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晗 杨男 尚云晓
探索导学式教学模式在小儿呼吸内科教学中的应用
张晗 杨男 尚云晓
小儿呼吸内科教学是临床教学中的重点所在,由于小儿呼吸内科涵盖的知识点较多且相对琐碎,因此使用常规的教学模式存在教学成果方面的不足,对小儿呼吸内科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总结有效的实施方法。本研究针对小儿呼吸内科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此后将导学式教学模式的情况做一简单分析,因为导学式教学法属于一种启发式教学模式,从理论角度分析导学式教学法在临床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该方法和本世纪60年代美国当代心理学家提出的发现式教学法具有类似之处,均是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在以教学大纲等为条件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逐渐让学生适应探索性学习的乐趣,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并掌握主动学习的方式,最终提高自身能力,本次则详细总结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儿呼吸内科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情况,并做出如下综述。
导学式教学模式;小儿呼吸内科教学;应用效果
医学教学是针对专业知识和临床实践相关知识进行结合的重要途径,其对于患者综合能力的完善和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小儿呼吸内科属于临床一个重要的科室,且关乎多种疾病,患者疾病往往较为复杂,因此小儿呼吸内科教学往往涉及到较多知识点[1]。此时如何选择一种教学方式在临床实施的可行性高,同时具有较好的教学结果,就显得十分重要[2]。本次则着重针对导学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情况进行分析,目的在于为临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本次研究的详细情况如下。
小儿呼吸内科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多数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即在授课的过程中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讲课,并可以在授课的过程中辅助使用计算机等多媒体资源进行辅助,在教学过程中遇到重点问题向学生进行说明,同时鼓励学生针对疑难之处进行提问,此外教课老师需要对教学存在的问题耐心细致的进行解答[3]。
传统的教学模式参考的教学标准是相应的教学大纲,教师是课堂的主体,而学生仅仅作为知识的受体,如此一来课堂教学的氛围难以得到改善[4],学生对于知识的兴趣也很难得到提升,最终使得教学变的十分被动,不利于学生相关知识和水平的提高。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基础教学方式下不断进行突破和完善,就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
使用导学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1)设置导学纲要:首先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新的教学提纲,将每个课时的内容可以进行细节性划分,使得教学变的一目了然,此外在提纲中设置导学纲要,可以将经典的临床案例和思考题等进行结合。(2)课前自学:按照教学进度可将教学纲要编排成电子版的形式,利用电子社交软件或其他形式转发或分享给学生,在课前要求其进行简单的自学和浏览,对于尚未能通过自学理解的部分进行标记或记录[6]。(3)提出和解决问题:在上课时学生将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享,此后教师进行相关讲解,并对重点进行强调,提高学生对于问题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上课时并非教师直接将所涵盖的内容进行全面的讲解,而是首先在短时间内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概念等进行强调,即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主要发挥主导的作用,此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引导和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不断的问题设置使得其学习方式被动型的引导为兴趣学习,最终转变为主动学习[7]。(4)引导学习: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引导的重要性,即针对存在的问题首先鼓励学生或小组之间进行探讨,并鼓励积极的学生进行发言,或者教师可以因材施教,主动选择不同学生进行问题的阐述,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控制节奏,并在适当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引导,应用到正性强化的相关知识,使得学生受到鼓舞,最终在师生之间展开密切的交流,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情况[8]。(5)教学内容总结:最后教师应该按照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对相关问题进行总结,也可以对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适当点评,提出其优秀之处和不足之处,但是应该着重对重点问题以及学生普遍认为较难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也可对教学大纲进行简单的总结,划分重点之处,使得教学更加具有条理性和系统性,同时便于学生进行重点知识的掌握,以期能够更好的应用于临床[9]。
在临床针对于小儿呼吸内科进行教学分析时发现,其涵盖的琐碎知识点往往较多,因此临床教学必须选择一种相对有效的方法进行实施,确保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此外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教育部门对于教学模式不断实行推动和改革,意图通过切实可行的方法为医学临床培养出更加杰出的人才[10]。
导学式教学方法则是近年来临床中逐渐应用的一种方法,该教学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是将学生作为主体,教师仅对其进行充分的引导,这使得学生尚可的积极性得到提升,同时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打破课堂中方式单调,教学效果差等特点,使得学生在上课时注意力更加集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对重点知识产生深刻的自我认知,最终改善教学情况[11]。通过导学法的积极引导,教师首先将相关知识进行简单的提问,学生对于相关问题发表自身的理解和认识,在课堂中进行有效的交流,且老师不断根据课堂情况对其进行引导,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同时,还可以使得教师发现本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最终使得课时中相关的知识得到融会贯通。此外导学法在实施的过程中,能够鼓励学生主动发言,不但使得课堂氛围得以活跃,同时能够鼓励学生积极的各抒己见,对于其表达能力的提升也具有一定作用,充实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最终逐渐带动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此过程中学生解决问题和表达问题的能力逐渐得到提升[12]。
而通过导学式教学法的深入实施,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不仅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够在不断的引导下学会正确的思维方式,此后在不但探索中对于自身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均具有良好的帮助,为以后步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13]。此外,导学式教学方法在小儿呼吸内科教学中,实施的可行性在于小儿呼吸内科的教学对象均为医学系相关专业的学生,其在进入高校之前,已经具备较为全面的基础知识,且通过医学的相关教育,逐渐形成了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因此学生均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此时实施导学式教学模式,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多数能够进行深刻的领悟,在学生主动分析后教师再次进行点拨,有利于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强化,此时能够更好的巩固教学成果,帮助患者掌握相关重点知识。而基于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导学式教学方法在实施时则有利于教师对整体教学方向的把握,按照教学大纲在针对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进行强化和巩固时,能够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横向思维能力,对于临床新知识的学习具有积极作用[14],同时可以重组原有的基础知识,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化,这对于其在临床融会贯通的使用具有良好的帮助,最终学生也能够根据自身情况积极做出自我评价,在教师的启蒙和引导下使得自身临床思维方式得到培养,此后能够更好地适应临床,积极通过所学发挥知识所能够起到的作用,最终实现个人价值,提升自我成就感。
综上所述,探索导学式教学模式在小儿呼吸内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可见,其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水平,因此值得临床借鉴,意义在于通过该方法的持续使用为医学临床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推动我国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
[1] 何平,孙平军,李佳,等. LBL+PBL+CBL三轨式教学模式在呼吸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评价[J]. 中国临床研究,2014,27(4):510-512.
[2] 吉珉. PBL联合病案式教学法在呼吸内科教学查房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3):376-378.
[3] 王蕾,舒敬奎,傅炜萍,等. TBL教学法在呼吸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4,35(3):171-173,180.
[4] 李建华,张力燕,杜晓华,等. 循证医学PICOS模式+导学式教学法在呼吸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对照研究[J]. 继续医学教育,2014,28(6):66-68.
[5] 杜永亮,赵杰,李海泉,等. 病案式联合PBL教学法在呼吸内科教学查房中的应用[J]. 基础医学教育,2013,15(3):272-274.
[6] 沈月娟,杨文红,徐玉芳. 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在呼吸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 临床与病理杂志,2016,36(4):379-383.
[7] 王秋月,温华,赵亚滨,等.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在七年制呼吸内科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7-8.
[8] 谭平. 病案式教学结合PBL教学在呼吸内科带教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产业,2015,12(35):12-14.
[9] 阳甜,李宏,李丹,等. PDCA系统在呼吸内科(COPD患者)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5):2-3.
[10] 孙云晖,杨鑫蕾,杨晓东,等. 探讨多种教学模式对呼吸内科留学生教学的意义[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36):5570-5571.
[11] 陈贵华,甘秀妮,李双玉,等. 标准化患者情景模拟在呼吸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15):2170-2171,2174.
[12] 牟海军,赵丹,李伟,等. 思维导图联合纲要信号教学法在呼吸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28):3577-3578.
[13] 崔鑫浩,吴妙霞,张欣选,等. 以案例为导向的标准化患者在呼吸内科教学查房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当代医药,2017,24(3):149-151.
[14] Xiaolin Tong,Aiguo Li,Zhiyuan Zhang,et al.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11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 Journal of Complementary and Integrative Medicine,2005,2(1):2428.
Application of Guided Learning Model in Teaching Pediatric Respiratory Medicine
ZHANG Han YANG Nan SHANG Yunxiao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Respiration, Shengji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Shenyang Liaoning 110004, China
Respiratory medicine teaching is the focus of clinical teaching,because the respiratory science coverage of the knowledge points are relatively more and more trivial, so the use of conventional teaching model there are deficiencies in teaching results, this time for respiratory medicine teaching related issues must be analyzed and explore and summariz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methods. This time we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eaching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summarize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existence of this, then guide the teaching mode of the situation to do a simple analysis, because the guiding method of teaching is a heuristic teaching model, from the theory Angle analysis teaching method in the clinical practice has a good effect, this method is similar to that of contemporary psychologists in the 1960s. It is the main body of teaching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syllabus, To guide students to adapt to the fun of exploratory learning,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own subjective initiative, and master the way of active learning, and ultimately improve their ability, this time we are a detailed summary of the guiding method of teaching in the course of breathing medicine teaching Application, and make the following review.
guided teaching mode; respiratory medicine teaching;application effect
G642
A
1674-9308(2017)15-0046-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7.15.022
儿童喘息性疾病早期诊断技术及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建设项目(LNCCC-C02-2015)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呼吸科,辽宁 沈阳110004
尚云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