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文化背景下雕塑的视觉化转变

2017-01-28 15:05侯建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710043
大众文艺 2017年4期
关键词:雕塑艺术家图像

侯建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710043)

视觉文化背景下雕塑的视觉化转变

侯建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710043)

雕塑艺术和其它的艺术形态相似,不能脱离人类的社会而单独发展。而在对任何一门艺术形式进行审视时,都要将它置于创作的时代文化中。在当下,人们习惯以视觉的角度来看待艺术,这将推动着雕塑向视觉化方向转变。

视觉文化;雕塑;转变

一、艺术文化的视觉化

艺术家罗丹曾经就说过语言文化将朝人类的视觉化方向发展,而今天的雕塑就证明了艺术文化的重大转变。波德里亚曾经把文化的发展史分成三个主要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古典文化时期,从文艺复兴开始一直持续到工业大革命阶段,艺术的形式以模仿为主,尤其是对与自然事物的模仿;第二阶段就是工业大革命时期,人们的生活以生产为主,突破了传统的模仿,而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第三阶段就是工业革命之后的阶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数码所构造出的虚拟现实世界成为艺术的主导。这三个阶段也可以称为视觉文化阶段。而视觉文化又通常被人们称之为文化的视觉化,存在于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包括手机界面。在视觉文化的时代里,对世界认知的主流方式不再是人们所接触的真切存在的世界,而是通过虚拟的图像来间接去认知世界。从本质上来说,这个世界已经被人们把握在视觉的图像之中了。

二、雕塑的视觉化转变的原因

传统的视觉艺术在现代的共性问题就是单一的专业知识无法应对现代社会的发展,例如从印刷到影像再到交互媒介,这样的发展就足以证明艺术文化的形式在由语言向视觉文化的方向转变。而大众对雕塑文化的要求就是能够赏心悦目,而并非传统的视觉刺激感受。人们用一双依赖于图像的眼睛去看待雕塑,往往会对其单调的色彩而感到无味。因此,丧失视觉体验的空间艺术无法展现出原有的魅力,在这种背景下,雕塑将朝着一个与传统大相径庭的视觉化方向转变。1

三、雕塑的视觉化转变的表现

(一)雕塑的色彩变现

当代很多的雕塑艺术家对色彩极为重视。由于传统的雕塑被人们视作材料与空间结合的艺术,单一的色彩通常更能够凸显出雕塑材料的质感,以促进人们注意力的集中,所以,色彩并不是艺术家们创作时最关心的问题。即便是自古就有在雕塑上涂色的创作方法,但是自从文艺复兴开始以后,艺术家们所创作的雕塑就很少上色了。那个时候,雕塑舍弃了缤纷的颜色,换取单一的色彩表现形式,可以体现出古典主义对于精神的诉求,让观众处于一种静观冥思的状体中。然而,这种理性化的审美方式却不能够适应当代大众的视觉审美要求。一旦雕塑被艺术家添加了形形色色的颜色,其雕塑材料本身的质感就没有了昔日的表现力。在现代雕塑的“色”和“形”的关系之中,雕塑的形体往往依附于鲜艳的色彩展现出来,从而为最后的颜色展现做充足的准备。因此,我们在照片上观看这些雕塑作品时,便没有办法去分清摄影家所拍摄的究竟是一尊雕塑还是一副绘画。

(二)雕塑的图像表达

在当代人的视觉文化之下,雕塑作品展现出来“图像化”的趋势。可以说,艺术家创作雕塑的灵感是从图像中得来的,而图像也是接近于艺术雕塑创作中的取材。首先,雕塑艺术作品是根据具体的图像来进行相应的创作的。雕塑作品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空间中的一种立体表现的形态,而在传统的雕塑创作中,艺术家们的灵感往往是从来自于现实世界的,有的是自然界中的事物,有的是人们的手工艺品,就比如,艺术家罗丹对人体非常痴迷,而艺术家亨利又沉迷于海边鹅卵石多种多样的形态,所有种种都能够体现雕塑艺术创作家和他们所存在的世界之间的某种关系。然而,现在的时代人们的审美观点发生了变化,雕塑艺术家也不再从现实的世界中来汲取创作所需的资源,开始转向从大众所认可的各种图像中来寻找创作所需的资源,换一种角度说,艺术家进行雕塑创作时常常从第二世界中寻求灵感,将平面图像转换成立体的创作形式。旅法雕塑家王度的艺术作品就是这样的,他把杂志、报刊中的某个具体形象进行透视变形,从而形成立体的三维艺术雕塑形象。著名的雕塑艺术家许鸿飞受到《广州日报》的影响,带着创作“可爱的大兵”的灵感,完成了一系列的雕塑作品,并在艺术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雕塑的呈现方式

在当代的艺术领域中,雕塑被人们认为是一个开放程度很大的概念,比如说,艺术家罗伯特•史密斯著名的作品《螺旋防波堤》,以及艺术家海泽的著作《双重否定》等作品,都是因为受到空间以及时间的种种限制,所以一些普通的观众根本无法走进雕塑艺术的世界,由于这些艺术作品具有非常巨大的尺度,所以即便是那些处在雕塑现场的观众都不可能用一种正常的视角观赏作品,唯有通过在某个角度所拍摄出来的图像才可以感受到它的全部面貌。因此,这些作家所创作的作品往往通过图像以及录像等现代的表现形式而展现给观众。从这个角度来说,图像在雕塑的作品中对于作品有着重要的诠释作用,在传播艺术形式的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地位。

四、结语

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雕塑艺术形式的视觉化转变也给我们一个提醒,如果艺术作品不迎合大众,不适应这个时代,那么必将走向萧条。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雕塑艺术的视觉化转变正是这个时代的表现,客观地体现出时代的文化特征。2

注释:

1.张楠. 视觉文化背景下雕塑的视觉化转变[J]. 艺术科技,2016,03:274+179.

2.胡庚申,唐串. 刍议视觉文化背景下美术教育观念的转变[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05:143-144.

侯建伟,1985.04.02,男,最高学历:硕士研究生 职称:助教,研究方向:雕塑,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猜你喜欢
雕塑艺术家图像
巨型雕塑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CT图像生成
浅析p-V图像中的两个疑难问题
我的破烂雕塑
巧用图像中的点、线、面解题
写实雕塑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趣味数独等4则
自然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