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瑜 (四川大学 610000)
被拒绝的女性主义艺术
袁 瑜 (四川大学 610000)
今天的艺术界中,女性的力量逐渐抬升,女性艺术家回顾展、女性评论家策展人逐渐增多,这种可喜的变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经历了漫长的被拒绝的过程。
女权主义;女性艺术家;艺术史
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中,女性一直作为社会中的他者,社会中的男性拥有无可争议的第一性地位。但是,这种绝对的控制之下依然有微弱的花与草穿透坚硬的壁垒盛放出顽强的生命力。
艺术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充斥男性话语权的语境,对于女性艺术家的淹没持续千年。女性艺术家被拒绝书写在这部充斥着男性天才的书本里,这样的模式持续了很久。女性艺术被拒绝书写和认可。
1.女性在艺术史中的被压迫地位
在艺术史的观看中,我们习惯裸体的女性,但拒绝着装的女性艺术家。
男权社会以一种轻松的态度接受着女性的裸体形象。裸体的女性形象作为女神出现在古典绘画之中,而且在男性目光凝视下是美丽的她者。这种被凝视体现的正是男权社会对女性的一种压迫,反映了男性为第一性的审美权威,也反映了整个现实社会对女性的态度。
波提切利的《春》中裸体的维纳斯有着曼妙的曲线和微妙的表情,这样的塑造合乎常规,裸体为神。而纵观艺术界我们看到的大部分裸体也都是女神,不论是历史题材还是宗教题材,在衣冠整洁的男性中在神明的庙堂之上,女人体置身其中,却没有人发问这是否合理?因为琳达•洛克琳在她的《妇女、艺术与权力》中就说到:这些艺术家的幻想并不是存在于一个虚构的想象中,而是产生于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得到允许并确认某一行为的界限。
这样的图例比比皆是,因为女性身体是一个可以被随意凝视的物品。但是,在艺术史上对女性的压迫并不仅仅止于凝视,还包括对女性想当然角色的刻画。
在大卫的《荷加斯兄弟之誓》中,孔武有力的男性在画面的中心,右下角的女性柔弱而没有力量,这是男性作者对女性的角色的定义,也是社会对女性的定义。
这种被凝视、被主观刻画的形式让女性在艺术史中一直以一个被动的客体出现,在艺术创作中也是如此。
2.被拒绝的女艺术家及其作品
在画面中呈现出来的这种政治关系,依然延续到了女画家的创作中。
在对艺术家的后天培养中,男女被不平等的对待;在艺术创造中女性受到特定的社会结构和状况的影响。
在伟大艺术家的塑造中,来自家庭的肯定和培养是必不可少的,但女性缺少这样一种可能。毕加索在父亲的指导下走向了艺术之路。玛丽塔•鲁不斯提的父亲是大师丁托列托,她一直以丁托列托的助手身份生活直到死于难产。如果玛丽塔身为男性,会是另一个大师吗?
在社会层面上,对于女性的拒绝更加明显,女性被同时代的男性所压制。
17世纪的荷兰画家朱迪•莱斯特与肖像画大师哈尔斯是同时代的人,朱迪却没有如此高的地位。如果不是1893年收藏家格鲁特将《快乐的情侣》卖给卢浮宫时发现画面上莱斯特的首字母签名的话,我们不知道多久才能发现这个女肖像画家。
艺术史不仅拒绝女画家本身,对于女性艺术作品也放在第二等级。
女性一直被教导一种女性的美德,文艺复兴时薄伽丘写了《圣克莱尔的女性气质》一书,在书中对女性的艺术才能表示怀疑,同时指出女性的气质。在这样的语境下,女艺术家的作品被简单的归结为一种生活的、优雅的、充满温情的风格。女性可以画花卉、风景、肖像,而没有条件去画历史画、宗教画等高级题材,因此认定女艺术家只能画低级绘画是不公平的。
还需要注意到,随着手工工艺与绘画的分工,女性擅长的刺绣、编织等艺术门类也被认为是工艺美术而非高雅艺术。
由此,艺术史对女艺术家的拒绝是冷酷无情的,它从作者到作品都严酷的拒绝着女性的介入。
因为女权主义的兴起,在艺术领域女性也开始寻找自己的发声方式。女性主义艺术受到女权主义第二次浪潮的影响。以琳达•洛克琳的《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为开端,发起了女性对于艺术史上女性艺术家缺席的追问。
1.传统的女性主义艺术史
洛克琳的文章宣告了女性主义艺术史的开始。她认为没有哪一种方法论可以满足女性主义美术史的研究,主张把历史上的一些大画家如库尔贝、大卫、德拉克罗瓦等人放在女性艺术史中去解读。
这一时期女性主义艺术的支持者思考的是: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为什么艺术史家几乎忽略了全部女性艺术家的作品?是不是因为社会对女性的要求而限制了女性艺术家的发展?诺玛•布罗德、玛丽•加勒德汇集出版了《女性主义和艺术史——问题的连祷》,这本论文集详细阐述了在父权制的社会下,女性艺术家所要面对的不公平对待,性别歧视在艺术史中一直存在。
在艺术实践上,女性艺术家也争取发出自己的声音,例如朱迪•芝加哥。70年代,女性艺术家打破隔绝成立妇女艺术家团体。这样的集体形式有利于女性声音的扩大和自我权益的表达。
2.激进的女性主义艺术史
进入80年代,受到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代表人物是格里塞尔达•波洛克。这一阶段的女性主义学者自觉使用多种理论形式和方法来进行艺术史的研究,涉及到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符号学、心理分析学等,逐渐形成后现代主义艺术史理论。
女性主义艺术到今,相比于前期女性艺术家,今天所拥有的自由和限制相对减少,对于女性艺术的关注更多,比如大都会博物馆对于乔尔乔亚的回顾展,泰特画廊的女性馆长的任命,所有的现状都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因为过去的努力,让女性艺术在今天有了更多的重视。但今天的女性主义艺术似乎出现一些回潮。其中不乏成熟女艺术家对女性主义的抗拒,比如奥基弗拒绝女性主义的标签。一方面,我们似乎可以理解女性主义的标签对一个成熟艺术家的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一旦贴上这样的标签就似乎不能使公众完整正确的认识自己的艺术作品;另一方面,从女性自我的发展来说,女性的道路还任重道远,如果我们一味拒绝女性主义,拒绝被看待为女性,那么女性有何发声,又谈何半边天呢。我想我们还需要一个新的思考面对今日的困局。
[1]琳达•洛克琳.李建群译.《失落与寻回—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1.
[2]李建群.《西方女性艺术研究》.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5.
[3]玛格丽特•沃特斯.朱刚麻,晓蓉译.《女权主义简史》.外研社,2015.9. [4]中央美术学院外国美术史教研室.《外国美术简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10.
袁瑜,四川乐山人,四川大学美术学(油画)研究生在读,学生,研究方向为当代艺术和女性主义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