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大学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修订
——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为例

2017-01-28 07:09顾硕任曦
北方音乐 2017年16期
关键词:学分应用型实训

顾硕 任曦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重庆 401524)

应用型大学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修订
——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为例

顾硕 任曦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重庆 401524)

应用型大学是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主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区别于“精英”学术型高校和高职高专的职业技能型高校的本科层次应用型高校。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为例,学校定位为全国领先的应用型大学,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应用型大学战略研究试点高校之一,致力于培养高素质、高层次、懂管理、会经营、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大学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艺术学院下设的音乐表演专业,旨在培养音乐表演方向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该专业在全国200余所同类院校专业中具有典型性:(一)该专业创办发展的时间脉络与全国同类专业发展基本一致,2000年后该专业在全国各地高校遍地生花,综合类、师范类甚至理工类高校都开设了音乐表演专业。(二)区别于专业音乐学院培养剧院人才、职业表演艺术家的目标,应用型大学培养的音乐表演人才目标是服务于群众文化、适应社会各层面的普通文化需求。(三)报考率居高不下、招生规模不断壮大,各年级平均招生人数约100人。(四)尽管生源稳定,但生源质量堪忧,音乐技能和知识十分薄弱,问题的缘由一方面来自于中国义务教育阶段对于艺术教育的普遍忽视,另一方面来自于较短的音乐学习经历,绝大多数学生仅通过一年半载的艺考准备期考入大学。

全国应用型大学音乐表演专业最为突出的矛盾是供需关系的极度不平衡,就业率长期处于低下水平。2014年7月16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了《近两年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音乐表演专业就是其中 15 个就业率较低的专业之一[1]。究其原因,学界普遍认为,就业导向不明确、知识与技能发展缺陷、职业素养和创业能力缺乏是音乐表演专业培养的症结所在。其中,就业导向不明确是最主要的问题,音乐表演专业的培养应该定位于社区文化,着力培养音乐表演复合型人才。因此,需要从根本上转换人才培养模式,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根据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目的,对某一专业或一类人才在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要求、课程设置、教学安排等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学校进行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依据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的基础性文件,同时也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2]。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于2016年在原有《2012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修订新版方案,本课题组全程参与调研、讨论和设计。新版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授予艺术学学位的总学分要达到170分,且专业平均分绩点达到2.0。从课程结构上,学制四年的课程分为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教育课程和创新创业教育四个部分,本课题组主要修订的是专业教育课程和实践教育课程这两个类别,共计120学分,占总学分的70%。

一、专业教育课程设计

在专业教育课程结构上,有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拓展课和专业模块课四个部分,其中专业拓展课和模块课除了必修课以外,也要包括一定学分的选修课。课题组认为,专业基础课是整个课程的底层结构,主要由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占据,以讲授学时为主,开设在前面两个学年,主要目的是打好专业理论基础。专业主干课是课程的中坚结构,同样以讲授学时为主,开设在二、三、四学年,其目的是进一步提升专业理论修养,为专业实践和就业打下坚实基础。专业拓展课,密切结合知识发展性和就业导向性,特别参照社区文化相关产业标准突出塑造职业素养和培养岗位能力,一方面是专业课程向纵深方向拓展,从本专业内部挖掘实践性、社会性较强的课程,另一方面是是专业课程向横向拓展,开设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实际的文化、艺术领域的相关课程。专业模块课,是课程结构的方向分支,以实践学时为主,着力培养各方向的专业表演技能,并进一步与专业表演技能相关的理论素养。

基于以上原则,结合在文化馆、街道办事处、文化传媒公司等单位的调研,课题组修订了专业教育课程框架内部的细节。学分上,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拓展课和专业模块课课时数分别是16:21:22:28,比例上呈现倒梯形结构,仍然突出音乐表演的专业特色,将演奏(演唱)技能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

专业基础课,仍然保留《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实用和声学》三门课的构成,只是和声课突出“实用”的字眼,《基本乐理》和《实用和声学》开设一年,《视唱练耳课》开设两年。以这三门课的课时量和学分构成作为夯实音乐理论基础的保证。

专业主干课,将《西方音乐史》、《中国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三门音乐学课程作为理论进阶,《音乐欣赏》、《音乐作品分析》、《论文写作与分析》作为理论补充,去掉理论要求较高的《复调》,修改为《复调基础》安排在拓展的选修课中。除此之外,加入《形体与舞蹈》、《合唱指挥》两门集体实践课程。

专业拓展课,必修课环节从艺术学院的办学特色中选取《艺术概论》、《影视欣赏》、《美术欣赏》三门课程,各2学分,安排在第三学年上学期或下学期。选修课环节要求学生从他们的专业方向、职业实践等需求上至少选修8门课程,共计16学分。其中包括舞台实践类课程,如《音乐媒体应用》、《舞台美术基础》、《化妆与服装设计》、《演出策划与营销》、《摄影与摄像》等;管理类课程,如《演出策划与营销》、《艺术管理》等;钢琴类拓展实践课程,如《爵士与流行钢琴演奏》、《钢琴调律学》;声乐类拓展实践课程,如《戏曲表演》、《重唱与小组唱》;器乐类拓展实践课程,如《流行乐队风格改编》、《民族乐器与伴奏》;通俗演唱类拓展实践课程,如《即兴演唱与演奏》、《麦克风使用通识》等等。

专业模块课,分钢琴、声乐、器乐、通俗演唱四个方向,对应四门主课,每周两节课,从一年级贯穿到四年级上学期,从课时量和学分上保证专业技能的阶梯式提高。除此之外,在各模块中加入集体表演实践类课程《钢琴弹唱与伴奏》、《歌剧与音乐剧表演基础》、《乐队训练》、《阿卡贝拉》等、专业欣赏类课程《钢琴艺术发展史及鉴赏》、《声乐艺术发展史及鉴赏》、《器乐艺术发展史及鉴赏》、《流行音乐简史及鉴赏》等。

二、实践教育课程设计

实践教育课程分为实践实训课、集中实践环节、思想政治实践三个部分。课题组对其中实践实训课、集中实践环节进行了调研。

实践教育环节的目的是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真正转化为职业才干和本领,借助两方面的方法实现:第一,知识和技能的融合性,引导学生将专业教育课程中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统一起来,满足素养全面、技能扎实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要求;第二,知识和技能的创新性,引导学生在整合知识技能结构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新的知识和技能,适应社区文化等多层次就业需求。

基于实践教育环节的重要性,课题组认为,实践教育课程应该成为贯穿大学四年教育培养的主线,分别实践实训课(第一学期到第六学期)和集中实践环节(第七学期和第八学期)的形式实现。

实践实训课(也称艺术实践课)由课内实践、课外创作、作品展演、行业实训等部分组成。课内实践主要由指导教师定题,师生共同讨论创作方案,学生发挥自主能动性进行节目组织、排练;课外创作是学生自己定题或自发形成小组进行创作实践,可跨年级组织实践;作品展演是学生的节目呈现,节目呈现可先安排在校内举办,待节目质量成熟后再进行校外实践;行业实训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请表演艺术家、群文工作者、艺术管理工作者(来自文化馆、表演剧团、文化演出公司等)到学校给予学生实践指导,另一部分是学生到相关单位进行定期的行业实践。考虑到学生的课程构成,前面两学年以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课程学习为主,实践实训课主要为校园实践,第三年改为校内校外结合实践,第四年为校外实践。集中实践环节,除了就业相关单位的实习以外,还有举办毕业作品展演、毕业音乐会、学位论文等,以此检验四年教学成果。

[1]王文俐,韩文忠.音乐表演专业的现状、性质及课程改革[J].人民音乐,2015(05):61.

[2]赵冬,马云鹏,解书.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方养方案分析[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10(06):57.

G642

A

顾硕(1978—),男,汉族,浙江绍兴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学分应用型实训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学分美食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