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外国人唱中国歌的一些看法

2017-01-28 05:26孟琳琳
黄河之声 2017年14期
关键词:外国人歌唱声乐

孟琳琳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对于外国人唱中国歌的一些看法

孟琳琳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对于外国人唱中国歌的这种现象,有的歌者能很好表达歌曲思想,赋予作品新的灵魂;有的由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误区,导致翻唱作品过于肤浅流于形式。就此现象笔者从演唱角度出发,认为作品的表达应该以民族灵魂为主导,用属于自己的声音打动不同民族的听众。

声乐交流;民族文化;中外对比

近日笔者观看的一台电视选秀节目《歌从黄河来》,对参赛选手杜氏清花印象深刻。这是一位在中国学习民族声乐的越南姑娘,在比赛中演唱的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深受评委和观众喜爱从而顺利晋级下轮比赛。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外国人唱中国歌的现象比比皆是。

一、是“跨文化”还是“跨民族”

由于个人经历、环境、知识结构、审美趣味的不同造成对演唱中国歌曲能力的差别,通常西方的歌唱家唱中国声乐作品时大都是声音技术成熟,把中国歌曲处理的很歌剧咏叹调风格,猛地一听很“洋气”,这是因为国外歌手唱中国歌时“气息”“位置”“共鸣”都非常通畅,声音技术都很好,但是细细听来发现多了一种“怪味”,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一味的去唱声音却没有唱出作品的内涵,缺乏对不同文化差异的理解。当一个文化成员观察另一个文化时,她们往往用本民族的模式和解释用作观察到的现象,当两种文化表达的方式和意义产生差别时就容易用本族的模式来理解、表达,因此常常产生误解。究其原因是没有真正的了解中国文化而导致不能准确抓住作品的风格特征。尤其是中国传统民歌,歌词多是比拟的修辞手法、语言内敛含蓄、音色婉转多变、声音跌宕起伏,在表演上多是借用戏曲表演风格,而西方歌曲在语言上大多是基于五个元音字母咬字,以腔带字强调连贯的审美理念。所以在掌握科学歌唱方法的条件下演唱他国声乐作品时要抓住不同的个性和特色,把科学性和民族性融合一起,这也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问题。要在科学的共性下体现出不同的个性,正如鲁迅先生说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在共性的条件下体现我们的民族性是尤为重要的,这样观众就更加喜爱外国人所翻唱的原汁原味的中国歌。

二、怎样做到“唱什么是什么,唱什么像什么”

我们发现外国人唱中国歌时总是咬字不清楚,缺少语气和韵味,让观众听完不知所云,而中国人对声音固有的传统审美理念是字正腔圆,所以咬字不正腔必定不圆润;笔者认为要想快速掌握一首歌的演唱“语言”特别重要,歌曲的味道都在语言里,所以演唱歌曲的味道需要语言的修养。需要逐字逐句去揣摩歌曲所表达的意境,唱歌就像在音符上说话、音符上讲故事,要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唱什么,说好了念好了歌唱的味道就有了;例如一综艺节目中一位白人女孩唱了一首《回娘家》让观众啼笑皆非,她的演唱语言交待不清楚、动作滑稽可笑、舞台上挤眉弄眼很是让观众反感,当主持人问她:“你知道刚才你唱的那首歌讲的是什么事情吗”?女孩回答:“我也不知道,只是知道要回自己妈妈家”。所以,外国人想要唱好中文歌语言是很关键的,要真正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内容,因为艺术表现都来源于生活,希望外国人唱中国歌之前先了解下歌曲创作背景、表现内容、人物心理等,做到声情并茂的歌唱,声音只是歌唱的一部分,情感则是我们歌唱表演的最终目的。“声”与“情”是相互影响的,又转化为相互辩证的关系,检验一首歌演唱的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是否处理好了“声”与“情”之间的关系,以情带声、以声表情、声情并茂这也是歌唱的最高境界。

三、演唱的目的不是哗众取宠,应该是音乐素养的体现

我们熟知的朝鲜牡丹峰乐团是国家级乐团,从网络上流出的视频我们可以看到她们翻唱了很多中国歌曲如《大海啊,故乡》《歌唱祖国》《社会主义好》等等;我认为她们演唱的中国歌兼具了声音外形、演唱技巧和审美心理体验的有机统一;我认为她们的演唱是有难度和挑战性的,不论是生理条件还是内在的文化修养都有更高的要求。对演唱者来说演唱中国歌是一种“他文化”及“母语文化”各自所属的文化圈内群体文化认同的审美效果,正是跨越了这种文化界限才会让观众感受到“唱什么像什么”、“唱什么是什么”;所以这种演唱是具有“娱他性”,能够娱乐观众得到情感共鸣。还有一些外国友人演唱的中国歌曲我认为是具有“自娱性”,例如非洲歌手郝歌演唱的中国歌曲《好汉歌》在演唱方法和歌曲处理方式与原唱截然不同,原唱主要使用伴奏乐器是中国传统吹奏乐器—唢呐,而郝弟演唱的版本使用的主要伴奏乐器是非洲鼓,整体风格改编成摇滚、说唱的风格,导致了该曲的美学品质与原唱相比发生了本质变化,这一点可视为文化参与行为发生了变化。所以他的演唱具有“自娱性”。有的本土观众对于这种演唱并不买账,认为这是在哗众取宠。然而我们也需要抱着宽容接纳态度去欣赏,因为他们是为了融入当时环境拉近与观众的距离,用“他者”的声音讲述我们的“故事”这种努力和尝试是值得称赞的,我们就不要抱着专业人员挑剔的眼光看待他们的演唱,要当成一种朋友之间礼尚往来的一种礼节。

所以一个歌唱者应在听众心目中树立一个良好艺术形象和风格形象,用美好的音乐鼓舞人心、感动社会、感动世界;应该像周小燕先生说的那样“在中国,你不要唱外国歌懵中国人;也不要到外国去唱中国歌懵外国人。你一定要到国外,去唱外国歌征服外国人;在中国,要唱中国歌打动中国人,让中国人喜爱你。”■

]

[1]刘潇林.论声乐艺术的演唱风格[D].西南大学,2009.

[2]石惟正.什么是贯通中西歌唱的桥梁?—评吴碧霞2003年9月5日、9日独唱音乐会[J].人民音乐,2004,04.

猜你喜欢
外国人歌唱声乐
外国人学汉字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外国人如何阅读王维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歌唱十月
怎么跟外国人推荐《琅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