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临床特点为病程长、并发症多等,临床治疗中常见的方法以药物控制为主,但需注意因疾病治疗与控制需经过较长时间,部分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导致治疗效果受到影响。本次研究将对高血压患者给予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中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
选取社区2016年3月—2017年3月高血压患者62例,男40例,女22例,年龄49~68岁,平均(60.8±4.2)岁,高血压病程2~8年,平均(4.5±1.5)年。对62例患者给予随机分组法,对照组31例、观察组3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基础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高血压慢性病管理模式,实施流程:(1)成立社区高血压慢性病管理小组,小组主要负责对患者高血压病情评估,构建患者信息档案,结合其身体状况做相应的治疗管理计划;(2)高血压慢性病管理计划实施,计划内容中除一般用药外,首先应明确患者运动管理计划,运动以低强度运动方式为主,运动强度控制可根据患者最大心率[1]。常见的运动锻炼类型以走跑交替、打太极拳、运动操等为主[2]。(3)其他管理内容,如健康指导,社区内设立专线电话,患者对于疾病与治疗问题可随时咨询,同时小组成员定期做随访指导,告知患者正确测量血压方法,以及如何正确用药等[3]。
观察慢性病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患者血压变化情况,同时对其他指标如尿微量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与空腹血糖指标比较。
所有数据由WPS xls表格录入汇总,使用软件SPSS21.0做统计学处理,血压指标以及其他如尿微量白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与空腹血糖等指标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慢性病管理模式实施前,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51.00±6.80)mmHg、(86.50±7.50)mmHg,对照组分别为(152.50±5.80)mmHg、(84.55±6.50)mmH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6、1.28,P>0.05)。管理模式实施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29.50±6.55)mmHg、(68.55±5.20)mmHg,对照组分别为(145.20±6.80)mmHg、(76.54±5.00)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2、10.35,P<0.05)。
微量白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与空腹血糖等指标,管理模式实施前观察组分别为(25.25±4.40)mg/dl、(3.42±0.83)mg/dl、(6.55±1.85)mg/dl,与对照组(25.20±4.00)mg/dl、(3.45±0.70)mg/dl、(6.70±2.00)mg/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8、1.23、1.05,P>0.05)。管理模式实施后,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与空腹血糖指标分别为(20.05±3.30)mg/dl、(2.05±0.50)mg/dl、(5.00±1.20)mg/dl,对照组各指标结果分别为(24.30±4.00)mg/dl、(3.20±0.30)mg/dl、(6.50±2.20)mg/dl,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5、7.63、4.89,P<0.05)。
高血压是中老年群体中常见的慢性疾病类型,发病率高、病程长且病情变化复杂,若未及时控制治疗,易引起其他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疾病[4]。由于疾病病程较长,许多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较差,易在治疗期间出现医嘱执行力较差,生活习惯较差,致使血压控制效果不理想,增加并发症发生危险[5-7]。对此,考虑引入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其强调结合患者病情构建档案资料与相应的管理计划,由专业的小组负责做患者病情评估、计划制定以及计划落实等[8]。既往研究资料中,对社区高血压老年疾病治疗控制做出较多研究,如刘继霞[8]等在研究中,选择“慢性病管理学校”形式,应用于社区高血压与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研究结果提示患者血压、血糖控制效果均较为理想,这与本次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慢性管理模式实施后血压改善优于对照组,反映出慢性病管理模式应用效果。同时,对比其他尿微量白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与空腹血糖指标,观察组改善效果明显,说明在控制并发症方面慢性病管理模式有明显优势。
综上所述,社区高血压患者长期治疗期间,引入社区高血压慢性病管理模式,对帮助改善血压指标、控制并发症等可发挥重要作用。
[1]王骏. 社区高血压慢性病管理模式影响并发症的效果[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20): 167-168.
[2]杨钢. 社区高血压慢性病管理模式影响并发症的效果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16,32(34): 176,178.
[3]陈威,冯文. 举办主体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管理的影响研究 [J].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8): 3467-3471.
[4]黄奕云,谢满容,汪一琴,等. 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属地管理对糖尿病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J]. 中国医药科学,2014,4(10): 62-65.
[5]李落雨,徐鲲杰. 社区高血压病等慢性病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 中国医药指南,2016,14(6): 292.
[6]陈树娟. 优质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服药依从性影响 [J]. 社区医学杂志,2013,11(5): 60-61.
[7]张雪芹. 社区慢性病管理工作体会[J].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3): 1753-1754.
[8]刘继霞,杜红帅. “慢性病管理学校”形式在社区糖尿病与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 [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4,16(1): 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