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熬过二战饥荒

2017-01-27 04:43
创造 2017年11期
关键词:手册二战老百姓

英国熬过二战饥荒

羊女

二战之前,英国拥有人口4800万,赖以生存的食物有三分之二是从国外进口的。二战中,德国对英国进行轮番轰炸,并用海军截断英国的海上运输。军队必须吃饱才能打仗,英国人吃不饱,不用德国人打,自己就先溃败了。

那么,英国是如何在二战中生存下来的呢?

食物配给有学问

首先必须让老百姓吃饱,这是生存的根本。农业部长承担了这个艰巨的任务,以政府的名义,额外收购200万英亩的农田,然后组织农夫进行耕种,保障土豆、面包以及果酱的供给一直是充足的。

政府还鼓励人民利用周围的一切草地、后院,甚至是德军空袭炸出来的土坑来种菜。社区不但帮助大家把玫瑰花刨掉换成生菜,而且组织大家用厨余废料养猪。当猪养成的时候,会在公证机关在场的前提下公开宰杀,分派给出力养猪的人们。

仅仅吃饱还不行,必须让老百姓吃好。由于食物匮乏,英国军民严重缺乏维生素、蛋白质和铁元素。政府不得不请教营养学家,如何能用尽可能少的食物保障人的营养?英国营养学家认为,品种简单的本土饮食,通过仔细调配,足以保证英国人需要的基本健康。

经过多次讨论,英国政府决定从1940年1月8日起,在全国实行食物配给制度。这套制度的核心是配给手册。手册上标明了持有者的个人信息,以及一系列的“食物票”。根据男女和年龄不同,每个人可以获得指定额度的某些食物,比如孕妇和小孩可以获得额外的牛奶票,青少年则有橙子吃,以补充足够他们长个儿的维生素。

配给的食物越来越多,群众开始对食物票感到厌倦,他们更希望发挥想象,自行搭配食物。从1941年12月起,配给手册中的各种票统一变成了“点券”,每人每个月有 100分左右的点数,可以自行支配换取购买食物的权利。某些抢手食物特别贵,例如一小罐午餐肉罐头,需要16分,加上钞票才能获得,一大罐则要支付54分。

至于那些有钱人家,当点券用完后,他们还可以去餐馆吃饭。政府开始重新规划餐厅的菜单,根据食物的营养和稀有度,把每种菜定性为从0星至5星不等。新的配给手册,除了点券外,还有一些星星。政府希望通过“消费星星”的方式限制大家过快消耗饭馆的物资。

替代食品成美食

除了食物配给外,政府还加强对老百姓的宣传与指导。向妇女们宣传的理念,食品就是她们参加这场战争的武器。食品部长建议使用代用品,例如用酸奶代替奶酪,用土豆泥代替面粉,用蔬菜粉代替水果,用香草加人造黄油代替奶油。那时候,肉类很少,主要来自屠宰无用的老牛,得到的坚硬、带软骨的牛肉,慢慢蒸煮,依然香味扑鼻。

英国农业部派发给每个家庭的“战时菜谱”,很大程度上依赖蔬菜而非肉类。在所有蔬菜中,又尤以土豆的地位为尊。土豆既可以提供淀粉,也含有维生素 C。在严重匮乏水果的时代,可以说是最重要的维生素C的来源。英国政府提倡土豆不削皮,以保存尽可能多的营养。

政府还宣传各种饮食的做法来增加营养,比如胡萝卜面包汤的做法等。

不可复制的经验

食物配给制虽然是食物短缺下的无奈之举,却让普通英国人吃到了健康的食物,因为民众的食物营养成分得到政府精心调配。

食物配给制的本质,是用行政手段来配置资源,最大优势就是在资源非常有限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资源,让资源发挥最大的效应,从而保证民众的生存和最终目标的实现。食物配给制,也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只要条件适合,它就会释放极大的能量。

食物配给制,首先保证英国前线所需要的战争资源,比如汽油在开战前五个月就受到限制,为了节省燃料,老百姓不得不啃冷面包;其次保证老百姓生存的基本需求,最重要的是,保证老百姓充足的营养需求,让他们保持充沛的体能,为战争的最终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配给制是违反经济规律的,这一点我们必须清楚。这只是物品供应严重短缺下的权宜之计,如果长期执行下去,会导致老百姓的需求萎缩,无法提供经济增长的动力。因此,食物配给制虽然体现了人类战胜困难的智慧,但毕竟是特殊条件下的特殊产物,具有不可复制性。

(摘自《大科技》)

猜你喜欢
手册二战老百姓
搬迁后,老百姓能否快乐起来?
英军在二战中使用的轻武器(Ⅲ)
“二战”的胜负难道在餐桌上早已决定?
老百姓的微笑
老百姓的话
二战德军变身解放者?
要让老百姓真正受益
“二战”历史漫画
School Admission择校
兔兔自杀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