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扬扬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艺术部 450003)
地方传统音乐在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中的传承
——以河南省为例
张扬扬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艺术部 450003)
地方传统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在当前我国实现中原崛起和建设中原经济区大背景下,积极弘扬中华文化传统特色的中原地方传统音乐,传承好祖先留下的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作者身为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师,深受中原地方传统音乐艺术的熏陶,故而提出将地方传统音乐融入到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中,以提高学生地方传统音乐文化素养、传承和发扬传统音乐文化的目的。
;音乐教育;传统音乐;文化;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之根。而中原文化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文化更是中华民族的根源文化,因此,中原文化在中国人心中具有较强的认同感和民族归属感。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王安国先生指出:“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应加重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分量,鼓励对地方民族民间音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然而,随着现代文明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冲击,这些珍贵的传统音乐文化面临失传的危机。因此,作为中原传统音乐文化主要发祥地之一的河南省,将更多的地方传统音乐文化与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工作结合起来,以音乐教育为点,向其它学科领域发散为面,势必将会为地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带来积极推动的作用。
有关中国音乐文化的形成,主流的观点认为,中原音乐文化是其三大源头之一。河南省地处我国中原地区,据史料记载,先后有16个朝代曾在此建都。河南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当地的民族民间音乐种类异彩纷呈,传统民间歌曲、民间舞蹈、说唱音乐、戏曲音乐等音乐形式在河南传统音乐文化中均有所体现。最具特色的河南戏曲剧种就多达45种,各类曲艺曲种有36种,而民间器乐合奏、独奏不下600余首,河南素有“戏曲大省”和“曲艺大省”的美称。尤其是《编花篮》《纺花歌》《八月桂花遍地开》等民歌备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而唢呐名曲《百鸟朝凤》《全家福》、板胡曲《大起板》、豫剧《花木兰》《穆桂英挂帅》《朝阳沟》、曲剧《卷席筒》等音乐作品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也在全国具有深远影响力。
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河南省就有13项传统音乐的内容入选,无论是曲调悠长的南阳“板头曲”、商丘“四平调”,还是气势如虹的开封县“河南盘鼓”、新密“超化吹歌”,亦或是流传久远的信阳民歌、西坪民歌,各个均体现着中原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不容乐观的是伴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加快,传统音乐文化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那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受不断地冲击,一些极具特色的地方传统音乐文化形式也渐渐濒临灭绝。因此,在我国号召实现中原崛起和建设中原经济区大背景下,弘扬和发展极具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特色的河南地方传统音乐,继承和发扬祖先遗留的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中华传统音乐文化都根植于民间,世代不断传承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之中。它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和累积于人们心中的文化烙印息息相关,其中蕴含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这也同时为高职院校开设的公共音乐课程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将这些带有浓郁地方风格特色的传统音乐文化渗透到课程的教学中,并增加课程教学的理论研究与艺术实践,曲唱学步,彰显特色,是引领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潮流的必经之路。
1.加强高职院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地位
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应遵循《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精神,把公共音乐类课程列为高职院校综合素质课程中的必修课,在课程设计上,应把传统音乐文化的理念和精神不断融入其中。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统一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选修音乐类课程至少两个学分,规范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教材内容的编写、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等方面加以监督,在公共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上,应根据各个地方音乐种类和风格的不同而突出地域性和独特性,针对学生追求个性化教育的需求而设计。
2.增加地方传统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比重
在高职院校公共音乐课程设置中提高地方传统音乐的比重,在课堂的教学中可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高职高专院校的在校大学生学习艺术类的相关课程,主要是作为提升自身的艺术审美鉴赏能力,增强个人的人文修养和对文化的思考和理解。因此,若想提升课堂上地方传统音乐文化的教育价值,就需要思考如何提高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课堂上,可以将学生比较熟悉或感兴趣的音乐素材引入教学,同时辅助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教师利用课下在网上下载、邮件等手段,在网络课程中传送当地传统音乐文化的视频音响资料,并进行音乐资源的共享,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方面多方位、多层次的了解地方传统音乐文化。另外,在课下还可以组织学生采风,实地感受传统音乐的魅力。
3.更新教学观念,坚持灵活的教学模式
在公共音乐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并把理论、欣赏和实践有机的融合。在教学内容素材的选择上,可重点偏向于传统音乐其思想文化内涵、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和音乐表现力的理解,鼓励“理实一体化”教学,更多的让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民歌、民间乐器、戏曲的演唱、演奏与表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亲身感受传统音乐的无限魅力。例如在介绍戏曲的教学中可尝试让学生试唱豫剧唱段《谁说女子不如男》、河南坠子《包公降妖》、河南曲剧《卷席筒》等本地戏曲剧种经典唱段;在介绍民歌的教学中让学生试唱河南民歌《编花篮》《灯歌》《纺花歌》等,通过不同形式的音乐实践,使学生更深刻的感受传统音乐的魅力,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定期举办以传统音乐为主题的讲座
聘请当地知名的民歌演唱家、戏曲表演艺术家、民间器乐演奏艺术家以及相关表演团体到学校进行讲学、表演,通过他们介绍当地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作品,能够使学生受到更为形象和直观的体验。
5.改进传统音乐课程考试的评价标准
在进行当地传统音乐教学时,应放弃标准答案式的考试,而采取现场演唱、听辨音乐作品和论文相结合的考试方式,在现场演唱考试环节中,学生可自由选择课程中所学的民间歌曲和戏曲任意一首演唱;在听辨音乐题考试环节中,根据所放音乐片段,作答乐曲名称、演奏乐器以及音乐风格;论文考试环节中,学生可自由选择课程所讲的内容为题,阐述自己对中国优秀传统音乐作品的感受和见解。这样能够体现学生良好的总体综合水平,可以在听、唱、说、写等方面均有了一定的提高。不仅增强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积累,还培养学生对传统音乐的实际应用能力。
[1]王文俐,赖涛.地方传统音乐文化在普通高校的传承研究[J].东岳论丛,2010(11).
[2]刘亦群,谢萍.高职院校传统音乐文化教育的现状与反思[J].大众文艺,2011(4).
[3]祝晨光.中国传统音乐与大学生艺术教育[J].音乐教育,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