啜建新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视唱练耳教学法初探
——2016年“全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基本乐科教学及招生改革研讨会”综述
啜建新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全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基本乐科教学及招生改革研讨会”于2016年11月23日至26日在广州召开。本次会议是由星海音乐学院主办,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协办,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基础部和科研处承办。会议由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基础部主任林松源副教授主持。
基本乐科;教学;改革
(一)赵宋光《关于唱名法与基础学理课程建设的若干建议》
首先赵宋光先生通过聚焦潮乐中三六、粤乐乙反调、秦腔苦音调式的特性音位,提出了两大问题:“羽调式原先所具有的宫阶、徵阶的相对波长数值是什么?”“这两个数值有可能沿着什么样的自然途径演变?”并通过计算公式对其做出了详细解答,供学者们研究。
然后赵先生对不同时期的唱名法进行列举和对比,引申出专业音乐教育界对简谱的贬低歧视,忽视五线谱跟简谱读谱相融通的基础训练课程。这一习惯对于我国专业音乐教育的损伤如何是值得认真反思的。对于唱名运用的功效,赵先生提出了一些思考:唱名对于心理能力成长有促进功效。“唱名词汇”跟“音程词汇”的对应关系如果遵循确定的规律就有可靠的信号作用。否则反之。通过协变原则与可动策略之间的配合,音位变动与调号写法会变得有迹可循。
最后,对于专业音乐教育习用唱名教学法,赵先生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1)一组唱名词切忌跟不同的音程结构相连结,唱名词的运用应有自由度。(2)借用“固定协变唱名法”构唱调式,以巩固对每种调式结构的认知。
(二)任达敏《论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的节奏及其相关概念》
首先,任教授详细解释了何谓节奏,何谓传统节奏和现代节奏的问题。并指出:要解决节奏的理论与实践应用的问题,就必定要涉及到基础乐理这些内容。对于传统节奏与现代音乐节奏的区别,任教授认为:传统音乐节奏体现了节拍的规划运动,采用有限的切分;而现代音乐节奏则广泛运用切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节奏的规划运动。
任教授还指出:国内的乐理体系对节奏和节拍的认识已经落后于国际音乐节奏理论的发展,逻辑缺陷已使我们对现代音乐节奏的理解存在谬误,需对此进行全新的理解认知。针对这一点,任教授列举《外国音乐词典》、《高级和声》等理论书籍详细说明了切分音的各种定义,以此对切分音进行了详细合理的科学定义,即切分音是节拍和重音理论的基本构成。
随后,任教授对调性音乐、严肃音乐、爵士乐、流行音乐等音乐节奏特点进行比较,并详细列举了它们的音乐特征:(1)调性音乐节奏特点注重节拍的规律性,并依靠强拍上的长音、重音来体现,采用音型重复的手法,有节制地使用旋律音切分、伴奏不切分的切分音型节奏。(2)20世纪严肃音乐的节奏特点主要表现在节拍的不规划,拍号或有或无,并且广泛使用切分音来打破节奏的规律性。(例:巴托克《小宇宙钢琴教程》)(3)无调性音乐其12个音高要素是平等的,没主次之分,节奏是以非周期性和不规律为特征。(4)爵士乐主要是以切分节奏为主,通过独特的和声来进行并以乐器人声演奏,让其达到一种节拍重音或强位重音先现或延迟的音响效果。(5)20世纪流行音乐其节奏特点是a.使用了拍内和弦音切分,b.广泛采用跨拍的和弦音或和弦外音先现切分c.广泛使用跨拍的整体和弦显现切分。(例:肯尼G《回家》)
(三)林松源《观念-探索-展现——星海音乐学院基本乐科教学、招生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首先,林教授谈到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注重专业技能的提升而忽视培养更加重要的音乐素养与人文素养时,他提出:要以音乐素养为起点双向拓展,并呼吁基本乐科的课程设置应当以“人文素养最重”的观念为主。
随后,在基本乐科教学方面林教授希望通过举办“视唱练耳专场音乐会”、音乐知识竞赛、学术讲座等实践活动,在培养基本知识结构的同时也丰富师生的课余生活。
在招生改革方面,林教授指出:应当注重考试的科学性、公平性和全面客观性,并总结出当下基本乐科考试存在连环考点多、反向思维和题目太偏三个问题。他提出:题目的设置最好紧扣实际音乐。
最后就考试的科学性,林教授就当下星海音乐学院实施的计算机考试办法向与会代表进行了介绍及现场展现。
(四)雷光耀《视唱练耳教学的唱名法及其选择》
首先,雷教授介绍了唱名法的产生及其意义,并肯定了圭多唱名法对音乐教育、音乐创作与世界音乐交流的革命性推动作用。但同时,他认为:面对当前24个大、小调中潜在的35个对应唱名及无调性音乐中自由使用的12个音,圭多唱名法显得力不从心,随着音乐的发展,应当运用更科学的唱名法。
对于唱名法的选择依据与原则,雷教授认为:(1)要遵循听觉生理发展规律。(2)尽量与专业学习相统一。(3)综合考量、因材施教。
(五)王玉澄《对少儿视唱练耳与乐理教学的探究与建议》
王副教授提出了她在教学生涯中总结出的十个观点:(1)视唱练耳学科的精神是踏实严谨,一丝不苟,不图名利,甘做人梯。(2)视唱练耳教学最重要的是方法。此外,多听课也很重要。(3)教学必须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化繁为简,变难为易。(4)理论指导实践,技术为音乐服务。(5)以唱带动听,以听检验唱。(6)正误对比是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7)启发式教学,切忌满堂灌。(8)活学活练,以一当十。(9)教学无专业、业余之分,再浅的内容也要由真功夫来教,培养好习惯。(10)幼、少儿教学以大班为宜,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孩子的语言及趣味性,用手势、口诀,让孩子们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见效,并能牢记。
(六)赵易山《视唱练耳的未来》
首先,赵教授对视唱练耳专业现状进行回顾:现今在校音乐生至少200万人;中国至少有5亿音乐爱好者。但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有关基本乐科的书籍不超过500种,可见其重要性并没有被更多人意识到。此外,基本乐科“重复化训练”的传统教学方式越来越面临着被数字化取代的危机。
接着,赵教授就视唱练耳未来的思考提出了四个观点:具备民族化内容、符合国际化标准、适应社会化需求、跟上时代主流步伐。
论坛由教研室主任、教师、研究生三部分组成。来自全国音乐艺术院校视唱练耳专业的教师及相关人士共6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在教研室主任、教师论坛上:华南理工大学白翎教授演讲的题目是《偏音不“偏”以“偏”辅正—中国五声性调式视唱中偏音的教学法研究》。她认为:对偏音认识的不足以及教学法的失误,是造成在民族五声性调式视唱中容易跑调、串调的重要原因。
上海音乐学院周温玉教授《演唱当代音乐作品时有关音准的若干问题—以一次音乐实践为例》。她提出:在具体的音乐实践中通过对作品整体风格分析、感悟作者的创作意图、等音级二度三度音程的感知来把握音准问题。
天津音乐学院傅红妹副教授《在视唱练耳中加强中国传统音乐基础训练的重要性》。她说:我们不能当视唱练耳是一个技术性的东西,它是一种文化,我们要责无旁贷地发展含有中国特色元素的音乐。
广西艺术学院李娜教授《整体观下的学科综合教学研究》。她强调:音乐作品与论文写作应该是一个“点”与一条线的联系。并强调基本乐科的教学应该是分科不分家的。
吉林艺术学院的孔云霞教授《现阶段高等艺术院校视唱练耳教学之我见》。她强调:单纯的技术性训练是枯燥的,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因此降低。如果只是一味追求技术性而忽视艺术性就会使训练的效果大打折扣。
云南艺术学院的张文君副教授《从音乐艺考中看音乐基础乐科》。她说:由于云南省联考的考试范围中没有视唱,所以许多学生和培训机构都忽视了对视唱的训练。而她认为视唱是不能忽视的,光靠听力是不够的,就此她提出恢复视唱考试的建议。
武汉音乐学院的李金华教授《对当前节奏训练教学的思考》。他认为,现阶段我们应加强学生主动获得拍感的能力以及在节奏训练中应同一定的音调相结合。
在研究生论坛上宣读论文的有:广西艺术学院啜建新《打好基础事半功倍—论视唱练耳基础练习的方法》;华南理工大学王艾《视唱练耳教学中看谱唱词技能的探究》;中央音乐学院任思桦《浅淡真音乐教学中的演奏形态听觉训练》;华南理工大学黎师言《当英皇考级遇见中国高校的音乐教育—以英皇听觉测试为例》;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赵越《浅谈肢体律动对儿童节奏训练的辅助作用》;武汉音乐学院邹昱《探究视唱练耳教学中音乐分析的应用》等。
音乐会的上半场主要是改编西方作品的视唱曲:《自由的卡门》由《自由的探戈》和《卡门序曲》改编而成,他们身着荧光服,使用箱鼓、摇铃、沙锤等打击乐器随节奏配合表演。还有无伴奏混声三重唱《前奏曲与赋格-bwv847》、《法国视唱5b》、《无尽的欢乐》、《天鹅之舞》、《夏天的风,空气精灵之歌》等。下半场以中国曲风的改编视唱曲为主:《客家山歌特出名》、《念奴娇-大江东去》和极具岭南特色的广东童谣《月光光 照地堂》。
26日上午,“2016全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基本乐科教学及招生改革研讨会”闭幕。通过与专家、学者们的交流,在感受专业教学方法、学术动态的同时,也了解了各地专业院校的教学动态及发展方向。这对于视唱练耳未来更好更快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最后,引用赵易山教授的一句话“视唱练耳让你的音乐更精彩”。
啜建新(1993—),女,汉族,黑龙江省,硕士研究生(音乐与舞蹈学-视唱练耳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