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潇滢
(信阳农林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儒家音乐思想在高校音乐鉴赏课中的价值探析
熊潇滢
(信阳农林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在音乐上总结先秦以来的美学思想,形成了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精华,孔子赋予礼乐新的内核“仁”。同时对音乐的审美也提出了尽善尽美的标准,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音乐教育不仅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更通过美育的手段提高学生的素质,实现全面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崇高目标。
儒家音乐;高校音乐;礼乐;审美
中国的音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人们用劳动不断地改善生活,同时也创造了音乐,劳动实践本身赋予音乐内容,劳动的动作赋予音乐动作,劳作的口号呼声赋予音乐基本的节奏与音调。经过夏商周的发展,基本形成了完整的音乐教育体系,也就是在三千年前的古代,我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音乐学校,由大司乐领导,学习的内容以道德为主,并设有音乐美学理论、歌唱、经典性的古典舞蹈等课程,在教学进度上也有规定,学习时间为七年,13岁入学20岁毕业,音乐教育井然有序。在当代,音乐课程也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与文学、戏剧、绘画等艺术不同,它是通过音响直接呼唤、激发人们的情感,声音也可以来源于生活,可以随时被感知。比如小鸟清脆的叫声明亮悦耳,轰隆隆的雷声沉闷低沉,这同样也是艺术家素材的来源;《梁祝》里小提琴与大提琴模仿梁山伯与祝英台对白的一问一答;圣桑《动物狂欢节》用音乐模仿各种动物的形象;再或者《黄河大合唱》表达人与自然,船夫与险滩、急浪的搏斗以及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出中国人民的英勇顽强。在欣赏音乐同时也是情感体验过程,音乐可以愉悦身心、发展思维、塑造人格。艺术的本质是审美,音乐的本质同样也是审美。
儒家学说是春秋时期孔子所创,其中心思想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核心是“仁”, 儒家音乐思想奠基于孔子,发展于孟子,成熟于荀子。孔子在音乐上总结先秦以来的美学思想,形成了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精华,这些思想精华在后世得到了进一步的继承和发展,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孔子对审美提出了尽善尽美的标准,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因此,音乐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审美教育。高校音乐鉴赏课程的开设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同时了解一些中外音乐文化知识,比如说:中西方音乐史、中外声乐作品欣赏、中外器乐作品欣赏、舞蹈艺术赏析、综合艺术形式等,从而愉悦身心、发展思维、塑造学生的高尚人格,进一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有着“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誉。我国礼乐雏形可以追溯到饶舜时期,在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外在表现形式是“礼”与“乐”,礼与乐凭借着不同的社会功能,赋予了统治阶级艺术化的治世之道,“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音乐是扬善抑恶。儒家认为庄严肃穆的音乐可以使人奋进,发人深省,而靡靡之音则会导致个人欲望膨胀,所以提倡雅乐反对郑卫之音。《礼记·乐记》中描述“凡奸声感人,逆气成象,而淫乐兴焉;正声感人,而顺气逆之,顺其成象,而和乐兴焉”,也就是说不好的声音感染了人,心中的逆乱之气就会与之呼应,逆乱之气表现出来,靡靡之音就会产生;而好的音乐感染了人,心中顺服之气就与之相呼应,顺服之气表现出来,调和的音乐也就产生了。所以要弘扬“德音”,这样社会才会更好地发展,这种教化达到协调礼的作用。“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同听则莫不和亲。”在宗庙里演奏音乐,君臣上下一同聆听、没有谁不附和恭敬;在族长乡里演奏音乐、年长的和年幼的人一同聆听,没有谁不和谐顺从;在家门之内演奏首乐,父子兄弟一同聆听、没有谁不和睦亲近。人们听到和谐的音乐,便会从内心深处升华一种情感,使不同身份的人相互沟通。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赋予礼乐新的内核“仁”,贯穿了孔子政治思想和教育活动的始终。
孔子在《论语》中写道“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之心,是不可能实行礼的,如果没有仁德之心,也不可能够运用乐。“礼、乐”,在孔子的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人要知道礼仪规范,要懂得音乐,这是一个人修养程度的具体反映,如果一个人在内心世界没有达到仁德的境界,没有好的品质修养,是不能做到以礼待人,不能欣赏音乐的。孔子认为要做到仁,首先要做到修养自我,要具有勤勉、谦恭、宽厚等美德,“仁”包含着一切优秀的品质,而“乐”则是培养“仁”精神的最佳方式。
孔子提出了六艺的思想:“礼乐射御书数”, 这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孔子强调礼乐教化,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当今高校强调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强调道德修养的培养,都是为了培养有道德的人、有远大理想的人、有所作为的人。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这里,孔子就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他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同样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孔子从乐教的角度将艺术活动同培养合乎其社会理想的人结合起来,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与教育是以诗书礼乐做根基的,艺术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人的性格品德。孟子在继承孔子“仁”的文化思想精髓上提出“性善论”及“仁政”思想,并且从“仁”的学说方面发展了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他认为人性与生俱来,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性皆善。荀子音乐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乐论》上,肯定了音乐有感化人心、陶冶性情的作用,他认为音乐在战争年代可以鼓舞战士奋勇前进,在安定环境中可以使人们以礼相待,统治者可以对音乐加以引导,创作“善”的音乐来感化人心。主张用雅正之乐引导人们,真正感受音乐。
孔子首次提出了尽善尽美的审美评价标准,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这里孔子将美与善区别开来,他认为,美不同于善。因为从善的观点看是完满的东西,从美的观点看却可能是不完满的。美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尽善”并不等于“尽美”。美同善相比,善是最根本的,在孔子看来,《武》虽然高扬杀伐征讨,但毕竟是武王伐商的战功之乐,所以不能归为善,但仍属雅乐,而《韶》讴歌舜帝之德治,所以既尽善又尽美。美虽然能给人以感官的愉快,但必须符合“仁”的要求,即具有善的内涵,才有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孔子不只欣赏音乐的形式之美,更注重音乐的内容之善,这也反应了孔子的审美标准,因此他主张既要“尽美”,也要“尽善”,美与善要实现完满的统一,只有达到尽善尽美的艺术,才能在教育上发挥社会功能。孔子曾评价《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并且在其乐教活动中,常对学生谈及生活中应当形成一种乐观愉悦具有审美价值的人生态度。
教师在高校音乐鉴赏课中如何选择既包含“美”又包含“善”的音乐,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比如让学生聆听《黄河大合唱》、《游击队歌》等红色经典歌曲,这些歌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独特的民族性。革命时期的红色歌曲是时代的特殊产物,它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蕴含着革命精神,也肩负着传承革命精神的历史任务。让学生多聆听革命歌曲能够唤起红色精神,更好地发挥红色歌曲对于当代大学生弘扬革命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寄托革命信念,培育核心价值观,提高创新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的作用。这既符合孔子所说的音乐“美”的标准,又蕴含“善”的部分,当代大学生在欣赏流行音乐的同时有必要对红歌进行学习及发扬,红色歌曲是革命文化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奋发向上、热血沸腾地投身革命事业。这些在广大人民心底记忆犹新的民族音乐经典之作,是我国艺术史上一个特殊的标志,红色经典歌曲是红色歌曲中的精华,它的音乐旋律优美,向广大人民讲述着革命故事,弘扬革命精神,传播着革命真理,寄托着革命信念,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广泛的群众性,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时代如何变化,这些承载着丰富民族文化内涵和高尚革命精神的红色歌曲都历久弥新。
《梁祝》、《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梅花三弄》、《高山流水》等中国古典名曲在高校也应该让大学生欣赏,古典名曲中包含着我国民族乐器、各类民乐合奏以及西洋乐器,它们共同演绎了我国的经典故事,有利于学生审美的培养,比如《春江花月夜》,它是中国古典音乐名曲中的经典,这是一首典雅优美的抒情乐曲,它就像是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西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乐曲采用民乐合奏的形式,通过婉转动人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全曲就像一幅工笔精细、清新淡雅的山水画卷。从乐曲中学生可以听到动人委婉的旋律,看到民乐合奏的形式,同时也可以了解我国各类名族乐器,有利于当代大学生音乐审美的培养。高校学生在欣赏这些古典名曲的同时也能了解中国古典文化,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的音乐鉴赏课程是各专业的公共选修课程,其目的是加强德育、美育的渗透,在提高人才素质过程中,音乐教育也逐渐地显示出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地位和作用。音乐的本质在它以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去感染人、影响人和培养人,音乐教育不仅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而主要的是通过美育的手段提高学生的素质,实现全面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崇高目标。我们要以音乐审美教育为主线,通过学习音乐基础知识,赏析音乐作品达到陶冶情操,开阔视野,启迪智慧,激励创造思维,优化学生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的目的。
[1]胡郁青.中国古代音乐美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修海林.中国古代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钱穆.论语新解[M].北京:三联书店,2002.
[4]江文也.孔子的乐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熊潇滢(1987—),女,河南信阳人,信阳农林学院教师。
信阳农林学院2015年度青年基金项目:儒家音乐思想对高校音乐鉴赏课的启示(项目编号:2015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