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拍劳动

2017-01-27 04:00文丨刘亦清图丨妮骅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17年12期
关键词:石峰薄雾小舟

文丨刘亦清 图丨妮骅

摆拍劳动

文丨刘亦清 图丨妮骅

至今,脑海中仍时常浮现出这样一幅图景:耸立的石峰间,一条不算宽阔的水道。碧水上,覆着若隐若现的薄雾。从薄雾中行出的一叶小舟上,一位老人正抛撒着一张渔网……

母亲喜欢摄影。周末,经好友介绍,母亲带着我和爸爸来到了这个不知名的小镇。

涧中的晨风,有着丝绸般的质感,拂过脸庞,拂去了睡意。顺着前人踩出的小道,一家人终于来到了江边。

不同于沿路的乡间风景,这两峰之间犹如一幅大气的山水泼墨图,黛青色的石峰,石峰上隐约可见的墨绿色植物,还有碧得泛蓝的如脂的水面。这样一番别致的风景让妈妈激动不已。

她拿出相机准备按下快门,却又停住:“这江上好像少了点生气。”

像是听到了她的话般,不一会儿,江上薄雾里行出一叶小舟,一位老人正拿着渔网,微弯下腰,盯着水面。蓦地,老人直起身子,点点头,手忽地一抛,一面渔网顷刻撒出。一连串动作,一气呵成。我们不禁为之喝彩。再看那老人,气定神闲,轻踏舟头,双手叉腰,蓑衣在江风中微微抖动,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

妈妈欣喜不已:她已拍到几张好照片。

黄昏时分,我们重又来到江边。江雾已散,柔和的日光洒下来,江面上一片散金。缕缕晚风中,那位老人已然收网,立在舟尾,撑着长篙,沐浴在夕晖里,咏唱着渔歌,其声回荡于山水间,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无疑,妈妈又多了几张好照片。

次日一早,一处小饭庄里,我们碰见了那位老人。他年约六十,衣着朴素,宽阔的手掌布满老茧,黝黑的脸上爬遍了昔年风雨的印记。

妈妈上前打了声招呼。老人抬头,见是我们,咧嘴笑了。应了一声,问:“昨天拍了不少好照片吧?我没让你们失望吧?”

我们很是讶然。老人解释:“昨天我就注意到你们在拍我,特意给你们摆了几个姿势。”顿了顿,看一眼仍恍然不解的我们,老人略狡黠地笑了:“我知道,你们很多人都喜欢来这里,都想拍点好照片。我看到好多人都拍我打鱼的照片,我觉得能让别人拍个好照片也挺不错,就会多摆些姿势给大家拍。”

我这才明了,对老人又生出几分赞赏与感激。

又听老人继续:“撒网很快乐,捞鱼更快乐,摆姿势给你们拍照最快乐。”我们都乐了。

爸爸开始与老人聊天,得知老人自小以打鱼为生,在这江上也不知有多少年了。老人兴奋不已地跟我们谈论他的渔业,他的小舟——那一叶小舟是新买的,老的破了,用不得了。提及老的小舟,老人感慨不已。毕竟,那小舟伴他度过了数十年,每一处都留下了风痕雨迹,都见证了老人的辛勤劳动……言及此,我发现老人的眼角多了几滴亮晶晶的东西。

我不由得被这位老人感动了。老人对他的渔业是热爱的,他每日劳动,风吹雨淋,却无怨言,只盼多打点鱼,补贴家用。此时,我又想起他的“摆拍”来,更是暗暗感激:在忙碌打鱼的情况下,他仍愿意多摆几个姿势,以成全他人眼中的风景。

我突然明白为什么有了这位老渔民打鱼,山水会多几分生气,照片会多几分美。正是因为有了老渔民的劳动:挥手撒网,打鱼为业。他那一系列姿势,其实正蕴含了劳动美。他的勤劳朴实、憨厚体贴,凝聚在他的劳动中,表现在他的摆拍动作上,体现了拙朴而天然的劳动美——这劳动美与山水美相辉映,恰恰彰显了一种境界。

临别时,老人披上蓑衣,拎起水筲,回过头来冲我们笑笑,便踏出饭庄,渐行渐远……

点评

青山碧水,江风薄雾,孤舟渔翁……一派清丽之景,淡雅而富有诗意,宁静而别有意趣。

作者借母亲拍照,寻访一江畔小镇;再绘写山水画,为老人出场张势。而后一叹山水间缺了生气,恰当时刻,老人的出场无疑紧紧抓住了读者的眼球,从而为下文描写老人作铺垫。

接着分两时段摹写老人劳动——打鱼。精练的动作描写,生动传神,既传达一种劳动美感,又为下文点明“摆拍劳动”埋下伏笔。随后,一家人与老人攀谈,文笔陡然一转:摆拍?之后老人的解释让作者恍然大悟,不禁赞叹,感动于这位老人的淳朴善良。然后借老渔民的经历,以及他对老舟的感情,渲染了一种劳动美。

既而作者一番思考,揭示了本文主旨,表达了对老人的赞美,歌颂了劳动美,无疑使本文得到了升华。

结尾,简练含蓄,耐人寻味,正应合“境界”之语。

猜你喜欢
石峰薄雾小舟
董长贵
日出
贝那普利与美托洛尔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分析
捉迷藏
喝水
别催别催
红杜鹃(电影文学剧本)
逛超市
石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