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 倩
自媒体时代公众话语权的建构
文/张 倩
随着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以其丰富多样的内容和快捷便利的传播方式为公众话语权的构建产生了深刻而又深远的影响。本文在简要分析自媒体环境下公众话语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自媒体环境下公众话语权的积极影响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自媒体时代公众话语权的建构提供一定新思路。
自媒体 公众话语权 特点 积极影响
公众话语权在新闻传播学中是指公民运用媒体对其关心的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及各种社会现象提出建议和表达意见的权利。所谓公众,即与特定的公共关系主体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是公共关系传播沟通对象的总称。“话语权”简言之,就是说话权,即控制舆论的权力。话语权掌握在谁手里,决定了社会舆论的走向。在当代社会思潮中,话语权指影响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在新媒体出现之前,公民自由地表达自己对国家事务等的意见和建议几乎只是自说自话。然而,自媒体的出现,使得人们自由表达自己观点并迅速传播的诉求成为可能。自媒体是相对传统新闻方式的表述,即:具有传统媒体功能却不具有传统媒体运作架构的个人网络行为。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联合提出的研究报告对自媒体(We Media)进行了定义:“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和新闻的途径”。
2016年5月12日,微博发布2016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微博月活跃用户达到2.61亿,同比增长32%,日活跃用户达到1.2亿,同比增长35%。与上一季度相比,微博月活跃用户净增2600万,日活跃用户净增1400万,均创下上市以来最大单季增幅。一季度微博移动端月活跃用户占比达85%,规模超过2亿;移动端日活跃用户规模也首次超过1亿,同比增长45%,占比达到91%。截至2016年3月底,微信的月活跃账户数已经达到7.61亿,比去年同期增长39%。近两年以来,微信活跃用户数每个季度都会增加至少5000万,丝毫没有减缓的迹象,2016年1月至3月的同比增幅依然保持在惊人的39%,而且这一个季度居然增加了超过6000万用户。仅仅是微博和微信两类自媒体平台就已经囊括了几亿的用户,可见自媒体用户基础庞大,为公众话语权的发声奠定了基础。如何构建健康和谐的自媒体时代话语权,使得公众话语权借助自媒体平台发挥更积极的正面意义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新课题。
1.信息传播及时性与时效性。在自媒体上发布消息只需要几秒,点击发送,消息就在一瞬间被送到了万千网友的手中。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有网友在感到震感后迅疾跑到楼下,打开手机微博,就已经可以在很多媒体官微和相关部门官微上看到地震的消息,而这个过程不超过两分钟。这种及时性,使得公众可以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刻发表观点,不滞后、不等待。
2.受众之间灵活多样的互动性。互动性无疑是自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而言最具吸引力的特征之一。一改传统媒体自上而下,单向的传播方式,自媒体用户可以及时、有效互动。这有利于交换观点,还原事件真相,同时形成大多数意见,影响舆论。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主流意见如果是健康、积极的自然会引导舆论向好的方向发展,而一旦出现负面观点,也会使这些内容迅速扩散并影响群体情绪。在很多群体性事件中,人们都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自媒体环境下的舆论力量。
3.多媒体结合,吸引受众眼球。在自媒体平台上,人们表达内容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文字、图片、视频,甚至是多种媒体的结合。近两年“小咖秀”“秒拍”等视频拍摄或视频分享应用受到网友的大力追捧。
4.语言风格轻松灵活。具有典型的互联网特性,传播更加广泛。在自媒体出现后,每一年的网络热词都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也成为走在时尚前沿的人不得不具备的语言基础。在互联网时代,不懂互联网语言,你就“OUT”了。这些语言简便、风趣、准确且极具传播性。这些网友的智慧成果或是“嘲讽”或是“自嘲”或是“调侃”,但总体上都是符合当下受众的心理状态的。
1.公众话语权意识开始觉醒。在话语霸权的传统媒体时代,人们对于发表自己的态度找不到合适的渠道,自然而然渐渐变得不发表观点,不关心大事,最后甚至认为在体制下,公众只能沉默,无权发言。这种心理是可怕的,是不利于国家长远发展和进步的。所以,自媒体的出现,不仅给公众提供了一个表达的空间,使得公众话语权意识开始觉醒;也为国家听到各种声音,从而改善社会状况提供了途径。
现在微博反腐、微博打拐,已经成为中国反腐工作和打拐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微博反腐是指互联网用户通过微博这一特定的新兴自媒体,对与公权力相关的腐败行为,进行监督、批评和揭发的社会现象。从杨达才事件到雷政富事件再到表哥事件,微博网友通过微博反映问题,形成舆论,倒推有关部门调查当事人,最后成功反腐的案例数不胜数。
2.意见领袖的引导。意见领袖又叫舆论领袖,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他们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作用,由他们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所以,在传播过程中,意见领袖的意见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受众的观点。根据2012年《中国微博意见领袖研究报告》显示,从社会身份看,前百位微博意见领袖主要可分为四类:媒体人(33人)、学者(26人)、作家(20人)和商界人士(17人)。其中商界意见领袖在总体排名中比较靠前,商业领袖中的前4位(潘石屹、马云、任志强、李开复)在总榜排名中也位列前四。其次为学者意见领袖、媒体人意见领袖,最后为作家意见领袖。排在微博意见领袖的观点影响力排行TOP10第一位的是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马云在微博上拥有2087万粉丝,他的故事,他的理念,他的言论都是影响国人的重要内容。
3.塑造草根明星。微博是塑造草根明星的重点,从微博刚刚兴起时的微博红人作业本、所长别开枪是我等,到现如今的各类“网红”艾克里里、穆雅斓等,微博捧红一个人的速度空前强大。而这当中,最成功的自然要数“2016第一网红”Papi酱。Papi酱,本名姜逸磊,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在不到半年的时间迅速蹿红,微博粉丝已经超过1100万,微信公众号文章的阅读量分分钟超过10万+。从2015年10月,Papi酱开始在网上上传原创短视频,对日常生活进行种种毒舌的吐槽,幽默的风格赢得不少网友的追捧。2016年3月19日,Papi酱得到由真格基金、罗辑思维、光源资本和星图资本联合注资,总投资额1200万元人民币。
4.自媒体改变议程设置。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在传统媒体时代,媒体掌握着议程设置的主导权,然而自媒体时代,公众更多地参与到了议程设置的过程中,而且自媒体的传播是一种裂变式的传播,速度极快。2016年6月2日,香港艺人何韵诗在Facebook宣布受邀参加由知名化妆品品牌兰蔻主办的音乐会,《环球时报》迅即在4日早上在微博发帖,询问网民:“有网友爆料,在内地热销的漱口水品牌李施德林,以及兰蔻化妆品,近日在香港新推出的品牌推广活动中,皆请了支持港独,并且上周又在日本力挺藏独的何韵诗做代言活动……你们怎么看?”此话题一出,众多网友纷纷表示谴责并自发展开抵制兰蔻行动,各传统媒体也纷纷展开报道。随后,兰蔻开始连续出面澄清,表示何韵诗不是兰蔻的代言人,她只是小型音乐会的歌手之一等,并向公众致歉。最后兰蔻表示因为“安全原因”取消这场音乐会。但是,这条声明却遭到了何韵诗及香港民众的讨伐。短短一周的时间,微博上#兰蔻何韵诗#的话题阅读量就高达1144.6万。通过这个案例,我们能够深切地体会到当今自媒体环境下公众话语权的强大力量。
1.谣言四起,扰乱自媒体环境。自媒体获取成本低、操作简便、监管不严、传播迅速、影响范围广,这使得许多企图利用自媒体发布虚假、恐怖、涉黄、暴力等信息以吸引网友眼球,博取关注度的投机分子找到了渠道。而自媒体的裂变式传播使得这种恶劣后果迅速扩散,不易控制。
2.各类网络暴力事件层出不穷。从“不转发者死全家”的恐吓式言论,到侵犯个人隐私,再到不分级别的各种血腥暴力图片、视频的传播,更有甚者造成他人生命财产威胁的网络暴力事件成为自媒体中最常见的问题。这些网络暴力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侵犯着受众,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3.信息垃圾无处消化。尽管在自媒体平台上人们可以获取到各种各样最新鲜及时的资讯,同时,人们也饱受着各类垃圾信息的摧残。各种没有实际意义却频繁出现的信息占据了我们的流量,加大了大脑信息处理的负担,却未能留下有用的信息,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
自媒体的出现为公众话语权的实现提供了平台。整体而言,通过自媒体平台表达公众意见已经成为当代公民最习惯与信任的方式。而自媒体也的确在监督政府部门、推进民主化法制化建设、促进公民意见表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且不可取代的作用。当然,这当中也出现了各种问题,但是人们决不能因噎废食。作为公众本身要学会加强自律意识,了解在互联网时代自己拥有言论自由的权利,却也要负起责任,不造谣、不传谣,尊重他人隐私,远离网络暴力,具备起码的道德素养。自媒体行业本身更应该肩负起监督管理的责任,扮演好“把关人”的角色,将不实信息、网络暴力信息及时扼杀在摇篮里。而国家在立法方面也应该加强对新兴自媒体的管制,细化标准,加大惩罚力度。只有三管齐下,自媒体才能在公众话语权的构建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有效的作用,才能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作者单位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1]钱敏.自媒体时代公众媒介话语权变迁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
[2]刘向东.话语生态、自媒体与后现代——社会符号学视角[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
[3]凡欣,聂智.自媒体舆论场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控制研究[J].学术论坛,2015(07).
[4]张恒军.报刊民生新闻报道应追求四大创新[J].中国报业,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