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吸引视角下的乡村滨河景观开发与保护

2017-01-28 15:05孙志远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541006
大众文艺 2017年4期
关键词:滨河景观旅游

孙志远 (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 541006)

管 倩 (桂林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541002)

旅游吸引视角下的乡村滨河景观开发与保护

孙志远 (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 541006)

管 倩 (桂林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541002)

近年来,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方针的全面实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美丽乡村”政策文件的出台,全国各地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极大促进了农村生产的发展,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尤其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的农村旅游市场的火爆,极大推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然而,当前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业也导致了乡村滨河景观开发的无序化、商业化和“千村一面”的同质化问题,农业文化遗产、村落景观保护同时面临着商业开发与封闭保护的两难选择。基于此,文章从旅游景观美学等理论着手,探讨了在保护乡村滨河景观资源前提下,如何提升旅游吸引的同时,科学合理开发乡村旅游景观资源。

旅游吸引;乡村滨河景观;开发;保护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渴望回归自然、回顾田野的成为了人们衣食富足之后的重要需求。随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方针,明确了建设“美丽乡村”的重大决策,中央一号文件连续2年关注乡村旅游事业,提出“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和“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乡村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大大提升了农村社会面貌,农村的生产生活水平得以提升,农村的人居环境得以改善。但同时,乡村旅游的火爆发展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急功近利的商业开发破坏了乡村滨河景观的自然和谐的形态,乡村滨河景观开发过程中出现的无序化、商业化、同质化等问题,农业文化遗产、村落景观保制度和法制缺失,过度无序开发,使得宝贵的乡村滨河景观许多功能逐渐丧失,严重破坏了乡村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对乡村旅游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吸引力造成一定破坏性。

一、乡村景观概念

乡村景观(RuralLandscape)是指乡村地域范围内的,由人类生产、生活形成的具有美学观赏价值、经济价值以及生态价值等多重价值结合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1]。自然景观可以包括乡村自然景观和乡村人文景观两个方面。乡村自然景观一般认为主要是乡村地域范围内的自然环境资源,主要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以及动植物等要素,这类要素能够很好地反映乡村区域的自然条件和情况,是构成乡村人文景观的重要的自然基底。人文景观则可分为两大类,即物质类和非物质类。物质类因素是人文景观的主要构成因素,可以被人体肉眼识别的有形体,比如聚落、街道、交通工具等;非物质类则包括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本文所讨论的乡村滨河景观主要指的是有形的物质因素方面(乡村的农耕文化景观)和非物质因素方面(乡土民俗民风景观)。

二、乡村滨河景观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缺乏整体规划设计

政府及主管部门引导力不足,导致在乡村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利用过程中缺少对景观资源的整体规划,没有科学合理的总体开发规划,景观无序开发,乡村滨河景观开发急功近利盲目开发,一味求新求洋,易造成“千河一面”的景观同质化。乡村旅游发展不均衡,而且大部分旅游景观处在分散发展、粗放开发的阶段,没有形成规模发展和品牌发展,甚至无视乡村滨河景观的独特性和稀缺性,直接照搬照抄其他地方的经验,使得乡村滨河景观核心文化和特色无法彰显,乡村滨河景观的旅游开发缺乏核心吸引力,而导致大多数乡村滨河景观单调乏味、特色缺失、内涵乏泛。

同时,一般来说,乡村旅游的主要市场就是附近或是省内的城市居民的自驾游或者组团游群体。在乡村滨河景观开发缺乏整体规划布局的情况下,乡村滨河景观的开发缺乏明确定位和景观功能划分,乡村滨河景观的开发处于边开放边开发的状态,没有明确的旅游主题,景观的建设上存在一定的重复和虚假造型,游客的体验不足,形成了客源起伏较大的问题。此外,乡村滨河景观的开发缺乏顶层设计,营销宣传工作不开展或者少开展,无法树立起响应的品牌,也是乡村滨河景观开发存在的短板问题。

2.乡村资源开发急功近利,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乡村旅游作为独具旅游魅力的分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支持和发展,也进一步提高了人们对于加快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重视。乡村滨河景观的开发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支撑内容,是乡村旅游资源独特性和稀缺性的体现,也是最吸引游客的核心内容。然而当前,对乡村滨河景观资源的开发却存在过度商业化、盲目化的问题。乡村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虽然已经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但是对于乡村滨河景观资源的开发,在地方上却未获得足够的重视,一方面是缺乏强有力的管理机构和部门,地方上没有专门的部门和机构管理乡村滨河景观资源,导致对乡村滨河景观的开发存在无序混乱的局面;另一方面是缺乏有效的保障制度,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缺乏制度的保护,容易造成景观破坏,没有健全的维护制度和资金,无法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缺乏有效的景观维护措施

乡村旅游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旅游景观损坏、破坏的问题。乡村旅游景观具有稀缺性和独特性,一旦遭受破坏,修复起来就需要花费很大的代价。比如有些地方对乡村滨河景观用地的乱占乱用,随意搭建棚舍等行为极大地破坏了乡村滨河景观的美观。这不仅大大降低了乡村滨河景观的利用价值和品位,也直接影响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但是目前对乡村滨河景观进行维护的制度和保障却还未健全,对破坏景观的行为没有相应的惩罚体系。

4.乡村滨河景观配套设施落后

尽管大部分旅游区都是提供配套的纪念品购物、娱乐休闲、餐饮住宿等服务,但是档次不高却消费价格奇高,使游客对景区的印象大打折扣,对景区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同时,受到资金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乡村滨河景观的服务上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松散,给乡村旅游景观的吸引力大打折扣。

三、乡村滨河景观的开发保护对策

1.乡村滨河景观开发保护原则

乡村滨河景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学和美学的价值,在当前新农村建设大背景下,对乡村滨河景观进行美学方面的开发价值重大。景观吸引力是决定乡村滨河景观开发成败和竞争力高低的重要因素,乡村滨河景观的开发应该首先解决的是景观吸引力的大小,能吸引什么类型的人群,吸引持续时间长短,在旅游吸引视角下对乡村滨河景观的开发保护应当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景观吸引评价体系,进而在评价体系框架内,对乡村滨河景观开发和保护进行设计。因此,在乡村滨河景观吸引力提升体系下对乡村滨河景观的开发与保护,首先应该明确乡村滨河景观开发保护的基本原则,必须遵循景观科学发展观和旅游开发的基本理论,丰富和拓展乡村滨河景观的发展宽度,培植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产业结构。总体思路是因地制宜,科学发展,转变旅游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监管,丰富形式,突出特色。

具体来看,提升乡村滨河景观吸引力可以通过对乡村滨河景观意向的营造进行。乡村滨河景观作为人类活动的重要空间,与城市景观一样,都具有可识别性和可印象性。提升乡村滨河景观吸引力可以再营造意境上进行重点突破。乡村滨河景观,不仅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的内容,也是旅游者向往的美好的生态环境和文化氛围的重要内容,并逐渐成为了城市居民逃离现代繁杂都市生活,体验乡村悠闲乐趣的主要心里动因,从这个切入点出发,就能维持并强化乡村滨河景观的可印象性和可识别性,是乡村滨河景观开发的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对提升乡村滨河景观开发的吸引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乡村河道自然景观的保护

一方面,要注重生态功能,保护自然景观是乡村滨河景观开发保护的核心要求。考虑到乡村滨河景观各具特色,还应该考虑珍贵植物以及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的保护。对自然景观的开发的同时,也要对当地的动植物资源进行保护,不能过分的破坏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必要的时候还要设立动植物保护区。也应该考虑乡村滨河景观的区域位置,如果在城区附近,应该适当结合现代城市的特色,在土地价格较高的这些地方应适当的引入具有娱乐价值、观赏价值的项目,进行一定的城市化建设;完全在乡村的景观在保护上要与耕地协调保护,在开发中也要注意保护耕地。另一方面,坚持适度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现阶段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未来的发展必然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科学的发展。乡村滨河景观的发展必须努力提升“可变性”、维持“原真性”、保持“自然性”,加强保护乡村自然景观,继续优化乡村滨河景观的布局,在景区的周围在不破坏具有研究意义资源的同时建设环旅游区吃住行一体化的综合性产业。针对性开发乡村滨河景观,不能为了迎合游客过分破坏开发,这样的竭泽而渔式的发展必然会得不偿失的。

3.乡村河道人文景观的保护

乡村滨河景观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就是开发者迫切的想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不管该景观的其他价值,一味地的用于旅游开发,甚至改变自然地貌。在某些地方,开发商或者投资人为了一处乡村滨河景观的配套设施的建设,强行破坏其他历史遗迹甚至非文化物质遗产,给当地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山东周村古城护城河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在没有严格监管的情况下,竟然拆除了一些破损的沿河历史建筑,为一片“农家乐”做出了牺牲。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在青岛滨海附近有一处近两百历史的小院落,近年来随着青岛旅游爆棚而水涨船高,许多小商家纷纷入驻,为了追求商业价值,把原来的街道搞得面目全非,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竟然没有主管部门来规范一下这个地方,如此下去,必然将这近两百年历史毁于一旦。

四、结语

本文从旅游吸引视角下探讨乡村滨河景观的开发与保护,根据各地乡村滨河景观特点和风俗习惯等地理差异,开发具有当地吸引力的开发建设。在在乡村滨河景观的保护上,既要加大主导部门的监管力度,也要从景区的内部改革,做到科学发展,合理开发,完善保护,为乡村滨河景观的合理开发科学使用作出应有的贡献。

[1]安金明.旅游目的地的创新集成模型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29(6):936-939.

[2]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4-86.

[3]陈海鹰,曾小红.利益相关者视角的乡村生态旅游社区参与模式讨论_以海口龙鳞村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11(14):157-160.

[4]陈威.景观新农村;乡村景观规划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23-25.

[5]王云才,郭焕成,徐辉林.乡村旅游规划;原理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35.

孙志远(1982.06—),男,山东滨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滨水景观设计、人居环境美学、园林建筑设计。

管倩(1986.12—),女,广西桂林人,在职研究生、助理馆员。研究方向:绿色建筑设计。

2016年度广西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西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研究中心”一般课题立项项目,项目编号:GXRKJSY200510结题成果;2016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立项项目,项目批文:桂教科研(2016)3号结题成果;2015年度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第四批“教师成长基金”立项项目,项目编号:EDF2015016结题成果。

猜你喜欢
滨河景观旅游
胡旭光
昌平滨河森林公园健身绿道系统建设
洪涝适应性滨河景观设计——以湖南省永州一中河段为例
景观别墅
基于大生态观的滨河公共空间景观提升探究
景观软装在地产景观的应用及市场前景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景观平面图》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