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 云
叶挺将军的神秘手杖
淑 云
叶挺(1896—1946),字希夷,号西平,在其戎马生涯中战功卓著,并表现出了超凡的军事才能。曾参与指挥南昌起义并出任前敌总指挥,参加广州起义时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中又出任新四军军长,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他拒绝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写出了著名的《囚歌》以明志。抗战胜利后获救出狱,1946年4月8日与夫人李秀文以及秦邦宪、邓发、王若飞等人在返回延安途中,不幸遭遇空难,享年50岁。1989年11月,经中央军委确定,叶挺被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的称号。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大家还是习惯称呼他为“叶挺将军”。
叶挺在任新四军军长期间,无论是在行军路上,还是在战场上,或是在作战指挥室里,有根近1米长的手杖总是与他形影不离。许多人对叶挺的手杖很是好奇,对此有人猜测,手杖里面藏有长剑,抑或是一支长枪。但当有人向叶挺问起这根手杖时,他总是笑而不答。还有人专门去问叶挺的内勤警卫,但警卫也不明真相,更给这根手杖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谜底是后来由新四军军部首长的保健医生张岗揭开的。原来这根手杖可以一杖多用,手握的地方是个椭圆形的铜环,下面连着长长的钢管,钢管外面套有不锈钢的套子,手杖底端着地处是一个钢塞。平时,它是根普通的手杖,在翻山越岭的急行军中可助其“一杖之力”,当劳累之时,只要将椭圆形抓握的地方打开,往地上一插,就可以当凳子坐,用以小憩。叶挺高大魁梧,坐时两腿叉开,呈三足鼎立之势,非常威武。在紧急情况下,这根手杖还能当武器使用。只须拉开上面的铜环,装上子弹,手杖就会自动跳出一个枪栓,拧掉钢管朝下一端的钢塞,手杖转眼就变成了一支左轮单发步枪。
叶挺的这根手杖并非自制,也并非哪儿生产,而是一位德国友人所赠。1927年,继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之后,于12月11日,中共党人又在广州举行起义。因为起义失败,作为起义军总司令的叶挺却在莫斯科受到共产国际不公正的指责。叶挺一怒之下,愤然离开莫斯科,开始了长达10年的海外生涯。其间,叶挺在德国生活了5年。虽然在德国的生活异常艰辛,但他仍然心系中华民族,潜心研究军事。叶挺的军事才华受到了一位德国友人的赞赏,这位友人便赠送给叶挺这根手杖作为留念。
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等9000余人,在叶挺、项英率领下开始北移。6日,当部队到达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7个师约8万人的突然袭击。新四军英勇抗击,激战7昼夜,终因众寡悬殊, 弹尽粮绝,陷于困境,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叶挺于1月13日向党中央发出最后一份电文后,即下令砸毁电台,分散突围。随后,叶挺在饶漱石等人的劝说下,经仔细考虑决定下山与敌谈判。叶挺在去与敌人谈判之前,知道凶多吉少,不愿意将这根手杖带在自己身上,落到敌人手里,虽然对这根手杖万般地不舍,还是随着一阵清风,将这根心爱的手杖抛下山去,显示了视死如归的决心与气概。叶挺下山后即被国民党军扣留。
随即,国民党军队漫山遍野搜寻叶挺的手杖,但尽管国民党军队找遍了那片区域的沟沟岔岔,恨不能挖地三尺,却难觅这根手杖的踪影。叶挺的手杖就这样神秘地消失了,至今仍然下落不明。
(责任编辑:齐风)
(邮箱:chenjianxin112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