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季芳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510900)
摄影中的用光技巧分析
肖季芳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510900)
从专业化角度出发,光以及影两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无论是在白天还是晚上,影子都会由于光的存在而存在。通常情况下,现实生活当中的光表现得相对来说比较真实,此背景之下光与影之间的组合会有效转移人们对于光的注意力,同时对人们在事物准确判断层面产生较大影响。摄影过程中,大多数摄影师都会在自身艺术修养基础上,借助光影技术等手段实现最佳的艺术效果。本文就摄影中的用光技巧展开详细论述。
摄影;用光;技巧
所谓摄影主要是指运用镜头对真实画面进行充分表现,是一种艺术性媒介。从这个角度出发,摄影媒介难以将自己进行诠释的原因就在于艺术介质将会对人们的摄影观点造成一定影响。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能够看到的照片在真实性上往往相对较强1。摄影师可以通过照片奖现实生活当中的真实场景进行充分呈现,而且摄影师也会存在对真实场景进行充分表现的强烈欲望。
(一)影响摄影整体效果
从物理学理论层面出发,照射在物体表面上的光线以及物体自身所具有的反射能力一般情况下都会对物体本身亮度造成一定影响。比如,黑色抹布,尽管黑颜色的抹布在自身反光能力上相对来说比较弱,然而,若是把这块抹布放置到光线相对较强的地方,则这种情况下抹布亮度值就会大大增加。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所要拍摄的对象在差异化光线背景之下,多表现出来的亮度存在较大不同。从亮度变化原因上来看,主要是因主观光线以及客观光线因素的影响,所以,最终所要拍摄的对象在最终呈现效果上也存在差异性,整体效果的好坏存在较大不用。总之,整个拍摄期间,很多种因素都会影响拍摄亮度,最终使拍摄对象呈现效果受亮度值影响严重。
(二)光线季节变化对摄影的影响
众所周知,太阳位置变化情况将会受到时间的影响。所以,照射在拍摄物体表面的光线也将会随太阳位置改变而出现变化。因角度因素的影响,被拍摄物体表面存在的阴影情况与质感情况将会发生变化。一般情况下,物体拍摄的最好时间应该是10点到下午14点,而从采光角度上来看,应该于被拍摄物体上方四十五度角位置拍摄2。从专业化角度出发,尽管有些时候拍摄期间的测光具有一致性,然而因所选择的拍摄角度存在差异,则最终所呈现出来的拍摄阴影也会不尽相同。若是拍摄期间,摄影师所选用的拍摄角度属于高角度,则所呈现出来的拍摄阴影就会相对较短;而多是摄影师选用低角度拍摄,则最终阴影将会相对较长。所以,摄影期间,摄影师必须要学会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季节因素以及时间因素等,科学运用光线增强拍摄效果。
(三)光线软硬度对摄影的影响
就光质角度而言,我们可以将光线进行软硬划分,一种是软光,而另一种则是硬光。具体来说,软光主要是指不容易产生显著阴影效果的光线,在现实生活中的阴天光线就属于软光范畴。因光线不能够直接照射到物体上,一般情况下,光线阴影部分将会与受光部分形成一定小反差。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能见度相对较高的阴天是摄影最佳时间。而硬光则是指在无云彩遮挡背景下的太阳光,可以可以是人造光3。例如,日常生活中的照明灯等。直线光线照明基础上,阴影部分以及受光部分之间会形成相对较大的反差,而且阴影部分相对来说比较浓重,所受光的部分则较为清晰,最终形成大反差画面,在此背景下的画面立体感比较强。
(一)重视光线对美感的表现
摄影艺术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一种造型艺术,光在摄影造型当中的表现力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就摄影本质特征而言,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拍摄出比日常生活中实际形象更加唯美的艺术形象。摄影过程中,被摄物体的形状、数量、色彩以及空间深度感等都必须要借助光线效应进行充分表现出来。因此,摄影师必须要综合考虑所要创作的作品在内容层面的要求,而且摄影师应该对自己的作品有一个相对准确、全面的认知,合理选用光线处理技巧,对于被摄体外形特征以及所具有的美感进行有效表现,进而创造出画面中必须具备的气氛,充分表达摄影作品情感,从根本上展现出被摄体在画面当中的生动化、艺术化以及个性化审美艺术形象4。
(二)重视光线对纵深感的表现
从专业化角度出发,摄影过程中,运用不同焦距物镜,并在不同光圈以及物距之下进行拍摄,最终摄影画面的景深范围将会存在较大差异。而摄影物镜所具有的光学特性,将会为摄影师纵深感的有效表现提供科学性的技术手段。此外,摄影师借助光位因素、光比因素、光效因素等的不同处理方法,可以在光线造型层面营造纵深感相对较强的图像。借助对于光线表现性特征的充分理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摄影师创作更加具有艺术个性以及审美价值的摄影作品。当光照射到现实生活中某一种物体上的时候,可以充分再现物体自身的形状、立体感轮廓、影调、色彩、质感、以及由此产生的艺术美感5。若是没有光线的合理运用,则以上内容就不能够进行有效体现。光影以及色彩完美结合的摄影作品能够使画面形象更加的活泼、更具层次感,使摄影作品栩栩如生,给观赏人员带来心灵上的愉悦感。
(三)重视光线对艺术效果的表现
光线在摄影作品中呈现出来的效果将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当人们对光的理解存在的差异的时候,则作品的艺术效果也会出现不同。例如,浪漫主义摄影家或者是强调追求情节的摄影家们更加热衷于深颜色的应用,比如尤金•史密斯等摄影家。在尤金•史密斯的摄影作品当中可以使阴影具备一定的力量感,然而他也非常重视细节的应用,就算是在最黑暗的部分,也能够运用熟练技巧保留细节以及摄影层次。而从摄影家亨利•卡蒂埃—布勒松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光线具有不同的色彩,是一种相对微妙的成分,可以体现冷色高调、银灰色中调以及柔和黑色等。埃利奥特•波特摄影家在对森林进行摄影的时候,影像中照射到树干或者是岩石上的光,不仅具有柔和的特征,而且有着相对较强的渗透力。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摄影家亚历克斯•韦布,他可以运用炎炎烈日呈现深沉的阴影效果。
总而言之,摄影的艺术本质就是如何用好光,光是摄影的根基,摄影技术的实现是围绕着光展开的。在摄影构思中要深刻理解光的内涵,要有光的造型意识,充分发挥光在摄影艺术造型的表现力。只有熟练地运用好光照的效果,才能提高照片的艺术性。
注释:
1.王琎.文物摄影中的透射光应用光影魔术[J].大众考古,2015(08):74-76.
2.柳菁.光与影在产品摄影中的探索与实践[J].艺术科技,2015(06):213.
3.张怀仁,周娟,王楠.光在摄影中的作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3):104-107.
4.刘磊,徐艳.浅谈建筑摄影中光与视点的运用[J].才智,2012(02):196.
5.乌日嘎.试论在摄影中如何体现光的作用[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8):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