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恒涛
(遵义师范学院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贵州遵义563006)
长征研究
红二、红六军团转战贵州研究资料及成果述评
裴恒涛
(遵义师范学院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贵州遵义563006)
红二、红六军团转战贵州是贵州革命史的重要内容。红二、红六军团转战贵州的资料,包括研究资料汇编,如红军档案资料、红军长征日记、红军回忆资料以及贵州地方党史部门编辑的红军长征资料。相关研究成果包括综合性的论著及专题性的研究论文,涉及黔东神兵、红二、红六军团会师、红二、红六军团长征中的重要战役、重要会议、重要革命活动等方面。
红二、红六军团;转战贵州;资料;成果
(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教授:唐正芒)
红二、红六军团转战贵州是贵州革命史的重要 内容,也是长征史研究的主要对象。以往研究资料及成果主要集中于中央红军长征在贵州,对红二、红六军团转战贵州的资料研究不足。2016年是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80周年,搜集整理红二、红六军团长征在贵州的资料,梳理相关研究成果,对于深化红二、红六军团长征史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这部分主要是红二、红六军团长征转战贵州的电文资料或重要文稿。《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0册、第11册中有1935-1936年长征期间中共中央发给红二、红六军团的一些指示电文,如1935年2月11日“中央及军委为粉碎湘鄂敌人‘围剿’给二、六军团的指示”[1];1936年6月18日,中共中央给尚在长征途中的红二方面军发布“中央关于两广出兵北上抗日给二四方面军的指示”。[2]《红军长征·文献》里面收录红二、红六军团长征期间发布的不少电文,这些文献涉及几个时期:如红二、红六军团撤离湘鄂川黔苏区,转战湘中、黔西,进军滇西,渡过金沙江,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红二、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重要文稿方面,如任弼时写于1936年11月的《红二、红六军团从湘鄂边到康东北长征经过》,[3]原题为《二、六军团从湘鄂边到康东北长途远征经过报告大纲》,记述了红二、红六军团从湖南桑植出发到达甘孜和红四方面军会合的过程。关向应写于1936年12月19日的《红二、红六军团长征政治工作总结报告》也是研究红二、红六军团长征转战贵州的重要文献。《红军长征档案史料选编》收录红二、红六军团长征期间军团领导人同中共中央、红军总部的往来电文,其中不少涉及红二、红六军团长征转战贵州的内容,如1936年1月21日“周恩来关于黔敌新定战斗序列致张国焘、朱德转任弼时电”,1936年1月29日“任弼时关于红二、红六军团已进至贵阳以东地域,拟向修文、黔西继进致朱德、张国焘电”,1936年2月8日“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关于争取在川黔滇边创立新根据地致朱德、张国焘电”等等。
长征日记是反映红军长征的第一手资料,弥足珍贵。目前反映红二、红六军团的长征日记有张子意的长征日记[4]、王恩茂的长征日记[5]及吴德峰的长征日记[6],张子意长征时先后任红六军团、红二军团和红二方面军的政治部主任。其长征日记记载的是1936年7月10日到12月5日的长征情况,对红二、红六军团长征在贵州的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王恩茂先后任红六军团政治部干事,中共湘鄂川黔、川滇黔省委秘书长,红二方面军政治部总务处处长,王恩茂长征日记是其参加红六军团长征到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写的日记,完整地反映了红二、红六军团长征中红六军团长征的全过程。其中记载红二、红六军团1936年1月—4月转战贵州各地的情况,如先后经过贵州岑巩、石阡、瓮安、平越(今福泉)、龙里、修文、黔西、大定(今大方)、毕节等,进入云南。吴德峰长征时曾任红二军团政治保卫分局局长,其所写长征日记称为第二次长征日记①红六军团的老同志将从赣南向湘鄂川黔的战略转移称为第一次长征,将从湘鄂川黔向陕北转移的长征称为第二次长征。,反映了从1935年11月到1936年12月红二、红六军团长征的全过程,该长征日记较为简明扼要,记载每日行军路线、宿营地点及里程,是研究红二、红六军团转战贵州路线的第一手资料。此外,还有红二、红六军团重要人物关向应、左齐等的长征日记。长征时任红二军团副政委的关向应写有长征日记,其长征日记选参见《曙前之路―红军长征在湖南》[7],主要反映了红二、红六军团长征从湖南桑植出发到进入贵州前的情况。红二、红六军团长征期间,在红六军团保卫局工作、后来被称为独臂将军的左齐也写有长征日记。[8]
全国性的军事资料汇编收录了不少红二、红六军团长征期间的回忆资料,不少涉及贵州的内容,如1986年在长征胜利五十周年之际,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了《星火燎原·红军长征专辑》,[9]里面有不少反映红二、红六军团长征的回忆资料,如谢中光的《苗汉一家亲》,反映了红六军团1936年2月长征进入贵州黔、大、毕地区后,做少数民族群众工作的情况。袁福生《野马川的枪声》回忆了红二、红六军团长征进入贵州毕节地区后,在毕节野马川同土匪席大明部作战过程中,红六军团政治部主任夏曦同志牺牲的过程。陈文科的《万里长征跟贺龙》的回忆文章,陈文科作为贺龙的勤务员,回忆了红二、红六军团长征期间行路的艰难,特别指出湘黔间行军,“整天天色阴沉,云缠雾绕。山又高又陡,路又窄又滑。人马行动十分困难,每天都有人冻伤和摔伤”。[9],同时该回忆中也谈到了贺龙同志关心爱护红军小战士、长征途中的给养保障问题。又如《红军长征·回忆史料(1)》[10]收录了萧克的《红六军团的西征》、尹特辉的《忆红六军团三次抢渡湘江》、周仁杰的《震惊中外的甘溪之战》、李达的《寻找贺龙同志——忆红六军团黔东会师前后》,这些回忆文章反映了作为中央红军先遣队的红六军团西征的战斗历程,特别对红六军团西征过程中的重要战斗如抢渡湘江、甘溪之战作了充分说明。也反映了红六军团与红二军团(红三军)会师的过程,论述了红二、红六军团会师的意义,这是研究红二、红六军团历史及其长征起源的重要资料。《红军长征·回忆史料(2)》[11]里面则呈现了红二、红六军团长征的回忆资料,不少内容直接反映了红二、红六军团长征转战贵州的历史。如萧克的《回忆二方面军的长征》、王绍南的《鸭池河上》、谭友林的《红旗卷过黔大毕》、邓止戈的《忆贵州抗日救国军》、朱家胜的《乌蒙山回旋战琐记》等。还有左齐的《八千里路云和月》、《唤醒了的山城》,[12]也是反映红二、红六军团长征行军作战的重要回忆资料,特别是《唤醒了的山城》记载了红二、红六军团长征占领黔西、大定(今大方)、毕节等城镇后,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开辟广大游击区的场景。
一些重要刊物刊载了红二、红六军团领导人的回忆文章,如肖克的《红二、红六军团会师前后——献给任弼时、贺龙、关向应同志》,[13]此文作为肖克的一次谈话记录,回忆了红二方面军的前身红二、红六军团在贵州印江木黄会师前后的一段历史。贺龙的《回忆红二方面军》[14]全面回顾了红二方面军的历史,包括红三军(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木黄会师、进行战略转移的长征、到达甘孜与红四方面会师、恢复红二方面军番号等。长征期间从事无线电破译工作的王永浚的回忆长文《随红二、红六军团长征》,[15]对红二、红六军团在贵州的会师、湘西突围转战贵州石阡、江口地区,以及从石阡向黔西、大定(今大方)、毕节转移和突破乌蒙山包围等重要事件都作了详细的回忆。
此外,唯一参加红二、红六军团长征的西方传教士薄复礼写的回忆录性质的自述《一个被扣留的传教士自述》[16]。薄复礼是1934年10月在贵州黄平境内被红六军团俘虏,随后随红二、红六军团长征,于1936年4月12日被释放,薄复礼在红二、红六军团中生活了18个月。这本书记载薄复礼在红军队伍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如红二、红六军团长征中的行军、物资补充、学习文化知识、体育娱乐(如武术、击剑、篮球、化妆演戏)等情况,记录了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的一个侧面,是研究红二、红六军团长征转战贵州的重要参考资料。
红军在贵州资料:建国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来以来,遵义会议纪念馆、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等单位相继整理出版了红军转战贵州的系列资料集。如遵义会议纪念馆组编的《红军长征在贵州》[17]为较早收集红军长征在贵州的资料集,收集了不少关于红二、红六军团长征在贵州的资料,如红六军团在旧州、苗族自卫队的诞生、平越大捷、横渡鸭池河、将军山上消灭敌军等。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组编的《红军在贵州资料汇辑》(第2辑)、《红军在贵州资料汇辑》(第3辑)(1983年)收录了不少红二、红六军团长征转战贵州的资料,涉及黔东“神兵”、黔东特区、木黄会师、将军山阻击战、贵州抗日救国军等内容。董有刚等组编的《红二、红六军团、红七军、红八军在贵州革命活动史料选辑》(贵州省博物馆,1984年)较集中反映了红二、红六军团转战贵州的历史进程。
黔东、黔东北地区:中共玉屏侗族自治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编辑的《红二六军团经玉屏》(1988年),通过综合资料、文献资料、回忆资料、敌友资料等展现了红二、红六军团长征转战玉屏的情况。铜仁地委党史办编辑的《长征在黔东》(1986年),通过综合资料、红军文献、历史回顾、地方资料等形式,展现了红三军(红二军团)进军黔东、枫香溪会议、红二、红六军团会师、进军湘西及长征过黔东等重大历史事件。《德江文史资料:第3辑-黔东北神兵》(1988年),主要通过地方志及回忆资料,记载贺龙率领红三军(红二军团)进驻黔东北前后,当地劳苦大众掀起反对军阀劣绅的神兵运动,神兵运动遭到军阀部队的残酷镇压,部分神兵参加红军,光荣地踏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革命的征程。《红军在印江》(1987年),图文并茂,通过综合资料、历史回顾、敌方资料、标语文物等,再现了红三军在印江建立黔东特区核心区,红二、红六军团在印江木黄会师,以及黔东独立师坚持斗争的历史画面。《红军转战江口》主要通过大量的口述访谈资料,结合文献档案、回忆资料,呈现了不少红二、红六军团长征转战江口的资料,如红二军团再过江口,红六军团在江口休整,红十八师江口归建,红军牺牲情况,红军和江口人民的军民情谊等。《红军长征在石阡》(1986年),通过综合资料、文献资料、回忆资料、调查座谈资料、国民党旧政权资料等形式,全面反映了红二、红六军团长征经过石阡的情况,包括红军在石阡的行军路线、重要战役、重要会议、重要革命活动,以及失散在石阡各地的红军情况。
黔东南地区:《红军过岑巩》(2007年),记录红六军团1934年10月进入岑巩、红二军团1936年1月进入岑巩的行军和作战情况。《红军在黔东南》[18]涉及红二、红六军团长征转战贵州的有两次,一次是1934年9至10月间,作为中央红军长征先遣队的红六军团西征进入贵州,先后转战黎平、锦屏、天柱、剑河、三穗、台江、施秉、黄平、镇远、岑巩等县。1936年1月,红二、红六军团开始长征,再次转战黔东南的镇远、岑巩等县。该书为1985年内部版本的增补修订出版版本,通过纪实、故事、红军文献、亲历者记忆及调查采访资料、红军标语、歌曲、民谣及敌方资料,展现了红六军团及红二、红六军团长征转战黔东南的丰富历史。《红军长征在黄平》(2005年)通过文献史考、历史回顾、红军访谈等方式,收集了红六军团转战黄平的资料,如被俘传教士薄复礼在红军中的经历,红六军团过旧州古城的情况,以及失散在黄平的红六军团红军战士吴建开、谢祖安、王世龙、林启荣等的经历。
黔南地区:1934年10月3日至5日,红六军团作为中央红军长征的先遣队西征经过瓮安。1936年1月22日至26日,红二、红六军团长征经过黔南州的瓮安,向黔西、大定(今大方)、毕节进军。《红军在黔南》(1983年)记载了红二、红六军团长征经过黔南平越(今福泉)、瓮安等地的情况,如收录了红二、红六军团长征过平越时赠给当地群众罗惠龙的“红军刀”;过牛场时,加工过军粮的石磨等图片资料。瓮安县史志编纂委员会组编的《红军三过瓮安》(1987年)记载了红二、红六军团两次转战瓮安的历史。该书以图片、专题材料、文献资料、回忆录、调查资料、敌方资料等形式,全面反映了红二、红六军团转战瓮安的历程。
黔中地区:主要包括今贵阳及所属开阳、修文、清镇、息烽、扎佐等县,安顺地区等。1936年1月,红二、红六军团在完成策应中央红军长征北上任务后,避开国民党军“围剿”,在贺龙、肖克、王震率领下实施战略转移,从龙里长寨渡过顺岩河进入开阳县境,分兵两路,一路经杠寨、羊场、水口向上马场、羊昌方向挺进;一路经坝子向白宜方向挺进。《红色足迹:红军长征在开阳的战斗历程》[19]通过图片资料及回忆调查资料,结合当时敌我双方的电文资料,对红六军团过开阳的历史资料作了较全面收集整理。如反映红六军团在开阳境内的清水江支流顺岩河架桥的资料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红军长征在安顺》(1986年)收集了不少图片资料,如红二、红六军团在安顺乌粟河、鸭池河搭便桥渡河的地点,领导人贺龙、肖克在安顺短暂居住的房屋照片。此外,该书还通过专题、采访与回忆、红军日记、地方资料及各种统计表册等,反映了不少红二、红六军团转战安顺的资料。
黔西、黔西北地区:中共黔西县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编的《红二、红六军团在黔西》(1987年),以红二、红六军团挺进黔西北、建设根据地、保卫根据地,以及黔西各族群众踏着红军的足迹前进为线,并附以图表、长征相关文献资料等,再现了红二、红六军团长征在黔西的历史。《红军长征三过盘县》以回忆资料为主,结合国民党档案资料,记载了红二、红六军团长征经过盘县的重要历史事件,如盘县会议等。《红军在大方》(1986年),该资料集图文并茂,通过综述、回忆录、专题、红军文献、旧政权资料等,反映了1936年2月红二、红六军团长征到达黔西、大定(今大方)、毕节地区后,开展系列革命活动的情况。如成立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在一些区、乡、镇建立临时革命政权和工农武装。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成立时,任弼时、关向应、甘泗淇等领导同志和部分红军指战员在县城原协台衙门内合影留念。王震同志在毕节百花山福音堂接见八堡六寨苗族的九位代表并和他们合影留念。红二军团六师在黄家坝重创敌郝梦龄纵队。六军团十七师在著名的将军山之战中消灭敌万耀煌纵队先遣队七个连。《乌蒙磅礴——红军长征在毕节》(1996年),该书中,“红二、红六军团在毕节”、“贵州抗日救国军”等章节通过综述、回忆及调查资料,结合国民党档案,集中反映了红二、红六军团长征在毕节期间宣传群众、打土豪分财物、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扩大红军等情况。特别重点搜集有关在红军的影响下成立的贵州抗日救国军及各游击队的斗争情况。
长征在西南历史著作《红军长征在西南》[20],在第一章“长征开始”中阐述了红二、红六军团的创建与会师,湘鄂川黔根据地的开辟,以及红二、红六军团长征的开始。在第二章“红军长征过贵州”中,以时间为线,讲述了红二、红六军团长征过贵州的战斗历程,如巧渡鸭池河,开辟黔西、大定(今大方)、毕节根据地,转战乌蒙山,激战来宾铺等。《川滇黔边红色武装文化史料选编》[21]中收集了不少红二、红六军团长征转战贵州期间留下的文献、文告、标语、宣传画、诗歌、歌谣等文史资料。周朝举主编的《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下集)》[22]资料全面,该书第四编“红二、红六军团转战黔滇”,按照红二、红六军团转战贵州的历史进程,如进军湘黔边,集结石阡江口地区,迂回渡过乌江,进入预定地区,回旋乌蒙山区,执行新战略等,每一阶段以国民党军政当局电文、国民党军战斗详报为主要形式,全面呈现了红二、红六军团长征转战贵州的历史进程。
主要涉及红二、红六军团长征前夕及长征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如黔东神兵运动、红二、红六军团的木黄会师、乌蒙山回旋战、贵州抗日救国军等方面,成果相对集中,有代表性的如下:
黔东神兵运动研究方面。如李里的博士论文《湘鄂川黔神兵研究(1920-1953)》[23],该文从当地社会的内部视角,审视分析了民国延续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湘鄂川黔神兵这一民间宗教武装的历史变迁及消亡过程。田永红的《黔东北神兵起义与黔东特区的建立》,[24]分析了黔东北神兵起义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三军创立黔东特区的关系问题。有些学者则分析长征前红军团结改造神兵的历史经验,指出红军在创建湘鄂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同时,依据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和民族政策,对神兵实行团结改造的政策,争取数千神兵参加红军,使神兵成为红军的主要兵源之一,神兵为红军的壮大和根据地建设贡献了力量。
红二、红六军团会师方面的研究。如王跃飞的《战略的转变伟大的胜利——记红二、红六军团会师前后》[25]探讨了红二、红六军团会师前后,红三军在贵州创建黔东革命根据地、木黄会师、湘西攻势、策应中央红军长征等史实。有学者则对红二、红六军团会师中相关问题特别是会师地点作了考证。[26]有的则对红二、红六军团黔东会师的意义作了探讨,[27]认为这次会师是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长征途中最早的一次会师,在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红二、红六军团长征转战贵州期间重要战役的研究。有学者探讨了1936年2月19日发生在大定县西北(今大方县)的将军山阻击战,如冯春生的《将军山阻击战》[28]通过分析战前敌我双方情况、战斗决心、任务与部署及战斗经过,探讨了将军山阻击战取得胜利的经验,即精心计划,准备充分;兵力集中,指挥灵活;英勇战斗,速战速决。有学者对乌蒙山回旋战进行了研究,如顾隆刚的《乌蒙山战役》[29]全面展现了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肖克、王震等率领红二、红六军团在云贵高原乌蒙山区与强敌周旋激战的历史过程。
红二、红六军团长征在贵州的民族统战工作研究。红二、红六军团长征经过了贵州少数民族众多的黔东南、黔西北地区,这些地区苗、侗、布依、彝等少数民族众多,民族习惯、宗教信仰独特,红二、红六军团充分贯彻党的民族平等、团结政策,严格遵守在少数民族群众中的纪律,尊重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团结各少数民族群众。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如李艳的《红二、红六军团在石阡的民族统战工作实践》[30],其分析了红二、红六军团在石阡期间宣传民族平等,反对民族压迫和歧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加强对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严格执行群众纪律,切实维护少数民族利益,丰富和发展了黔东根据地的统战工作经验。
红二、红六军团长征在贵州期间的重要会议研究。关于1936年2月5日召开的黔西会议的研究,如余福仁的《黔西会议:揭开创建黔西北根据地的序幕》[31],指出黔西会议,揭开了红二、红六军团创建黔西北根据地的序幕。关于1936年3月28-30日召开的盘县会议的研究,如杨兴宇的《盘县转兵挥师北上——红二、红六军团盘县会议》,[32]该文分析了盘县会议的意义,强调盘县会议是红二、红六军团长征途中在盘县召开的一次具有转折意义的战略决策会议。会议作出了红二、红六军团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的决策,这对保存红军实力,促成三军会师,壮大抗日力量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学者们对红二、红六军团长征在贵州的革命活动、后勤保障等方面作了相应探讨。如杨军昌分析红二、红六军团长征在石阡的革命活动,[33]樊文邦探讨了红二、红六军团在湘鄂川黔时期的后勤保障工作,[34]强调红二、红六军团指挥层重视部队军政素质的提高、重视部队的后勤保障工作是红二、红六军团在这一地区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
相比中央红军转战贵州期间的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等重大历史事件的研究,地方党史部门编辑的红二、红六军团转战地方系列资料多形成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前,多为内部资料,印量较少,流通不广,较难为研究者、学习者所见,影响了人们对这段历史的认识。此外,红二、红六军团长征在贵州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缺乏高级别的论著。随着近年来人们对长征历史认识的全面、深刻,以及地方党史部门的重视,红二、红六军团长征转战贵州的历史越来越引起各界的重视。对红二军团(红三军)在黔东的斗争史、红二、红六军团的会师、红二、红六军团长征转战贵州过程中的重大会议、重大战役等都有了较多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使我们对红二、红六军团转战贵州历史的研究更加深入。今后研究的重点一方面在于资料的系统收集与整理,特别是对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资料补充完善并公开出版;另一方面需要对红二、红六军团在贵州的相关重要问题,如红二、红六军团转战贵州对当地社会的影响,转战过程中的重大战役、重要会议等进行深入研究,以争取获得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1]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4-1935)[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2]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6-1938)[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3]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任弼时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4]中国革命博物馆.红军长征日记[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6.
[5]王恩茂.王恩茂日记——红军长征到“七七”事变前夕[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
[6]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吴德峰[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
[7]马继善.曙前之路——红军长征在湖南[M].长沙:岳麓书社,1996.
[8]左齐.文史资料选辑(第72辑):雄关漫道——记红二方面军长征历程[M].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0.
[9]《星火燎原》编辑部.星火燎原(2):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五十周年专辑[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6.
[10]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红军长征·回忆史料(1)[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0.
[11]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红军长征·回忆史料(2)[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0.
[12]左齐.革命生涯[M].北京:作家出版社,1963.
[13]肖克.红二、红六军团会师前后——献给任弼时、贺龙、关向应同志[J].近代史研究,1980,(1):1-38.
[14]贺龙.回忆红二方面军[J].近代史研究,1981,(1):1-38.
[15]王永浚.随红二、红六军团长征[J].中共党史资料,2006,(3):83-100.
[16](瑞士)薄复礼.一个被扣留的传教士自述[M].北京:昆仑出版社,1989.
[17]遵义会议纪念馆.红军长征在贵州(史料)[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60.
[18]中共黔东南州委党史研究室.红军在黔东南[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
[19]政协开阳县科教文卫史委员会,开阳县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红色足迹:红军长征在开阳的战斗历程[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
[20]成都军区政治部宣传部.红军长征在西南[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21]董有刚.川滇黔边红色武装文化史料选编[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
[22]周朝举.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下集)[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1.
[23]李里.湘鄂川黔神兵研究(1920-1953)[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24]田永红.黔东北神兵起义与黔东特区的建立[J].贵州民族研究,1992,(3):153-159.
[25]王跃飞.战略的转变伟大的胜利——记红二、红六军团会师前后[J].社会科学家,2006,(3):180-183.
[26]孙焕臻,韩江华.关于红二、红六军团会师的来龙去脉[J].,1986,(2):1-5.
[27]聂祖海.红二、六军团黔东会师意义述略[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1):103-107.
[28]成都军区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办公室.红军长征回忆与研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6.
[29]顾隆刚.乌蒙山战役[J].贵州文史丛刊,1981,(2):40-46.
[30]李艳.红二、六军团在石阡的民族统战工作实践[J].中共铜仁市委党校学报,2014,(3):28-30.
[31]余福仁.黔西会议:揭开创建黔西北根据地的序幕[J].当代贵州,2004,(15):53.
[32]杨兴宇.盘县转兵挥师北上——红二、六军团盘县会议[J].当代贵州,2013,(12):42-43.
[33]杨军昌.红二、六军团长征经石阡之革命活动[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4):36-37.
[34]樊文邦.红二、六军团在湘鄂川黔时期的后勤保障工作初探[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1):99-102.
A Survey of the Literature on Battles of the Second Red Army Group and the Sixth Red Army Group in Guizhou nand Its Achievements
PEI Hong-pei
(The Research Center for CCP Revolutionary Spirit and Cultural Resources,Zunyi Normal University,Zunyi 563006,China)
The battles of the Second Red Army Group and the Sixth Red Army Group in Guizhou is an integrated part of Guizhou revolutionary history.The literature on battles of the Second Red Army Group and the Sixth Red Army Group in Guizhou include compilation of research data such as recorder of Red Army,Long March diary of Red Army,reminiscences of Red Army and data about Red Army’s Long March by Department of CCP’s history of Guizhou.And the findings are comprehensive works and treatises,which are relevant to excellent soldiers in east Guizhou,joining forces between the Second Red Army Group and the Sixth Red Army Group,and many major battles or conferences or revolutionary activities by the Second Red Army Group and the Sixth Red Army Group.
the Second Red Army Group and the Sixth Red Army Group;battles in Guizhou;data;achievements
K264.4
A
1009-3583(2017)-0001-06
【主持人语】史料是史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长征史料是长征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好的食材,再好的厨师也做不出美味佳肴。没有新史料的发掘和整理,研究也只会是旧材料的重新排列组合和旧观点改头换面的重复。搜集、发掘和整理史料是造福史界的功德之事。本期刊发的裴恒涛教授的(《红二、红六军团转战贵州研究资料及成果述评》,为我们打开了红军长征特别是“红军长征在贵州”研究的一片广阔的新天地,为红军长征特别是“红军长征在贵州”的研究带来了福音。该文通过研究资料汇编、相关研究成果两大部分,向读者披露了极为丰富的红二、红六军团的长征资料。这些资料多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之前、印量较少且多为内部资料,因而多为读者所不熟悉。但二三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已有条件将它整理公开出版以供利用。相信随着这些资料的发掘、整理和利用,红二、红六军团的长征研究必将在已有基础上出现实质性推进和突破性进展。本期刊发的《长征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分析》一文,对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青年一代中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的重要指示,在当代大学生中有效进行长征精神的宣传教育,具有较大的意义。该文提出了在大学的课程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方面加强长征精神宣传教育的颇具操作性的思路和对策。比如作者建议,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课程教学中,需对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困境进行深入讲解,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些都是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思考。
2017-03-12
贵州省教育厅2015年人文社科重点项目(2015ZD09);教育部2016人文社科重点研究项目(16JJD77047)阶段性成果
裴恒涛,男,河南宜阳人,遵义师范学院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教授,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在站博士后,主要从事长征史及民族关系史研究。
(责任编辑:娄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