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畅 白 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6
智慧城市建设的经济法问题探究
刘 畅 白 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6
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非常的迅速,科学技术水平逐渐提高,城市建设的脚步,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进步的也非常的快,以智慧城市建设为最。智慧城市建设几乎已经是一个世界性质的话题,国外许多的发达国家对于智慧城市的建设技术已经成熟。根据目前城市建设的发展情况来看,在不久的将来,智慧城市的建设将得到普及。那么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存在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经济法问题,对此问题的解决可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本文针对智慧城市建设的经济法问题进行探究。
智慧城市建设;经济法问题;探究
目前我国对于智慧城市的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短期的发展就可以看出,智慧城市的建设,对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提高了社会的文明。智慧城市的建设,旨在优化现在城市的建设,完善城市的发展状况,改善城市与人们的关系,将城市的服务效果最大化。
国外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比较早,尤其是欧美国家,以美国为最,其很早就提出了智慧地球的理念,对智慧形式的信息技术方面资金投入很多。先是建设智能电网实现节能减排,后还将物联网与医疗方面结合。后来欧盟国家开始大力度的建设智慧城市,首先是确定了合理的智慧城市建设方案,之后大量研究之后确定建设标准,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将智慧城市的建设重点放在了公共服务领域,建设绿色城市,实现节能环保。其次,对于物联网的发展方面也加大了投资力度,实现了公共智能医疗、公共智能天气。总的来说就是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从宏观上,注重信息技术的研发,实现信息公共化、自动化,为人民生活提供便利。建立全新的城市运行体系。
(一)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存在的经济法问题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信息技术几乎已经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标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很广泛,但是在信息技术体系经济法方面却存在着许多的不完善。一是,智慧城市在设计初期,考虑的不全面,没有站在多个角度分析问题。而国家对于城市建设所出台的法律法规,只适用于传统城市建设,不适用于智慧城市建设,随着社会科技发展的越发多元化,各种网络体系的不断进步,目前的信息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智慧城市建设的需求,使智慧城市在实际的建设中出现问题。二是,我国的信息技术发展讲究一把抓,没有中心技术内容,法律对其保护也比较片面,造成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于城市建设不能合理接轨。
(二)市场建设时,存在的问题
市场建设的实际情况与智慧城市建设不相符,主要是因为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我国市场在建设过程中对物联网方面管理不具规范性,没有相符合的制度流程。我国出台的产品质量相关的条例只适合管理传统产品,但是物联网产品有其特殊性,技术产品的更新又很快,没有及时得到规范的管理,为智慧城市的建设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原因二,近几年我国电信产业发展的很突出,国家针对其发展的状况实行了相关的管理,但是管理缺乏整体性,随着电信产业的发展的快速性及复杂性,管理方面越来越力不从心,使服务方面受到影响,给互联网及信息技术方面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
要想保证城市化建设科学有序的进行,就要综合考虑政府和市场方面的因素,和谐发展,如果其中一方出现问题,就需要经济法的协调,也就会凸显出经济法的重要性,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一个健全有效的法律环境。智慧城市建设有序的进行要先做好宏观调控工作,完善其政策,首先要有完整的计划法,计划法的制定可以对计划的内容及实施进行严格要求,保障政府权力的最大化。政府相关的部门要综合考虑,整体的进行宏观的调控,合理利用市场资源,以公平公正为法律目标,促进市场经济和城市经济的双向发展。其次,智慧城市在建设规划的过程中,国家是处于领导的地位,要起到监督的作用,维护法律的尊严及严谨性,对于违法的行为要严格的处理,绝不姑息。最后,国家出台信息产业技术标准法规,严格要求,对物联网产品实施监管,保障产品质量,只有宏观调控法和市场法规相互合作,才能最大化的发挥经济法的作用。
我们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要注意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合理的完善城市公共服务,实现城市服务自动化。政府要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保障智慧城市建设科学的进行,合理借鉴外国的建设经验,根据本国的国情,研究出属于自己的智慧城市建设方案。
[1]范鹏飞,张学礼,张敏.政策如何为物联网产业发展服务[J].中国电信业,2013(02).
[2]宋蕊,曾剑秋.物联网应用的发展状况及建设“感知中国”的策略探讨[C].两化融合与物联网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
[3]董玉明.中国产业法的经济学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3.
D
A
2095-4379-(2017)16-0257-01
刘畅(1994-),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本科生;白玥(1995-),女,汉族,四川绵阳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