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供血不足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具有突发性、反复性和暂时性特点[1]。该病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病情进展,引发头痛、头晕等症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生活自理能力[2]。当前,临床上多采用药物方法进行治疗,能纠正病情,缓解临床症状,但患者生理状态、心理状态、环境等均可能给治疗效果带来较大影响[3]。这就需要在脑供血不足型头晕患者治疗中,辅以良好护理干预,以调节其生理、心理状态,改善依从性,提升临床疗效。本研究为深入探讨全面护理的应用效果,调查分析了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64例脑供血不足型头晕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所选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脑供血不足型头晕患者64例,临床表现出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常见头晕、头痛等症状,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2例。研究组男21例,女11例;年龄51~74岁,平均年龄(63.2±5.2)岁。对照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52~73岁,平均年龄(63.5±5.0)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可对比。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合并血管性的器质脑缺血病变者。
对照组给予病情评估、常规健康指导、基础护理等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实施全面护理,内容包括:
(1)强化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详细介绍病区环境、规章制度、主治医师、责任护士等,主动与之交流,了解其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制定针对性健康教育方案。教育方式多样化,包括一对一讲解、开办专题讲座、发放健康手册等,教育内容涉及疾病发病机制、检查目的、注意事项等。
(2)生活饮食护理:详细介绍良好饮食习惯在疾病康复中的重要性,纠正其不良生活方式;指导患者规律饮食,多食用低脂、低盐、高蛋白食物,避免食用油炸、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禁烟酒,使其了解饮酒、吸烟等对血脂、血糖、血压的影响。
(3)心理护理:多数患者极易受疾病影响,出现焦虑、烦躁等负性情绪,加上病情反复、迁延不愈,会增加身心负担。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了解其不良心理发生原因,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介绍成功治疗案例,增强治疗信心。采用中医“喜胜悲”理论,指导患者通过观看娱乐节目等,消除消极心理。
(4)运动锻炼:为患者制定针对性运动锻炼方案,如慢走、打太极拳、散步等,每日坚持30 min,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高龄患者需在家属或医护人员陪护下进行运动,防止出现意外。
(5)提升自我护理管理能力:护理人员详细介绍用药方法、注意事项等,尤其重视告知遵医嘱定时定量服药的重要性,必要时反复强调,加深印象;指导患者、家属学会必要基础护理操作,比如测血压、测血糖等,以便出院后合理控制病情,预防高血压、糖尿病等。
(1)观察两组干预前后头晕发生频次、每次持续时间、汉密尔顿焦虑评分、汉密尔顿抑郁评分变化。其中,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估焦虑程度,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抑郁程度,均为得分越高,情况越差[4];(2)以自制问卷调查依从性,以100分为满分,0~59分为不依从,60~89分为部分依从,90~100分为完全依从。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资料。计数资料用校正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就诊时,研究组头晕发生频次、每次持续时间、汉密尔顿焦虑评分、汉密尔顿抑郁评分分别为(5.2±1.4)次/月、(9.6±1.6)min、(8.5±1.2)分、(8.8±1.0)分,对照组为(5.1±1.5)次/月、(9.7±1.5)min、(8.6±1.1)分、(8.7±0.9)分,结果无统计学意义(t=0.276、0.258、0.347、0.420,P=0.392、0.399、0.362、0.338)。
干预后,研究组头晕发生频次、每次持续时间、汉密尔顿焦虑评分、汉密尔顿抑郁评分分别为(1.3±0.5)次/月、(4.7±0.9)min、(4.0±0.4)分、(3.8±0.6)分,对照组则为(3.0±0.7)次/月、(6.7±1.2)min、(5.4±0.8)分、(5.3±0.6)分,结果有统计学意义(t=11.179、7.542、8.854、10.000,P=0.000、0.000、0.000、0.000)。
研究组1例不依从,11例部分依从,20例完全依从,依从率为96.9%。对照组8例不依从,8例部分依从,16例完全依从,依从率为75.0%。两组依从率有统计学意义(χ2=4.65,P=0.031)。
脑供血不足是一种常见脑部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脑动脉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致使某一局部供血不足而造成的[5]。脑供血不足病情较为顽固,复发率高,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6]。而且,脑供血不足若不及时治疗,还可诱发头晕、头痛等症状,且延长头晕持续时间,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7]。多数脑供血不足型头晕患者缺乏对自身疾病的正确认识,加上受病痛折磨,病情反复发作,会导致其临床表现出焦虑、不安、绝望等负性情绪,影响治疗依从性,严重者甚至抵触治疗,不利于改善康复效果[8]。需加强脑供血不足型头晕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以调节心理状态,尽快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康复效果。
全面护理充分重视护理工作的全面性、整体性和针对性,能按照患者基本情况和病情变化,为其制定相应护理方案,并严格认真落实,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精神等方面均达到愉悦状态。本研究对研究组实施全面护理,效果理想。其中,强化患者及家属疾病知识健康教育,能及时纠正其错误认知,帮助其正确理解疾病,并积极协助临床医师和护理人员,缩短康复期;心理护理能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且能改善依从性,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生活饮食护理能帮助患者形成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预防和控制疾病。坚持合理饮食,能充分补充营养,有利于增强体质,提升免疫力和抵抗力。按照患者具体情况,指导其进行适量运动锻炼,能改善血液循环,防止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且有利于增强体质。提升患者自我护理管理能力,指导其学会自我监控血压、血糖等,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相关疾病。
本研究中,干预后,研究组头晕发生频次少于对照组,每次头晕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在脑供血不足型头晕患者护理中,实施全面护理,能促使其临床症状尽快消失,可增强临床疗效。此外,干预后,研究组汉密尔顿焦虑评分、汉密尔顿抑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全面护理在脑供血不足型头晕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能帮助患者缓解不良心理,调节心理状态。在依从性上,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为理想(P<0.05)。凸显出全面护理在脑供血不足型头晕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脑供血不足型头晕患者护理中,实施全面护理的效果更为理想,能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心理状态,且能提升患者依从性。
[1]严红梅.对脑供血不足型头晕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0):114-115.
[2]周鑫.对脑供血不足型头晕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饮食保健,2017,4(13):138.
[3]尹红.全面护理干预在脑供血不足型头晕患者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67):232-232.
[4]杜娟.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护理干预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3):270-271.
[5]崔艳艳.对脑供血不足型头晕患者实施个案化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J].今日健康,2016,15(7):274,389.
[6]邵明芹.对脑供血不足型头晕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的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222-223.
[7]闫秋芝.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38例的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14(27):367.
[8]周雯.脑供血不足型头晕患者应用全面护理的护理效果[J].中医临床研究,2017,9(12):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