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的开落”当作何解

2017-01-29 02:24:31张善存魏飞
中学语文 2017年4期
关键词:容颜漫长音节

张善存 魏飞

“莲花的开落”当作何解

张善存 魏飞

因为将中国化的古典诗意做了极为巧妙的现代书写,“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叶圣陶语),台湾诗人郑愁予先生写于上世纪50年代的短诗《错误》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而广为传播,引发了学界内外多角度的丰富解读。如: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是一个美的极致,有一团美的光晕,绮丽了想象的思维。“开落”明显是个偏义复词,只有“开”“盛开”的意思,而没有“落”“凋落”的意思。(段增勇《“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音符》,《语文学习》2016年第6期P22)

《错误》以“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起笔,确实营造了一种优美又哀伤的古典韵味,激发起读者的想象思维。但若说其中的“‘开落’明显是个偏义复词”却并不尽然,而且只能解作“盛开”没有“凋落”的说法,难免有点武断了。

《错误》本身很美。整首诗以江南小城为中心意象,书写“我”在一个暮春时节骑马经过小城,“我达达的马蹄”使一个深闺女子“错误”地以为“我”就是一直在苦苦等待的“归人”。

诗中的莲花作为一个比喻性意象,写其从花开到花落,既见女子等候“归人”的时间之长(或许已经年复一年);又暗喻女子从青春到暮年的人生历程,足见她的痴情和孤寂之深。所以,女子的容颜正是在这漫长的等待中一天天憔悴、衰落。从诗歌整体意思看,“开落”作盛开和凋落讲,未尝不可,甚至更合乎诗歌本身的寓意。

“莲花的开落”讲述的正是这样一个过程,从貌美如莲花盛开的青春年华到日渐衰落颜色改的经历。作为定语的“季节”一词也在强调随着“我”的来而又去,女主人公经历了希望和失望,美丽的容颜就像莲花绽放又凋零一般。因而,这句诗单纯理解为“盛开的莲花”,未免太狭隘了。

另外,从结构形式看,该句有15字,前一句只有6字,诗人特以这个长句造成的落差感突出等待过程的漫长和孤寂,可谓匠心独运。两句一短一长,又形成了鲜明对照,如果说第一句“我打江南走过”是诗人通过压缩字数来表现“我”匆匆走过江南的情形,该句则是故意通过拉长节奏来表现女子等待的漫长和内心遭受的煎熬。与此相应,“开落”就不应只有开放而没有凋落之意。同理,我们在朗读这两句时,宜先短促后舒缓一些,如此才能读出诗歌的韵味。这也是诗歌表现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的典范。

如此看来,该诗中的“开落”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偏义复词。

简单来讲,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作为整个词的意义,而另一个语素只作陪衬音节的复音词,才能称之为偏义复词。典型如《孔雀东南飞》中的“便可白公姥”“昼夜勤作息”两句,其中的“公姥”其实指的是焦母,即只有“姥”没有“公”的意思,整个词意偏在“姥”上;“作息”则只有“作”的意思,强调刘兰芝勤劳的一面,而完全没有“息”的意思。再如《红楼梦》第三十八回写黛玉笑道:“这样的诗一时要一百首也有!”宝玉笑道:“你这会子才力已尽,不说不能做了,还褒贬人!”其中“褒贬”便是偏义复词,意即批评、指责,有“贬”无“褒”意。

但“开落”一词就不同了,其中的“开”并非没有实际意义而只起陪衬音节的作用。恰恰相反,尽管单理解为“盛开”字面上也能讲得通,细琢磨还是有差别的,正如以上所述,不管从诗歌的内容情感,还是表现形式上讲,该词解作“由盛开而凋落”完全恰切,自然就不宜作偏义复词理解。

就在本文开头所引那段文字的后面,段老师继续写道:“这如莲花开落的‘容颜’,充满了一种等待和期待,一任季节更替,等待和期待弥漫于莲花容颜的每一个细胞……”

既然说“开落”只有“盛开”而没有“凋落”的意思,为何紧随其后所言的不是“这如莲花‘盛开’的“容颜”,而是“这如莲花‘开落’的“容颜”呢?因为“充满了一种等待和期待”的过程显然是漫长悠长的,自然应包含由开而落的整个生命过程。所以,“开落”兼有开放和凋落的意思,实则暗喻女主人公整个生命过程,因此,在这句诗歌里“开落”不宜作偏义复词解。

[作者通联:山东滕州市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容颜漫长音节
《漫长的余生》
牡丹(2022年19期)2022-10-14 09:07:02
故乡的容颜
华人时刊(2022年21期)2022-02-15 03:43:20
战“疫”中的最美容颜
人大建设(2020年3期)2020-07-27 02:48:44
拼拼 读读 写写
小老鼠的漫长一夜(下)
学生天地(2018年33期)2018-11-08 08:47:12
小老鼠的漫长一夜(上)
学生天地(2018年30期)2018-10-17 01:33:46
藏文音节字的频次统计
感动
诗林(2016年5期)2016-10-25 07:53:51
漫长的冬季
小主人报(2016年2期)2016-02-28 20:46:47
快乐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