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时代中的地铁公共空间艺术向导
——动态影像对人群的引导及其发展走向

2017-01-28 12:33武汉理工大学430000
大众文艺 2017年6期
关键词:实验性动态人群

喻 旸 (武汉理工大学 430000)

快速时代中的地铁公共空间艺术向导
——动态影像对人群的引导及其发展走向

喻 旸 (武汉理工大学 430000)

在我们生活的当今时代中,高速运转的社会分工,使得人们的生活节奏同时也变的比以往更加快速。城市文明主要表现载体——地铁尤为明显,动态的影像是当今时代不可忽略的一大信息传递的重要途径,更是城市公共文化以至于社会人文发展的向导之一。

地铁;公共空间;动态影像;艺术融合

城市建设发达的标志之一是地铁的建设及其发展,而城市公共人文的体现除了在城市地上的公共活动场所和职能建筑外,地下的公共设施渐渐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形色色的人每天通过地铁去往城市的各个角落。地铁的主要职能是交通工具,是为人们现代生活提供高速便捷的服务,正是因为其功能,使得它能够接触到大面积的人群,这也使得它成为一个良好的社会信息传递载体。但由于接触人群的各个年龄层次或者社会角色也非常繁杂,这提高了传递信息中内容的要求和质量以及辐射的广度。地铁人群流动性大,不适合长时间的信息传递,现代人们快节奏的生活,连大幅广告图片也只能让他们停留一到两秒的时间。在这种快速的时代中,对于城市公共文化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要求也不得不高了起来。而动态影像的出现,似乎又重新让人们放慢了脚步,甚至能够在非常短的时间里让人们接受到所传达的信息。

一、动态影像对人群的引导

现在常常看到的动态影像是,进入地铁进站处墙上的电子屏,以及挂在站台上方的显示屏。除此外就是灯箱广告和大幅的喷绘海报。在我日常生活中观察到,进站通道的广告等宣传海报只能在人们经过通道直行的自然视野范围之内才能获得一到两秒的停留时间,占满整个通道大片大片的海报被人们忽视,实际上能够到达人们眼中甚至留在脑袋中的信息非常的少,这种信息传递的效率比较低并且耗费大量的空间才能使得信息停留在人们眼中一两秒。然而在站台或者进站口的电子屏下总是能看到,站着一些仰着头的人。这一现象从侧面说明了动态的影像能够更吸引人们的眼球之外,人们对动态影像的好奇相对传统二维来说更多一些。同时这也赋予了动态影像能将信息输送到人们那里并在一定程度上作为公共文化的一种导向。

这种导向是无形并且细小的,它需要长时间的、不间断的大量的发出,才能使得信息到达每个经过的受众的眼里。虽然这种看似微小短时间里好像没有效果的公共空间艺术形式的传播手段,却是当代城市公共空间艺术文化传播中具有强大力量的一项。它比静态二维更有表现张力,能够在最短时间里将所需传递的信息更好地表达出去。除了在视觉上对人的感官影响外,同时在听觉上也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即使信息在视觉传递中没能到达人们的眼睛,但能通过声音的刺激使得人们不知不觉中接受到了信息。这种立体的信息传递比单纯的某个感官上的刺激要更加令人印象深刻。在传统的公共空间艺术中,除了壁画类的表现形式,还有雕塑以及艺术泛生形式的广告传播,这些都只是将某种感官体验加强化,这样单一的表达方式在科技以及地域文化的融合下会渐渐失去力度。而导致这些依然具有其自身魅力的表达形式产生无力感的原因是,人们在社会发展迅猛的时代中对信息渴求度渐渐加大了,纸本信息不能够再满足人们的需求,人类对未来愿望的逐一实现,使得人们在生活质量的要求上也逐渐升高了,同时科技的巨大进步和成功,使得人们对科技有了更高起点的期待,过往所有的单一信息传递形式丧失了一定的吸引力,人们需要的是更大的感官刺激,并且需要更便捷更具有新鲜感的新兴传播形式,这种社会现状和发展趋势对公共空间艺术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而对这种挑战具有实践意义的动态影像,又是在这个时代下接替过去表达方式的较为合适的新向导。

二、实验性动态影像在地铁公共空间艺术传播的现实性

现在普遍可见的地铁动态影像中,显示屏和滚动的电子屏是最多的,而这只是比较简单的动态影像之一。除此之外,我们通常只能在美术馆或艺术馆这些公共空间里看到的实验性的动态影像甚至是交互式多媒体,这些都是更具有发展潜力的一块动态影像。在电影中,一些新兴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都是通过实验性电影中的表现形式演变而来的,可以说只有进行实验性质的拍摄和构思才能有电影的不断发展。对于公共空间艺术中的动态影像也是同样的,停留在单一显示屏的动态是不可能一成不变的。并且在艺术家中,除了了解人群的社会心理模式,还需要自我的判断能力,不能被大众所牵引。人们的审美或者是对艺术的鉴赏和对生活空间环境质量的提高,都是通过公共性、社会性不断推动的。并且,艺术家对社会回馈的意义正在于对社会的人文艺术发展有了怎样的推力和注入了怎样的新鲜血液。明白了艺术家对于社会人群的社会价值,那么在美术馆中那些看似不可能被广大人群接受或者“高高在上”的实验性动态影像或者交互式媒体,就不会再显得神秘和难以接近了。在实验性的动态影像中,有很多艺术家是表达对这个世界自然现象或者社会现象的看法和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写照,这些动态影像都对保护环境或者社会负面现象具有较为震撼的表达方式,并且在美学上也具鉴赏性。如果将这些影像融变为可以在公共空间里投放的片段,不仅对人们起到公益的传播意义还能给地下公共空间注入新的设计理念。

前面说到,由于地铁是面向全年龄的公共空间,其主要职能是交通运输,对于可能晦涩或者有年龄限制的实验性动态影像来说,还需要对地铁公共空间的适应度,这就需要艺术家本身和管理者对人群定位的准确性,甚至对于所在城市人文文化的精准认知,具体到通过什么方式或者某个画面的出现能让匆忙赶路的人们看到且能植入人们的眼里,让人们在每天大量接触信息中留下一个记忆点。

三、结语

关于地铁公共空间艺术的动态影像发展是一项长期的过程,由于表现形式无可估量,并且从广泛到细节都需要紧密联系却各自独立,从影像内容的选择和影像与公共空间的融合性都需要考量,这些都是有困难度的,是一个从外在形式到人群意识甚至社会意识的深入过程。在未来的动态影像和地铁公共空间的艺术发展形态中,无论其形式或者内容怎样的转变,我们都需要明白,作为城市公共文化的地下一角,其根本是和当下的社会人文息息相关的,不能一味复古也不能完全超离现代,这项庞大的艺术项目时时与我与你与经过它的人们紧密联系着,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项“艺术品”的参与者,并且相互影响着彼此。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才能让大众真正感受到公共空间的艺术魅力,并且在人类城市艺术文明中继续向前走着。

[1]Theodore E. Conover.《美国视觉传达完全教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2]黃光男.《美感探索》.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13

[3]丘星星.《视觉传达设计心理》.福建美术出版社,2000

[4][法]卡特琳•格鲁 .《艺术介入空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6]丹纳.《艺术哲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7]E.H.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喻旸,女,汉族,湖北荆门,研究生,单位:武汉理工大学,研究方向:公共艺术。

猜你喜欢
实验性动态人群
李俊鹏:实验性的“空间叙事者”,以个性与多元焕新体验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葛根素抑制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作用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重塑与解构
动态
核电
我走进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