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的节目特色与艺术价值分析

2017-01-28 20:17贾洪瑞长春光华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艺术家 2017年7期
关键词:李亚鹏姚晨朗读者

□贾洪瑞 长春光华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在浮躁的时代,人们似乎习惯了不断追寻快生活,忘却了文字带来的震撼,中央电视台《朗读者》节目的播出,弘扬了中华传统卫华,担负了传承文化的使命,瞬间吸引了众多观众。本文将从《朗读者》的节目形式、主持人的魅力、嘉宾的选取等方面进行分析,概括其节目的特色,并总结其具有的社会价值,以期望给各类综艺节目一定的思考和借鉴意义。

一、《朗读者》节目简介

《朗读者》自2017年2月18日开播以来,引来了众多观众的关注和热议。这是央视推出了一套全新的文化类节目,在浮躁的当代,《朗读者》以传世佳作、背景故事、情感体验和个人成长相结合的方式,在每期节目中,以“遇见”“告别”“青春”等中心词为主题,或回顾电影中的经典桥段,或回顾中国文学的经典,用真挚的情感朗读出精美的语言,辅之以舞台的视觉语言,让人体验慢生活,细细品味读书的快乐,成为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杰出典范。

二、《朗读者》的节目特色

1.形式原创

《朗读者》的节目内容、节目形式均属原创,它将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娱乐节目的形式相结合,打破综艺节目的桎梏,拉近了与受众之间的距离。节目通过独特的形态,以中华传统文化震撼人心,让观众感受文字的力量。《朗读者》的原创体现在节目整体的原创,该节目回归文化内涵,诉诸文化以情感,节目赋予了足够的魅力,因而才焕发了如此强劲的生命力。

2.主持魅力

主持人董卿的主持功底很强,受众认知度和认可度非常高,她在节目中也会参与到叙述场景之中,在朗读者和观众之间起着引导的作用,她极强的采访能力和对现场的控制作用,能够很好地把握每期节目的情感节奏。例如董卿在第四期以“礼物”为主题的节目中,她采访李亚鹏的时候,她会跟着采访对象的情绪表现出有着不同的表情,提到李亚鹏的女儿李嫣,董卿的脸上便展现出了疼爱与欢欣,提到李亚鹏的父亲去世,董卿的眼中便含着泪水倾听,现场的情感能够毫无保留地展现给观众,让观众走进嘉宾的情感世界。这位优秀的主持人,能够带着嘉宾、观众一起互动,它不仅是一种交流,更能够进行及时的建议和反馈。

3.嘉宾独特

《朗读者》在寻找嘉宾上是非常下功夫的,根据主题选取不同的嘉宾,可以是家喻户晓的明星人物,也可以是不期而遇的普通俗人,然而每一位嘉宾都有其独特之处,他们讲述着自己的故事,分享着自己的心得,描述着各个时代特征的生活画卷。如在第七期以“告别”为主题的节目中,嘉宾姚晨首先讲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两个故事,一是在她上大学参加考试时,一位胖姑娘收留了无处居住的姚晨,然而却不记得与胖姑娘最后一次见面的场景,当然也没来得及告别,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默默地不见了。二是因为刚出生不久的孩子,姚晨和月嫂魏姐相处了三个月,三个月两人成了“战友”,最后不得不挥泪告别,姚晨还曾经特地为魏姐写了一篇文章,以此希望自己能够不忘记她。

4.视听之美

《朗读者》音乐、色调等方面的搭配和剪辑是非常到位的,能够让观众的身与心融入节目之中。音乐在节目中起着标识、串联和渲染气氛的重要作用,在节目的开场、访谈过程、朗读环节都配以相应的音乐,各个环节音乐的运用和剪辑自然流畅,让人感觉很舒服。《朗读者》的舞台为两部分,一部分用来采访嘉宾,该部分以浅色调为主,白色的茶几、白色的沙发,让人的视觉感受到明亮轻松,身心自然也会得到放松。采访区域与舞台之间隔着一道白色的门,在门打开的一瞬间,会增加观众对节目的期待。除此之外,在嘉宾朗读环节,为了更好地将视听结合,还运用特技在屏幕的一侧设计了翻阅的书本,让观众在听的同时更直观地阅读。种种视听要素的运用,都使得节目更具特色。

三、《朗读者》的艺术价值

在浮躁的今天,人们每天接触的信息是碎片化、快餐化的,花费在阅读上的时间越来越少。《朗读者》正是基于这一社会问题,倡导民众积极读书,大力宣传朗读的快感与重要性。节目并没有进行浮夸的包装和特效的渲染,只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发,让有着不同的思维、不同的情感、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成长环境的嘉宾真诚地传递文化,用不一样的声音,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感受。该节目遵循了人文性的要求,营造出了打动人心的情怀,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具有极强的人文艺术价值。

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热播,说明公众对传播文化是有需求的,通过综艺节目来传承发扬传统文化值得推荐。但应该始终明确,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要顾及受众的情感需求,应该从受众的视角出发,才能制作出品质优良的节目。

猜你喜欢
李亚鹏姚晨朗读者
姚晨:重上青云
姚晨 找到自己
影人姚晨
评小说《朗读者》中《奥德赛》的隐喻
一封关于《朗读者》的信
《朗读者》:冰冷的历史沉思与深刻的人性寓言
第二场:品鉴《朗读者》
姚晨:一步步走到今天
李亚鹏的招牌
李亚鹏:创业是人生的终极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