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治中国建设中的法治社会建设

2017-01-28 00:01:59
法制博览 2017年16期
关键词:依法治国法治法律

潘 续

北京电视台,北京 100000



论法治中国建设中的法治社会建设

潘 续

北京电视台,北京 100000

建设法治中国需要注意推动法治社会的建设,特别是在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的共同建设下才能实现并且需要保证依法执政。在建设法治国家的同时需要注意全面树立法制意识,并且完善法律体系,依法完善各项基本制度,才能不断的健全社会的法治环境。从我国开始提出法制建设开始,由于过度强调法律体系的建构因此忽略了一定的法制观念和信仰的培养,当代法治国家缺少的是法治精神,因此在社会的法治建设中需要结合各方面的问题进行解决。

法治中国;法治社会建设;法治精神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依法治国也是势在必行,由于人类是处于一个共同体中,因此在一些社会活动里需要一些基本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或者是司法机关等进行管理一定的公共事务,在这些问题的处理过程中涉及到很多的问题,并且一些行业的规则也是多种多样的。人们所处的共同体会设置一定的组织机构老进行一些内部问题管理以及跟政府之间关系的处理。因此在国家治理中法制建设包括了法治国家建设和法治社会建设。法治社会建设是在中国法治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而且法治社会建设也是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实施的。

一、法治中国“一体建设”下的法治社会

(一)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从依法治国到法治中国

我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依据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行全国的法治建设,并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之下,以人民的利益为基础进行不断完善法律体系的建设。我们所谈及的法律建设包括基本的刑法、先法、经济法、诉讼法等基本的法律。在一些基本的法律建设的问题上需要做到有法可依,对一些重点的法律进行不断的完善,因此解决了很多的没有法律依据的问题。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之后,我国在法治方面不断的完善从法制到法治的基本转换,这一过程非常艰辛但是非常值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设目标,对于我国的法治建设又提高了又一个层面。一直到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更加具有了科学性以及全民性,也就是说当前的建设目标已经不再局限于某一个区域或者是领域,而是真正做到整个国家的法治健全。虽然在全面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之上并没有完全包含群众在法治之中的作用,但是在加强法治建设的过程中也会不断的完善政府的职责以及公民的参与。通过一些重要的文件的颁布,我们能够看到我国在一步步从法制到法治再到依法治国,不断的进行飞跃,并且在法治精神的引领下逐步的进行落实,这是我国法制建设的模式上的重要转变。

(二)法治中国与法治社会

法治中国相比较依法治国来说其范围更加的广阔,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法治中国除了基本的内部治理之外还考虑到国际关系的处理,因为这关系着法治中国是否属于法治世界的一部分。我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坚持法治国家、法治社会以及法治政府的基本道路。目前很多专家学者对于依法治国的问题还存在不同意见,因此还在进行一定的研究和讨论,为建设更科学的法律体系不断的贡献自己的新思路。在法治中国里,需要处理好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和法治政府之间的关系,因为这三者之间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相互之间彼此联系彼此制约的。比如有的人认为法治国家与法治社会属于并肩的关系,反应的是一体两面,还有人会认为法治国家已经包含了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但是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法治国家的概念界定应该是收放有度的。马克思认为,国家是历史的产物,并且国家的形式以及权力最后会走向灭亡,不过当人类存在的时候,社会就一定存在。法治社会的建设需要注意利益分化以及价值多元化的情况下实现法治化,成为一个权威和自由之间的过渡地带。

(三)法治社会的凸显

在过去的很长时间内,专家学者们对于法治国家以及法治社会没有一个较为准确的区别,并且很多时候都会将二者放在同一个位置,因此在使用的时候基本没有什么区别。法治社会主要包含几个部分,一是尊法守法意识。因此在法律的认同上需要做到具体的实践,每个成员都需要对法律保持信仰和服从的态度,并且能够在法律的基础上从事其他各项工作。二是通过法律自治,也就是在从事每一个工作的同时能够自觉地遵守法律,并且在一些组织的规章制度之下进行很好的执行,不违背社会的基本准则和要求。三是促进冲突问题的解决,随着社会的发展,难免因为一些不公的行为导致相关人员出现冲突,那么法治社会中需要的是解决冲突的有力武器,特别是促进社会成员根据法律老进行权利的维护以及矛盾的化解。法治社会的构成在很多学者心中都达成了一致,但是在法治社会的定义上却还是有不同的见解。

二、法治社会建设的原因

(一)法治社会的独特价值

法治的定义一般理解为已成开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服从的法律优势制定的良好的法律。很多人对这一概念还是心存疑虑,但是法律和服从之间的联系还是十分的紧密的。法律在解决一般的利益分配以及矛盾问题时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除了一些专家对于法律理论的定义之外,还需要社会群体的认同,这是十分重要的一点。有的专家认为法律在维护秩序的时候需要大家对权威的认同,因法治社会的建设具有其自身的独有的价值。法治社会不仅扩展了公共自治的领域,而且在国家的社会物质的分配问题等进行了控制。在法治社会不断健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法律规定要按照法律程序来进行,不能否认法律。

培养法治精神需要对商谈民主下自治规则的遵守,同时也需要在自治的过程中国保证一定的规则秩序,例如一些基本的团体公约或者是协议等。在一些规章制度的制定过程中需要一些基本的参与,保证大家在充分的讨论的基础上产生一定的制度,这样就容易造成大家心理上保持一定的认同。不能让群众与制度的产生毫不沾边,这样对于心理认同以及法治精神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好处,群众是基础。

(二)法治社会的作用机制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对于自治的观念早就提及过。法治社会作为权威和自由的过渡地带,其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和作用,而且可以在作用机制上采取一些不同的措施。法治社会鼓励集体争取自由和权利,而社会最终的实际内容却是由政府与社会之间的较量决定的。因此一旦国家受到一定的压力,国家权力才会移交给社会。

三、法治社会的规范化

法治社会是法治国家的基础,因此在社会的支持下才能完成法律的实施,但是法律不是控制社会的武器,而是让社会形成自治局面的一种工具,并且制约着国家的权力。国家的法治化需要的是社会的规范化的建设,而且需要法治国家的主导作用。在社会的权利方面,社会的资质功能需要得到一定的发挥,这样才能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护社会权利的实施。在法律实施的层面,法律的规则需要进行一定的细化,并且对于现阶段的公民个人与组织之间的规制进行一定的调控,确保树立公民的法律意识,并且根据法律的引导来进行法治社会的建设。

四、结论

在我国的法治建设中需要对法律体系进行一定的完善,并且在坚持群众参与的基础之上,产生一定的社会自治的功能,是使大家具备一定的法治精神。法治和改革密不可分,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背景下,法治社会需要成为法治中国的内生结构,然后促进国家法律体系的发展。

[1]解永照,何晓斌.法治中国下的法治社会建设[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6(03):61-68.

[2]姜明安.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相互关系[J].法学杂志,2013(06).

[3]杜晓,许尚楸.权威解析三个“法治”为何要“一体建设”[N].法制日报,2013-3-1.

D

A

2095-4379-(2017)16-0144-02

潘续(1983-),女,满族,北京人,本科,北京电视台,主编。

猜你喜欢
依法治国法治法律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法律方法(2021年3期)2021-03-16 05:57:02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 03:11:01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让人死亡的法律
山东青年(2016年1期)2016-02-28 14:25:30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中国卫生(2015年1期)2015-11-16 01:05:56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
学习月刊(2015年5期)2015-07-09 03:53:00
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执政
学习月刊(2015年3期)2015-07-09 03: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