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第40期中青班学员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农村现代化
许江宁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第40期中青班学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为未来乡村描绘出了新的美好蓝图,同时为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新的动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它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而被写入党章。笔者认为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把握我国国情农情,深刻认识我国城乡关系变化特征和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基础上,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补齐农业农村“短腿”“短板”的问题导向,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和提出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当前,最大的发展不平衡仍然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仍然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全面小康征途上受到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影响最大的人群仍然是农民。因此,必须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和根本遵循,牢牢把握农业农村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亿万农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强调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同样是20字的要求,体现了中央对农业农村定位的再思考,体现了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绿色发展的理念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更好地体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乡村振兴战略,内涵十分丰富,既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振兴,又包括科学教育进步、治理体系创新、公共服务完善和生态环境改善等。产业兴旺是对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只有农村产业振兴了,才能为农民增收和农村富裕提供保障。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是对农村发展的内在要求,强调使农村成为治理有序、邻里关系和谐、精神文化生活丰富、自然生态优美的美丽乡村、魅力乡村,这是乡村振兴的条件。生活富裕是农民对生活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这是乡村振兴的根本。落实乡村振兴目标,归结起来就是要坚定不移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为城乡融合发展创造条件,既要从生态、文化、教育、科技、社会等方面全方位缩小城乡差别,更要从制度层面着手,建立一种全新的城乡关系,真正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来进行谋划与布局。同时,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做到政策制定与实施的精细化精准化。就宁洱县而言,一是要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茶、咖啡、生物药等特色产业,壮大高原特色农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开发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服务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二是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按时脱贫摘帽。三是创新乡村治理体制,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多元多层次的治理体系。四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是加强民生改善,强化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丰富和发展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六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大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大力实施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