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 聪
手机媒体新闻传播发展展望
文/刘 聪
在数字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的推动下,不断崛起的新媒体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其中以智能手机的影响最为明显。据2017年3月GSMA公布的“移动经济”报告预测,到今年年中,全球手机用户人数将突破50亿人(最新数据尚未公布),预计到2020年全球手机覆盖率将达到80%。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手机媒体发挥的作用更加突出,其无可比拟的便携性、即时性和互动性,为新时期的人际传播提供了极大便利,被誉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手机媒体通常以智能手机为传播终端,以网络为信息平台,在分众传播的目标下采取定向或者交互式的传播手段,对网络信息进行个性化传播。随着当今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新闻信息的需求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严肃认真,碎片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成为手机媒体快速发展、普及的重要推动力,在这一过程中,手机媒体也对新闻传播形态的改变影响至深。
新闻传播即时化。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手机媒体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快,融合了信息技术的手机媒体在新闻传播上可以达到“一日千里”的速率,而灵活多样的传播方式也无疑增强了信息的传播效率。与传统媒体依靠记者采编、编辑、校对、审核后送交出版印刷的工作流程相比,手机媒体可以真正实现传受的互动。在手机媒体的新闻传播过程中,手机用户不但是信息的接受者,更有机会成为新闻信息传播的源头。尽管这些智能手机的使用者多数并不具备记者编辑的专业采编素养,但手机便捷的拍照、摄像、上传等功能让记者编辑可以传递新闻现场的第一手资讯。这样的实时新闻传递不需要沉重昂贵的摄录设备,也不需要繁琐的采集方式,简单的录制上传便可将新闻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到相当的范围。另外,人们在智能手机的使用中会选择各类新闻APP或对相关微博进行关注等,这些方式都能将世界范围内的新闻及时地传递给用户,使新闻的传播推广摆脱地域的限制,实现最大的即时性,这是手机媒体对新闻传播形态的一大重要创新转变。例如,凤凰娱乐在进行“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礼”新闻直播时,前方记者利用手机发布第一现场最新消息,后台编辑及时丰富相关图文资料,真正实现了“第一时间”发布。
新闻报道多样化。一般都市类新闻报纸在新闻格式上都遵循大致的规律,在同一类新闻报道中其文字与图片的配置上往往如出一辙,缺乏新意。与之形成鲜明对比,手机媒体在新闻传播形态上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不但可以灵活地安排图片、文字比例,还可以将视频、音频、图表、动画等形式嵌入到新闻的传播报道中。这种多样化的新闻报道方式不但可以提升用户的阅读体验,同时也能增强传播效果。用户不但可以全方位、全时段地关注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报道,对新闻的认知程度以及与新闻的互动性也大大提升。例如,2016年高考成绩发榜当日,搜狐推出了《高考志愿填报开跑,名师教你选大学》线上新闻直播,有近40万人利用手机APP进行参与,并与志愿填报专家、搜狐编辑进行互动,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新闻传播效果。
新闻内容短精化。如果说新闻传播的即时化和报道方式的多样化是立足于信息技术进步的两大传播形态,那么新闻内容的浅俗化就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而出现的新闻传播趋势。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加快,阅读新闻的时间越来越少,快餐式文化越来越为大众所接受,用最简短的文字将新闻内容呈现在读者面前已经成为新闻传播者的普遍追求。在此影响下,新闻内容“短小化、精炼化”就成了手机传播的新趋势。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点击量、关注度等成为衡量新闻的指标,因此,许多手机新闻报道向着简练、浅显易懂等方向发展,与此相伴,“标题党”、同质化等不良现象也相继出现。
新闻服务人性化。随着信息传播手段的日益丰富,人们对新闻信息接收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手机媒体的出现恰好为用户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人性化服务。如今的手机已不仅是简单的通信工具,更是各类媒体信息的接收终端和整合信息传播技术的应用体现。它为用户提供的不单是新闻信息接收,还是多形态、多内容的结合,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选择地使用手机通话、手机短信、手机报纸、手机电视等不同类型的传播形态产品,可以随意设置自己的阅读背景,收藏自己喜欢的阅读内容,一键查找需要检索的信息。而且在新闻阅读的过程中,不但可以随意地进行章节跳转和回翻,还可以随时发表评论,并与其他读者进行交流。与此同时,手机新闻的传播者还会根据每一个读者的阅读习惯为其推送相关新闻、娱乐、气象简报、出行指南等信息。如《纽约时报》专门成立了新闻推送小组,根据APP用户的兴趣爱好、浏览习惯等研发消息通知功能,在不打扰受众的情况下展开精准推送,赢得了受众的广泛认可,如此人性化的服务自然能够增加用户的依赖性。
新闻传播内容规范,与主流媒体合作加深。虽然手机媒体发展迅速,但需要注意的是,主流媒体无论以何种形式存在,其对受众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都是难以撼动的。主流媒体不但牢牢掌控话语权,其新闻报道也更加真实、深刻。因此,尽管受到高速发展的手机媒体的冲击,主流媒体依然更容易获得受众的信任,其新闻报道和相关评论也更容易引发社会关注,并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力。相比之下,飞速发展的手机媒体却面临着许多问题,海量的信息传播中剽窃现象普遍存在,新闻失实现象屡见不鲜,各大移动新闻传播平台间也存在着恶性竞争的现象,这都在很大程度上削弱着手机媒体本就脆弱的公信力。
对此,手机媒体应加强与主流媒体的交流合作,通过业务捆绑提升自身的公信力与社会影响力,牢牢把握主流媒体的发展动向。与此同时,吸取主流媒体中最具影响力的地域性新闻,如现场新闻、民生新闻等,以此引起受众的共鸣,为手机媒体赢得更多的稳定受众,增强用户黏性。此外,与主流媒体的合作可以增强手机媒体把握社会热点的能力。通常情况下,社会热议话题都有较强的时效性和社会影响力,也是一定的价值观念和舆论导向的重要体现。因此,手机媒体与主流媒体的合作对于加强报道的严肃公正性有重要推动作用。
新闻展现形式丰富,3D场景体验升级。在未来,手机媒体的新闻报道内容将朝着更加严肃、真实、深刻等规范化方向迈进,新闻展现形式也将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为受众带来的阅读体验也将不断升级。
尽管当前的手机媒体已经能够在新闻传播中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展现形态加以融合运用,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各类媒体传播形式日益趋同,手机媒体的传播者要面临受众的审美疲劳和求新求异等心理变化,这就对手机媒体的传播展现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增强信息的感受度,强化新闻的现场感成为各大手机媒体所面临的新问题。
由于近年来媒体技术的发展,3D视觉应用、全息模拟、体感效果等全新的感官体验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3D化新闻传播将成为手机媒体传播形态的新趋势,新闻传播者可运用3D技术将与受众相隔千里的新闻场景变得更加真实、立体,实现新闻的无死角、全场景展现,提升受众的阅读体验。
新闻互动频率加快,线下活动与线上传播并行。当前,各手机媒体在新闻传播中与受众的互动大多集中于线上,即通过网络宣传、转发和推送等方式增加新闻传播的受众面增强其传播效果,并利用广告推动手机媒体品牌的树立。而在未来手机媒体将摆脱这种单一的互动方式,由于手机媒体的受众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当遇到可替代性较强的竞争对手时,如果不能及时通过适当的互动加以巩固,就可能出现受众流失的问题。由此可见,手机媒体必须要增加与受众的互动,在开展线上传播的同时,更多地采用交流座谈、同城聚会等线下活动方式来推动固定受众群的生成和忠诚度的增加。此外,手机媒体还可以利用其独有的灵活性定期开展线下活动。比如,就某一热点话题将特定场所内的部分受众召集起来开展零距离沟通活动,无论是观点叙述或是头脑风暴式的观念碰撞都将增加受众的凝聚力。
与传统媒体相比,手机媒体在新闻传播中具有更明显的即时性、互动性和便捷性等特点,能够通过多样化的报道和人性化的服务为受众带来全新的阅读感受。尽管拥有庞大的发展潜力,但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手机媒体本身具有的浅俗、不稳定等特性导致其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依然会面临许多挑战。因此,手机媒体的相关运营者需要准确把握手机媒体的发展态势,根据手机媒体在新闻传播形态中的创新特点、发展动向,针对市场环境、技术变革以及自身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如此,才能在手机媒体的发展变化中找出一条新的道路。
作者单位 长春师范大学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