、角色身份等的特殊性和大学阶段在他们人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大学生的社会化与其他社会群体同一年龄阶段的社会化、大学生不同发展时期的社会化相比,显得更加重要。大学生在大学阶段要完成从未成年人到成年人的转变、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其在这一阶段的社会化不仅是个体身心发展不断成熟的关键,也是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群体的必然要求,不仅需要对前期社会化成果的整合和延续,而且需要依据社会现实需求和实际期望进行完善,从而发展成为合格的社会人。

第一,大学生社会化内容的多元化。大学生社会化的目标不仅要学会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健全自我意识,养成独特的人格和个性,内化现实社会的核心价值标准、道德和行为规范,最终能以合格的建设者的角色参与社会生活。具体来讲,大学生社会化主要包括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心理社会化、知识技能社会化。其中政治社会化要求大学生掌握必要的政治知识,有明确的政治方向、正确的政治态度、积极的政治情感、理性的政治行为,从而成长为合格的政治人;道德社会化需要大学生把相关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体信念并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心理社会化要求大学生能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调整和控制自我、发展和完善自我;知识技能社会化是指大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学会基础的职业技能的社会化。

第二,大学生社会化影响因素的多元化。家庭虽然是个体早期社会化最关键的影响因素,但是家庭的文化背景、教养方式、生活方式、结构特征等,对刚步入成年的大学生依然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大学期间,学校是影响大学生社会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大学生在此将获得所需的知识技能、文化信息、价值规范等。大学里的同辈群体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个体现实需求和社会认同,是大学生社会化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传播媒体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毋庸置疑,尤其是自媒体在大学生中的普及使用,但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良莠不齐。

3.自媒体传播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必然影响。传媒对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影响已是不争的事实,在自媒体迅速发展和普及的今天,相对传统大众传媒,自媒体传播对个体社会化效果的影响尤为突出。当前大学生是自媒体使用的主要群体,也是受自媒体影响最广泛的群体。在一项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时,有近91%的大学生表示会使用微信、85%的大学生会使用QQ空间、77%的大学生会使用微博、23%的大学生会使用人人网、12%的大学生会使用博客、10%的大学生会使用论坛、5%会使用易信、1%会使用皮皮空间,这说明90%以上的大学生在使用自媒体。在另一项“自媒体对大学生自身影响程度”的调查中,15.6%的大学生认为自媒体对自己影响“非常大”,甚至部分大学生认为自媒体成为“生活必需品”;60.99%的大学生认为“比较大,对学生、生活、思想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可见自媒体对大学生影响程度是非常深的。

二、自媒体传播对大学生社会化的积极影响

1.自媒体是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渠道。大学生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虽然大学里的正规教育能为大学生传授其成长知识,但大多是由教育主体主导的过程,其形式、内容有限定性,且传统教育方式也会受到时空的限制。首先,自媒体空间虽然信息纷繁复杂,但大学生作为一个能动的个体,凭借基本的信息筛选、选择和接受的能力,其会主动选取符合自己发展的知识信息。其次,大学生在自媒体网络中,基本会存在于彼此熟悉的由“强关系”组成的群体,群体成员会有相似的知识背景或特质属性,因此大学生在其自媒体群体中所接触的信息内容,大多也会与自己生活和发展状态相近。最后,相关政府机构、社会团体、教育主管部门、高校等社会组织也会充分利用自媒体传播特性和大学生成长需求和特点,主动利用自媒体进行知识传授和信息传播,使大学生更便捷更及时地获得所需的知识信息。

2.自媒体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参与的平台。社会互动是大学生社会化的必然方式,社会参与程度和效果是衡量大学生社会化程度的重要指标。自媒体最核心的特点就是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具有相对平等的地位,每个传播主体都掌握着话语权。大学生作为一个具有强烈社会参与欲望的群体,在进行社会互动、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利用自媒体平台,参与热点讨论、发表意见观点、参与社会调查、行使社会权利等,不断强化和提升自身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参与能力。在通过自媒体环境中的频繁互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式和范围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和拓展,通过多种类信息的接触,也可以提高自身信息鉴别和选择能力。

三、自媒体传播对大学生社会化的消极影响

1.自媒体传播容易引起大学生的角色失调。角色社会化理论认为,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实际就是个体社会角色构建、扮演、修正、成熟的过程。因此,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也是大学生青年、公民、学生、子女等多种社会角色形成和完善的过程。在这些现实角色的基础上,自媒体又赋予大学生多种网络虚拟角色,这使得大学生的角色更为复杂。大学生刚刚步入成年,其知识基础、生活阅历、信息处理能力等方面仍相对欠缺,正确价值观念和道德意识有待确立和强化,对角色期望的领悟和社会规范的理解比较浅显,面对自媒体环境中纷杂的信息,他们会不同程度地受传播者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理念、道德标准等影响,造成自己现实角色和虚拟角色、传统角色与当前角色的选择冲突,进而引发角色紧张,造成角色扮演不顺利。

2.自媒体传播容易导致大学生的价值偏轨。传媒在长时期传播中所表现的情感倾向、价值取向,都可能使受众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态度的逐渐改变。由于“把关人”角色在自媒体传播中的模糊性,信息创造和发布变得越发无秩序,甚至一些组织和个人会蓄意传播错误的文化观念、价值取向等非主流或反主流的信息,冲击和影响大学生正确的价值选择;也有一些商家或个人刻意用暴力、低俗信息,追求更高的关注度和吸引力,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大学生的审美观念甚至是道德标准。由于大学生处于价值观念的形成和稳定期,对异类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部分学生在放松警惕的情况下,导致自己的核心价值偏离甚至偏轨。

3.自媒体传播容易引发大学生的行为失范。当前大学生的社会化过程不仅处在自身发展变化的关键阶段,也处在社会改革转型的重要时期,一些传统的观念规范需要打破或摒弃,同时新的社会规范标准需要确立。由于传统的路标已经不那么重要,社会在没有为我们提供多少如何做出选择的指导的情况下,就让我们面临大量令人眼花缭乱的选择机会,诸如成为什么样的人、如何生活以及做些什么。自媒体平台上的各类价值观念、规范标准乘虚而入,模糊了大学生的视线和价值判断标准,尤其在遇到挫折或不公平时,凭借私密性的网络身份无所顾忌的发泄不满、恶意攻击、擅自捏造或大肆传播不良信息,引发网络舆情发酵,甚至演变成现实冲突。

四、自媒体传播有效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策略思考

1.搭建和完善自媒体平台。所有对大学生实施教育影响的主体,都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媒体对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性,能自觉运用自媒体平台对大学生实施积极影响。高校更应该把握自媒体传播规律和大学生信息传播习惯,搭建教学、党建、文化、公务等自媒体平台,密切关注大学生的社会化需求,通过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判断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丰富信息传播内容和形式,科学实施“议程设置”,引导大学生融入主流。在高校自媒体环境中,学校需要加强与大学生信息互动的频率和平等性,密切关注大学生讨论的话题和发出的观点,积极探寻发现问题的途径和应对问题的策略。

2.构建网络信息监控体系。高校是网络舆情重要的集散地,也是信息安全的交叉点。除了国家网络信息监管部门之外,高校也需要构建校园网络信息监控体系,扮演好“把关人”的角色,做好网络信息舆论预警、形势研判、积极介入、权威发布、评论引导等工作。关键是在对网络信息舆论科学研判的基础上,学校能第一时间参与,发布权威的信息,第一时间实施舆论信息引导,让主流正确的声音回归到主线上来,解决舆论信息传播者的诉求,减少负面舆情扩散,预防群体性情绪生成,将现实矛盾消解在萌芽状态,深度把握舆情动向,做好舆情应对与处理,建立并完善学校内部舆情信息收集、研判和处置工作机制。

3.加强媒介素养教育。高校里实施媒介素养教育主要是两个群体,一是学校领导和老师等实施教育传播的主体;二是大学生群体。前者主要是从自媒体平台建设和信息技术优化的角度,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加强现代自媒体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丰富和创新信息传播内容和方式。后者既是自媒体信息传播的主体也是受众主体。因此,高校可以通过媒介素养教育教学,把媒介素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第二课堂文化活动中,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引导大学生做有道德操守的“自媒体人”。

[1]杨晓津 ,杨春梅 ,王志伟.自媒体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研究[J].新闻战线,2015(06).

[2]谭昆智.传媒的宣导抚慰功能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

[3][英]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第四版).赵旭东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高潮系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教授张璐系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在读硕士

猜你喜欢
社会化大学生信息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订阅信息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展会信息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