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修玲
也说范雨素
◎田修玲
这两天,一篇题为《我是范雨素》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疯转,一时间,范雨素这个普通女子的名字,成了网络热词。《我是范雨素》全文大约7000字,是湖北襄阳农民、京城保姆范雨素的“自传”。范雨素这名字很诗意,因她生在菊花盛开的日子,母亲给她的名字是范菊人,很乡土。雨素是她十二岁那年,看了当年最流行的琼瑶小说《烟雨濛濛》,自作主张改的名字。
从她小小年纪就有勇气自己改名,还改得如此诗意,足以看出她骨子里充满浪漫,渴望理想状态的飞翔。但正如网络时代的一句名言,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作为一个读到初一就辍学的农村女孩,范雨素的日子充满了挫败、贫穷与苦难。但她选择了高贵地活着,自食其力,做苦力养活自己养活孩子,坚守高贵的精神家园。
其实,每个人都想向往高贵纯净的精神家园,每个人都想活得自我。只是大多数人不习惯把真实的自己翻给别人看,于是有了钢筋水泥丛林中的冷漠与孤独,焦虑与痛苦。
范雨素的文字如清辙的小溪从雪域高原走来,坦荡、明亮,欢快。不粉饰、去铅华。原来,文章还可以这样写;原来,人还可以这样活。
妈妈、大哥哥、小哥哥、大姐姐、小姐姐。“母亲生了五个娃子,没有一个省心”。5个孩子,也没有一个是光彩照人的。大哥哥没考上大学,复读一年还是没考上。小哥哥赌债缠身。大姐姐5个月得脑膜炎变成傻子。小姐姐得过小儿麻痹,脑子里有一万首古诗内存,却嫁了一个文盲。范雨素12岁辍学去海南流浪。就是这样一家人,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精神追求,每一个孩子都得到了母亲无条件的爱。清贫的日子充满了向上的力量,那种承受苦难的力量,让人赞叹。
关于贫穷。“我们家是个很穷的人家,两个姐姐的身体都有残疾,长年累月看病,家里穷得叮叮当当响。可是因为大哥哥要当文学家,当文学家要投资的。大哥哥把家里的稻谷麦子换成钱,钱再换成文学刊物、经典名著。没有了粮食,我们全家都吃红薯”。没有对大哥哥的抱怨,对兄弟姐妹心甘情愿承受穷苦生活的感叹如许风趣:“幸运的是,妈妈的五个娃子没有一个是饿死鬼托生的,也没有一个娃子抗议吃得太差”。
关于幸福。“我上小学的年代,文学刊物刊登得最多的是知青文学,里面全是教人逃火车票,偷老乡青菜,摘老乡果子、打农户看门的狗,炖狗肉吃的伎俩。看这些小说,我感到一餐啃两个红薯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呀。不用偷,不用抢,也没有人打我,还有两个红薯吃,还能看闲书。少年的我,据此得出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如果感受不到生活的满足和幸福,那就是小说看得太少了”。是这样的儿童视角,小说高高在上,忽略了苦难,看得见美好。
关于读书。“童年,我和小姐姐俩人脚对脚躺床上看小说。大女儿学会了看小说后,我陆陆续续去潘家园,和众旧货市场,废品收购站,给大女儿买了一千多斤书。为啥买了这么多呢?有两个原因,一是论斤买太便宜,二是这些进过废品收购站的书太新了,很多都没有拆下塑封。一本书从来没有人看过,跟一个人从没有好好活过一样,看着心疼”。这是一些让人汗颜的文字,安静地读一本闲书,似乎已经是上世纪的事。范雨素却把这份脱俗的操守从乡村带到了北京8平方的出租屋。论斤买一千多斤书,静静看看,静静地写,成就一个人的波澜壮阔。
关于母亲。母亲能说会道,是乡村义务红娘;母亲善帮人解决矛盾,14岁就被民主选举为妇女主任。母亲对傻子大姐姐不放弃,相信自己能改变这个事实,相信西医,相信中医,相信神医,不放弃每一个渺茫的机会。母亲对输钱借了高利贷的小哥哥说,人不死,债不烂,没什么好怕的,好好活下去。她对母亲村干部生涯的描述让人忍俊不禁:“从1950年开始干,执政了40年,比萨达姆、卡扎菲这些政坛硬汉子的在位时间都长。结了婚的大哥哥依然迂腐。他对母亲说,村官虽小,也是贪官污吏的一部分,他让母亲别当村官了。那时候,我虽然年龄小,也觉得大哥哥逗,哪里有每餐啃两个红薯的贪官污吏?但是,母亲什么也不说,辞掉她做了四十年的村官。”不得不说,她的母亲、大哥哥都是心无尘埃的人,能够带给读者明亮愉快的心情。
关于雇主。“女雇主比男雇主小25岁。有时我半夜起来哄小婴儿,会碰到女雇主画好了精致的妆容,坐在沙发上等她的老公回来。女雇主的身材比模特曼妙,脸比那个叫范冰冰的影星漂亮。可她仍像宫斗剧里的娘娘一样,刻意地奉承男雇主”。在她的眼里,被世人切齿的二奶,也有很好玩的做二奶的理由:“可能是她的前生已受够了苦,不作无用的奋斗”。宽容,是人类高贵情怀中最难做到的一种。
关于房东。范雨素租住在皮村,北京的城中村。同样是农民,皮村的农民收租金过着有钱有闲的生活。“我的房东是皮村的前村委书记,相当于皮村下野的总统。房东是政治家,不屑养狗部队,只养了两条狗。一只苏格兰牧羊犬,一只藏獒。房东告诉我,苏格兰牧羊犬是世界上最聪明的狗,藏獒是世界上最勇猛的狗。最聪明的狗和最勇猛的狗组成联盟,他们是天下无敌。我的孩子,住在皮村下野总统的府邸,享受着天下无敌手的安保,我和孩子都感到生活很幸福”。她以俏皮的语言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恩,骨子里没有半点贫富的情结。
关于自己。“结婚短短五六年,生了两个女儿。孩子父亲的生意,越来越做不好,每天酗酒打人。后来听说他从满洲里去了俄罗斯,现在大概醉倒在莫斯科街头了”。对那样一个带给自己伤害与苦难的男人,没有怀恨,没有愤怒,大度地一笑置之,这是一个历经磨难的女子让人景仰胸怀。
原来,坎坷也好,苦难也罢,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世界很美好。我想,这是范雨素受到热捧的根本原因。
我更相信阅读,如果说写诗要靠99%的汗水加1%的灵感,我宁愿相信汗水。如果不努力,一百个灵感也不见得有一个管用。其实在几乎所有的领域都一样。许多重大发现都是有资料依托的,都是在汗水里发芽的。现在我们常常讲“创新”“创造性思维”,可惜许多人把创造力归结于能产生奇思妙想,只关注一个想法是不是够新鲜,而不关注这个想法有没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