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发展视角下的美丽乡村建设初探
——以陕西咸阳青龙山为例

2017-01-28 12:33:14邓闰芳张怡帆西安科技大学艺术学院710048
大众文艺 2017年6期
关键词:美丽景观生态

邓闰芳 张怡帆 (西安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710048)

城乡一体化发展视角下的美丽乡村建设初探
——以陕西咸阳青龙山为例

邓闰芳 张怡帆 (西安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710048)

在中华文明体系中,乡村农业文明占据核心地位。长期以来我国更加注重城市的发展,城市发展进入稳定期的同时乡村遭到与日俱增的破坏。 国家出台有关城乡一体化的相关政策,缓解和解决乡村问题,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笔者通过对项目的参与实践,结合理论加以归纳,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论指导进行探索。

城乡一体化;美丽乡村;生态

中华文明源自农耕,农业文明是现代都市文明的根源,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寄托。而城市现代化的浪潮渐渐破碎了人们对乡愁的美梦,美丽乡村的建设是我国在生态破坏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所面临的新型挑战,面对这个目标,应吸取现代化发展的教训,跳出新农村建设的传统模式,用打造乡村生态文明的模式,代替单独的经济增长模式来推动乡村发展,从乡村的的环境魅力和文化品质方面着手,使乡村发展可持续化。

一、美丽乡村的含义

1.美丽乡村的概念

美丽乡村,简言之就是指美丽的村庄,"美丽”不仅表现在村容村貌方面,还包括村庄文化特色、生态肌理、乡风乡情等;是对乡村建设提出更高目标和导向的用语,美丽乡村的建设理论对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美丽乡村”是在“农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上,打破固有模式,进行生态文明方面的改造,全面提升品质质量。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我国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康社会”的概念,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2015年中央文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要坚持不懈的进行下去,让农民在农村可以享受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2.美丽乡村的建设意义

在进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道路上,美丽乡村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建设的重点,是人们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美好目标,而我国正处于将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发展过程中占在突出位置,美丽乡村的建设意义可见一斑。

二、美丽乡村的要素分析

1.乡村生态性景观

乡村生态性景观是乡村的不可建设用地,由生态景观、水系、自然保护区等构成,以保护为主,规划为辅,其敏感度和生态意义也区别于城市的建设用地。生态景观的植被包括绿地、道路、森林、防护林以及大面积的植被斑块,应将这些自然的生态环境进行统一的规划设计,使开放空间宜人合理,与乡村环境协调。水系指河流、湿地等,通过对水系的生态设计,使其意境生动灵趣。自然保护区环境相对独立,通常是需要重点保护的生态敏感区,对于地域生态平衡有很大影响,应尽量防止人类活动给它带来破坏。

2.乡村建筑景观

村庄历史文化由乡村建筑记载,体现着村庄独特的文化倾向。著名的山西平遥古城,将古建四合院的民居形式很好的保留下来,给当代人重现了几百年前村庄的历史风貌,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3.乡村生活环境

生活环境的景观主要体现在街道,庭院,公共活动空间,比如广场,户外劳作、文化设施场所等。生活环境的优美带给村民最直接的积极感受,这些环境又是村民接触最密切的,所以乡村聚落性景观要尊重原有的村庄形态,尽可能少的破坏原始的自然肌理,应在此基础上,对开发用地的扩张进行控制,并规划设计村庄聚落的风貌和基础设施。

4.乡村生产性景观

乡村生产性景观主要从农业生产方面体现,包括农村的生产景象和农作物的生长景观。农田的整体风貌让乡村生产性景观兼具美学和生态价值。

三、美丽乡村的建设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生态原则

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要坚持把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放在突出位置,始终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于整个建设过程中,尊重和赋予农民自主的权利,引导农民自觉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带领农民发展农村生态经济。

2.遵循自然生态的设计原则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美丽乡村的研究过程中要放在着重位置,整个建设过程要遵循自然法则,在幵发、彰显乡村特色生态的同时,注重对农村原始生态环境的保护。美丽乡村拥有"美”的基础特色,主要从优良的生态环境基础方面体现,这也是美丽乡村对于新农村建设具有创新性意义的原因。因此,在发展的理论和过程中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坚持保护为重、生态优先的原则,始终把生态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3.尊重地域特色和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

乡村地域特色是当地百姓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包涵了民俗风情、历史传统等。地域间的个性又要求我们要尊重地域差异性,因此,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要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制定科学的地方发展总体思路,阐扬和利用地域特色,丰富和活跃文化环境,使百姓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4.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

乡村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受限于人口、经济、文化和技术条件,粗放型的开发利用偏重资源,极大地破坏了乡村生态和资源,生物和景观的多样性也遭到毁坏。因此,善待自然生态,规范人类开发行为,注重可持续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四、美丽乡村的案例及实践研究

美丽乡村的建设原则在实践中得以运用,也开始有模式可循,在我们进行的项目训练中,遵循着美丽乡村的建设原则和指导思想,把位于我国陕西长武县的青龙山原始乡村进行了设计和建设,作为该训练的项目,致力于把这块紧邻泾河川道的优美区域改造为一个融自然和景观于一体的旅游度假胜地,贯彻美丽乡村建设原则,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在对场地的思考和方案制定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各方面的思考,首先以当地的自然区位环境和历史文化为基础,在景区入口处,展现出长武历史上共产党人指导的农民运动场景,又以窑洞建筑文化作为依托,同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彰显泾河农耕的浓厚文化,体现别样的渭北饮食。根据其独特的民俗风景,主要景点以青龙观、青龙岭为代表,修复爬山步道。改造恢复山上的农家小院,与周边各类休闲娱乐设施和场地融为一体,项目的目标愿望在于服务西安周边居民,成为一处远近适中便于度周假的特色景点。而场地因其良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基础,我们在研究开发的同时,根据美丽乡村的原则和指导思想,取长补短,把生态建设融入到美丽乡村的成长过程中来,现已初具雏形,后期项目也在建造完善中,引得周边居民纷至沓来。

五、美丽乡村的理论方法总结

1.布局规划

美丽乡村的规划要做到科学布局、村容环境、创业增收、乡风文明、社会服务等五个方面的美,根据美丽乡村建设这五个方面的核心理念,其本质内涵也相应地体现在生态环境提升、生态人居建设、生态经济推动、生态服务优化及生态文化培育五个方面。

2.生态

乡村的生态环境质量体现了这个国家的生态环境水平,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美丽乡村建设。应以耕读文化为魂,以生态循环农业为基,以朴素村落民居为形,改变前进方式和发展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和城乡一体化建设。

3.生产

我们在对美丽乡村进行项目活动时,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理念;把切入点放在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上,坚持"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的发展布局,使美丽乡村建设的各项举措得以实施,打造出"五美三宜”(宜业、宜居、宜游)的现代村落。

六、结语

美丽乡村的实现不是空谈和想象,是对城乡一体化建设目标的不懈追求,但落后贫穷的山青水秀不是美丽中国,强大富裕而环境糟糕的同样不是美丽中国。只有充分实现城市和乡村发展的可持续,才能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和谐发展,实现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

[1]禹杰,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浙江师范大学, 人文地理学, 2014,

[2] 苏琳 刘攀峰,长武县青龙山乡村生态景区游记 中国网 2016

1.邓闰芳(1996-),女,河南安阳人,现就读于西安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2.张怡帆(1995-),男,重庆涪陵人,现就读于西安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美丽景观生态
景观别墅
现代装饰(2021年6期)2021-12-31 05:27:54
“生态养生”娱晚年
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火山塑造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住进呆萌生态房
学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生态之旅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
Coco薇(2015年12期)2015-12-10 02:3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