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科技期刊编辑的服务意识的思考
——新媒体融合下科技期刊编辑的转型

2017-01-27 19:24时红磊
中国传媒科技 2017年3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稿件出版社

■文/时红磊

关于中国科技期刊编辑的服务意识的思考
——新媒体融合下科技期刊编辑的转型

■文/时红磊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冲击着我国科技期刊领域。针对目前的的新形势,科技期刊编辑的转型势在必行。本文就新媒体融合下科技期刊编辑的转型予以研究。

科技期刊;服务意识;编辑

前言

新媒体融合下科技期刊编辑转型的过程中,我们还要面对一些客观问题。这是需要我们必须面对的,将其解决才能在转型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1.国内期刊行业转型方向

1.1 团队建设

第一,明确各岗位职能,精细分工,相互协作。比较基础的职位,像出版发行等不需要太高的专业背景。而在编辑审稿方面,一定要增强对学术背景的规定。文字编辑虽不需要懂得专业知识,但对各行业也要有基础的了解,但对文字一定要敏感,有一定的语言基础。技术编辑应熟练掌握相关的工具。美术编辑要有一定的设计能力。网络编辑在线上将作品公布,优化其传播方式。对于各岗位的人员选择,一定要有相关的要求,打造专业化的团队。专业化的分工是期刊规模化的必要方向[1]。目前国内的期刊也一直在不断创新,现在大多数已实现经营与出版的独立。

第二,出版活动流水作业。一定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使业务流畅地进行。设备的完善使期刊的发表少了许多人的主观意识。而现在许多期刊出版社设备不完善,人为干预的成分很大。

第三,人工智能决策。审稿专家匹配精准的数据库。深入开发,个性化约稿。对于作品,应更注重其潜在的价值,设计优质的内容。而不是对作者本身的主观判断。善于发现更加优秀的论文,致力于质量产出而非数量[2]。因为人都是有主观意识的,对作品的选择可能更偏向自己的喜好。所以,人工智能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善这一问题。

1.2 编辑的培养方向

第一,专业知识。对编辑的培养要注重专业知识的掌握;第二,创造力。编辑的工作不止是简单的排版、校对,更重要的是对信息的整合。更是对信息的重组,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体验;第三,职业精神。编辑要无微不至地关怀作者,帮助作者对稿件的修改。对读者的合理要求,编辑尽量满足。读者、作者提出的意见,也要细心地听取;第四,提高认识。

1.3 服务意识

有些期刊的发展停滞,主要是行业内专家的缺失。优秀专家的缺失,使一些作者稿件中的亮点不能被及时地发现,论文没有得到认同,作者这时就有可能转到其他期刊杂志社的怀抱了。编辑应多学习专业知识,调研专业领域的进程。学习更多的专业背景知识,做到在短时间内分辨稿件的优劣度,选取优秀的有质量的作品,留住作者,持续稳定地合作。对不太理想的作品给予指导意见,以求再次合作。

现在的学术晋升使编辑的稿件来源不断。这样编辑工作人员的工作可能更加繁忙,有些稿件的实际情况不太了解,许多专业知识是不懂,这时我们需要学习,对不懂的地方向请作者讲解,或者是请教专家,谦虚地对待作者,与作者交朋友。论文审核需要很长时间,初审的退稿率又较高,所以对很大一部分作者在审稿时间上就会有一定的考查,所以编辑要优化系统,缩短审稿时间,增强竞争力。现在的期刊出版社审稿时间都是偏长的,要是能对时间优化,那么期刊出版社的发展空间也会更大,在同行业中,脱颖而出。作者发表论文就是为了晋升,时间长短成为他们考虑的主要因素。

1.4 服务工具

适合的工具,不仅可以加快论文的审核出版流程,也可也高论文的质量。合适工具的使用,可以减少人员的压力,解放人员,促进效率。像远程在线协同工作。优秀的系统,可以明显提升期刊的整体能力,在相似性、创新性等方面提升系统能力,更能增加稿件的质量。专业的编辑和适合的服务工具相互配合,才能提高期刊出版社的综合能力。

1.5 展示平台

作品的发表,能让同行业人员分享作者的成果。所以,平台的展示能力一定要能满足作者。有些出版商在这方面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数据库对作者数据的引用,不仅加强了期刊出版社的交流,也给作者更多的展示机会。这对作者的吸引力是很大的。有些期刊不做网站宣传,主要还是没有经验,且成功的案例不多。编辑的思想要开放,积极接受新鲜事物,现在新媒体的宣传很有效,我们要抓住机会,与时俱进。将网站办好,与其他网站沟通联系,借助新媒体宣传,增加阅读量。再有就是数据实时更新,加大优秀成果的实时传递力度[3]。

激励机制的建立。专家稀缺,许多优秀的成果并不能让大众了解,作品的传播受限。专家的加入能使作者的成果,被更多人熟知。如果能更广泛地传阅,必能吸引更多作者的投稿。

1.6 学术态度

作为科技成果的发掘者,编辑应在学术上端正自己的态度。编辑专业知识高的会提高作者对期刊的信任程度。2015年11月,国家颁布了相关法令,对学术违规行为做了一个界定,并制定了严格的处罚措施。有些编辑对这些事的处理有些放纵,对一些稿件的审核,考虑一些专家、编委的身份。虽然这样的事发生的概率小,但也会摧毁作者对一个期刊出版社的好感,进而远离。审稿偏倚的事一旦发生,对作者和期刊出版社的影响是大范围的。所以我们要杜绝这类事情的发生。

2.编辑业务中运用人性化理念

作为编辑,应提高自身素养,对作者和读者负责。期刊的问世,就是为了广大的作者发表其作品,为读者提供优质的论文。编辑要对期刊全心全意地付出,尽最大努力服务作者和读者。如今各行各业都以人性化服务为理念。对于人性化服务,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2.1 转化观念

意识决定行为。铭记服务意识,在行为中多体现对作者的尊重。编辑是与人打交道的,尊重作者,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环节。作者投稿时心情忐忑,在这时给予一定的关怀帮助,会提升你在作者心目中的好感,以后还能更多地投稿。现在期刊品牌繁多,只有服务好作者,才能抓住作者,吸引更多的作者投稿。这样才能留住老作者,吸引新作者。

2.2 在工作中表现服务意识

一是选题,作者投稿后,其实希望尽快得到答复。编辑应加快审理流程,提高效率。这样也可以让作者修改或投到其他出版社。同时对质量低,没有价值的稿件摒弃。二是退稿。这是作者不愿遇到的情况。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予以帮助。若作者的稿件未通过审核,编辑应发一封邮件或打个电话,亲自和作者说清楚,阐明原因,并给予一定的修改意见。这样作者有个修改方向,对你也是心存感激的,以后有更好的稿件也会先考虑你。三是编校。在修改过程中,尽量保持作者风格,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论文中。若要修改,也应与作者商谈,通过邮件或者亲自沟通的方式,将这件事情更圆满地解决。在修改稿件时,应格外注意,作品是作者的一番心血,遇到不懂的,应及时向作者或专家请教,这样不仅体现你的专业,作者也会更满意你的服务。

3.新媒体融合环境下编辑与作者关系的发展

3.1 关系建立的新特点

第一,交往虚拟化。编辑与作者沟通与交流由面对面转为在新媒体平台的交流。这种方式也编辑与作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越来越快捷、有效;第二,沟通的便利化。编辑与作者之间的沟通更加自由。只要有网络,随时随地聊;第三,交往的开放性。打破了传统的时间、地域限制;第四,交往的自主性与随意性。编辑与作者之间的交流更加自主、随意。

3.2 关系建立的新方式

第一,微信;第二,QQ;第三,微博。编辑与作者关系的建立,现在的方式多种多样,编辑人员可在各个平台上实时与作者交流,此外,编辑也可以在微博、微信、QQ等平台上发布相关活动,如征稿、对优秀作品的点评和分享、对期刊出版社的宣传推广,让作者感受到编辑专业、认真的态度。传统的沟通交流,作者与编辑的矛盾大,而新媒体的诞生,是编辑与作者的交流方式越来越多,这一问题也将得以改善。

3.3 关系发展的新策略

第一种,主动、真诚。编辑首先应与作者建立信任;第二种,把握网络交往的度。在交往中,过远过近都会让人不舒服,点到为止;第三种,细节;第四种,保持畅通;第五种,后续感情的维系;第六种,多种方式沟通。利用多种平台与作者沟通。

4.结论

期刊的主要职能应该是创新,其对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新型的编辑人员,才是编辑的发展方向。

[1]梁俊红,王兰英.新媒体融合环境下科技期刊编辑与作者关系新探[J].保定学院学报,2016,10(06):82-86.

[2]段桂花,林松,张维维等.新媒体融合下科技期刊多元出版模式探索中编辑出版时间的再分配[J].编辑学报,2016,11(05):463-465.

[3]唐民英.网络时代科技期刊编辑的服务意识[A].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第四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2006:3.

(作者单位:河南省正骨研究院)

G237.5

A

1671-0134(2017)12-074-02

10.19483/j.cnki.11-4653/n.2017.03.010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稿件出版社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我等待……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