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巧设计,经验自生成
——数学实验常态化实施的案例探索与反思

2017-01-28 00:06江苏连云港市海州实验中学王磊
中学数学杂志 2017年6期
关键词:常态三角形经验

☉江苏连云港市海州实验中学 王磊

实验巧设计,经验自生成
——数学实验常态化实施的案例探索与反思

☉江苏连云港市海州实验中学 王磊

一、背景

数学家约翰·纳皮尔说:“我总尽我的精力和才能来摆脱那种繁重而单调的计算.”在教学中,教师带给学生的数学,不能仅仅是那种枯燥的、单调的数学,还应该带学生走进有趣的、好玩的数学世界中.数学实验作为对数学常态课的有效补充,已经逐渐被广大一线教师认可.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经常性地接触数学实验,并从中汲取丰富的数学和生活经验.另一方面,教师也在积极地为常态化实施数学实验教学,探索各种教学素材.前些时候,江苏省连云港市吴海宁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在连云港市海州区朐山中学(本地的一所农村中学)开展了一次数学实验教学专题研讨活动,笔者全程参与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开设了四节数学实验课,课题分别是“折纸与黄金矩形”“莱骆三角形与圆”“折纸与特殊角的三角函数”“找重心”.四节数学实验课的教学侧重点各不相同,每节课的教学设计都个性突出,但在某些细节上的共性设计,引起了与会教师的争论.大家议论的焦点是:实验产生了生活经验,还是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发了实验?数学实验能否常态化地走入数学课堂?这种充满哲学味道的议论,让笔者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下面笔者借此机会与各位同仁分享我的反思和收获.

二、案例展示与分析

(一)折纸与黄金矩形.

1.引入:播放折纸视频,介绍折纸的历史.

2.操作一:用矩形纸片折正方形,让学生说说理由.

3.操作二:用长方形纸片折等腰三角形,先独自思考,再小组讨论,展示不同的折叠方法.

4.操作三:用长方形纸片折黄金矩形,运用已经获得的活动经验,解决这个问题.

5.操作四:用正方形纸片折黄金矩形,进一步理解黄金矩形的几何机构.

【点评】本实验的设计,安排在黄金分割这节课后进行,是围绕折黄金矩形展开的,实验的难度层层递进.不过在授课过程中,现场的老师发现,最难进行的不是最后一个操作,而是第一步操作.在这一步中操作中,学生基本上都会折一个正方形,不过当老师让学生用黑板上的实物模型进行推理验证时,很多学生一时找不到南北,不知该如何标注和说明,站在讲台上不知该如何下手,正如我们所知,要说明折叠后的图形是正方形,只需说明是矩形,再说明一组邻边相等即可,但是到学生那里,却不那么顺畅了,这说明我们的学生实践能力有待培养.稍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逐步掌握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的方法,并会用之前学过的知识进行说明.让人欣慰的是,在接下来的几个活动中,学生再没出现过类似的晕场的情况.从这个案例中,可以深深地感到,我们的学生不是实践能力弱,而是缺乏实践的机会和经验.数学实验是数学活动的一个重要载体,它给我们的学生动手接触的机会,是学生提高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常态化开设数学实验是必要的.

(二)莱骆三角形与滚动的圆.

1.引入:古诗《水调歌头》引入,让学生感受月亮的圆其实并不规则.

2.下定义:莱骆三角形,让学生认识本实验的研究主体.

3.操作一:画莱骆三角形,先画正三角形,然后分别以三个顶点为圆心、边长为半径画弧得到莱骆三角形.

4.操作二:将半径为1的圆沿着直尺边缘滚动,画出扫过的图形,并计算面积.

5.操作三:将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所在的莱骆三角形沿着直尺边缘滚动,画出扫过的图形,并计算面积.

6.操作四:观察圆沿着直尺边缘滚动一周时,它的圆心运动的路径及扫过的区域的图形,写出你的发现.

7.操作五:观察莱骆三角形沿着直尺边缘滚动一周时,它的圆心运动的路径及扫过的区域的图形,写出你的发现.

【点评】莱骆三角形被广泛地用于各种机械当中,尤其是在发动机中运用最为广泛.让学生从小就接触这些模型,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索欲望,为未来的生产、生活积累经验.本节课安排在“圆”这节课之后进行,学生通过对莱骆三角形形状的剖析,分析了其几何原理,加深了对该图形的认识.通过对圆心移动轨迹和覆盖面积的学习,提高了作图和计算能力,提升了几何直观,培养了动手能力,形成了活动经验.

(三)折纸与特殊角的三角函数.

1.操作一:折30°、45°、60°的三角形的三角函数,请你说说理由.

2.操作二:折15°、22.5°、75°的三角形的三角函数,请你说说理由.

【点评】看似简单的两个操作,但其中蕴藏了大量的数学思考和数学操作.众所周知,初中阶段学生接触的三角函数,主要是正弦、余弦和正切.本节课被安排在这三种三角函数结束后开设,学生通过直观感受三角函数,学习了三角函数的几何意义.本实验中,渗透了转化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数学思想.本节课,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高,教师提前预估了教学难度,采用了小组合作式教学方法,从特殊到一般,从度数为整数的角到度数为小数的角,符合学生的认识状态.在学生展示过程中,运用了小组评价法等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保障了学生活动经验的主动生成.

(四)找重心.

1.引入:播放利用重心表演杂技的视频,引起学生的思考.

2.操作一:找一条线段的重心.

3.操作二:找圆的重心.

4.操作三:找平行四边形的重心.

5.操作四:找三角形的重心.

6.操作五:找任意多边形的重心.

7.操作六:找听装可乐的重心.

【点评】重心这个名词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陌生,打球时,我们常说要降低重心,可以说学生对重心一词多少是有所了解的.在数学学习中,教师还常常告诉学生三角形的几个心:重心、内心、外心等,但是很少有学生用数学实验的方法寻找重心.本节课中,教师设计了6个流程,从最简单、常见的线段开始,逐步探索生活中的物品,体现了该数学实验课的层次性.让学生从最简单的几何体开始,逐步认识复杂的平面图形,最后到立体图形,体现了实验教学的系统性,这说明,数学实验是可以常态化地引入到课堂教学中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明显加强,整节课学生都异常的兴奋,给在场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几点思考

(一)数学活动经验为数学实验奠定了知识基础.

史宁中教授认为:“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学生直接或间接经历了活动过程而获得的经验.”刘加霞教授认为:“数学活动经验,就是学生在经历数学活动过程中获得的对于数学的体验和认知.”数学实验需要学生动手操作,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活动经验,在此基础上,学生经过更加深入的操作、观察、对比、分析和概括等过程,将获得更高层次的认识.例如,在第一节和第三节课中,教师从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出发,结合他们会折一个正方形这样的数学经验,在此基础上,折黄金三角形,折特殊的角并研究该角的三角函数,这些课题对学生来说就是新的挑战、新的体验.在实验的开始阶段,学生感觉很困难,不知如何下手,其原因是:折黄金三角形不仅需要学生的操作能力作为支撑,更重要的是学生要手脑并用,不仅要考虑怎么折,还要考虑如何折.在思考怎么折的时候,学生首先要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抽象思考该实验的数学原理,然后采用正向和逆向两种思维方式,推敲实验方案的合理性,讨论操作的突破口,总结失败的经验,对比要达成的目标,进行多次尝试,最终获得正确的操作方法.在本活动中,学生的几何直观和抽象思维得到了大量锻炼的机会,数学培养人思维能力的功能,获得了充分体现,而这一切都依赖于学生初步的活动经验.可见,常态化开设数学实验是非常有必要的,大量的实验将为学生带来更多的活动经验,而这些经验为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

(二)数学实验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

开普勒说:“数学对观察自然作出重要的贡献,它解释了规律结构中简单的原始元素.”数学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了最基本的计算方法、思维方式、空间直觉等基本能力.“找重心”这个课题,听起来是物理课,但其实本节课是用数学方法,以数学中常见的物体和图形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推理与实物演示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数学实验的形式,寻找物体的重心.本节课的精彩之处在于,实验难度层层推进,层次感非常强烈,实验现象直观,理论推理严谨,操作过程流畅.例如,找一条线段的重心,学生很容易想到以铅笔为例,开展研究,找到了铅笔的中点,即可找到铅笔的重心.在找圆的重心的过程中,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过数学猜测和动手操作,顺利地找到了圆的重心.以上两步操作,学生可以利用已有的经验,逐步合作完成.而对于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任意多边形的重心,学生是没有活动经验的,最后,在老师的帮助和引导下,学生逐步完成了经验的积累.在此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平时爱折纸的学生,更容易找到问题的答案,这说明学生的数学经验是可以延续和再开发的.这种手脑并用,抽象结合直观,推理结合想象的过程,作为常态课的补充,可以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伽利略说:“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来说,实验更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可以从实验中,观察数学现象,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形成数学思维意识,养成动手和动脑习惯,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

(三)巧妙选择实验主题,进行常态化的数学实验教学.

法国哲学家夏尔·傅立叶说过:“数学主要的目标是公众的利益和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对学生来说,数学的最大魅力之一,是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存在,学生课堂上最爱听的是有关数学的趣味故事.数学在生活中的影子,常常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数学问题生活化的出发点.莱骆三角形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三角形,但由于其特殊的形状和功能,一般都将之放在机械的核心部位,也就是机器的内部,所以,学生很难看到这样的物体和图形.本节课选择莱骆三角形作为研究对象,一方面考查学生的作图能力和操作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将已知图形组合成“新鲜图形”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通过向学生展示莱骆三角形的功能和使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笔者认为,数学实验教学,不能只出现在某些展示课和公开课中,应逐步走入师生的常态化课堂中.可以预见,学生经常性接触这些有趣的数学实验,他们的生活经验必定会异常丰富,这也会对学生更灵活地掌握数学知识,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四、感悟与体会

综上所述,数学实验是培养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而数学活动经验为数学实验的展开提供了基本保障,常态化实施数学实验是非常有必要的.正如奥斯特说的:“我不喜欢那种没有实验的枯燥的讲课,因为归根到底所有的科学进展都是从实验开始的.”兴趣是促使人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而数学实验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良好途径.笔者坚信:随着数学实验的常态化开展,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会日渐丰富,学生内化数学知识的过程会更加有趣、科学和形象.

1.董林伟,孙朝仁.“好玩”的数学——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实践探索[J].江苏教育(中学教学),2016(03).

2.孙朝仁.积累活动经验,发展“几何直观”[J].中学教学,2015(04).

3.章建跃.数学要为学生谋取长期利益[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2012(7).

4.王晓林,樊忠.加强数学实验教学,促进学生能力提高[J].时代教育,2010(02).

5.徐菊英.数学实验教学初探[J].新课程,2011(06).

猜你喜欢
常态三角形经验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画一画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