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贵州知名中医人物资料研究

2017-01-26 16:59张弦杨竹颖王华南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学医县志医术

张弦,杨竹颖,王华南

1.贵阳中医学院图书馆,贵州 贵阳 550025;2.贵阳孔学堂,贵州 贵阳 550025

民国时期贵州知名中医人物资料研究

张弦1,杨竹颖2,王华南1

1.贵阳中医学院图书馆,贵州 贵阳 550025;2.贵阳孔学堂,贵州 贵阳 550025

通过研究以贵州省地方志为主的文献中的民国知名中医人物资料,发现其记载具有彰显医学家庭出身、强调济世安民的从医理念、描述刻苦精研医术的经过、记录军队行医经历、褒扬高超的医术与高尚的医德并罗列医学论著等特点。揭示地方志文献以相对固定的著录体例,倾向于选取具有精湛医术、高尚德行、巨大贡献的医家作为收录对象,形成了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的医学历史人物文献资料。

民国时期;贵州;知名中医;编撰;研究

地方志文献收载内容丰富,对知名中医人物的记载多归属于“人物”“方技”等类目下。这些医家多具有高超的医术、崇高的医德,享誉一方,但影响范围较小,因此一般不见于医学史书,然而这些医学人物却是地方医学史研究中不可忽略的部分。由于民国时期,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贵州成为大后方,大量人口流入贵州,其中不乏各地知名中医[1],使得民国时期贵州地区知名中医具有一定的特色,加之民国距今年代较近,史料较丰富、可靠,使其成为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宝贵文献[2]。本研究重点参考《中国地方志集成·贵州府县志辑》,辅以《贵州名老中医耆宿录》《国务院授予名老中医目录》《医林拔萃》等论著,对民国时期贵州省知名中医人物进行分析研究。

据统计,民国时期贵州知名中医共 178位,各市州分布为:贵阳市 40位,六盘水市 11位,遵义市 35位,铜仁市 20位,黔西南州 13位,毕节市29位,安顺市 2位,黔东南州 15位,黔南州 13位。他们均是享誉一方的名医,为当地人民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地方志文献对这些知名中医的记载具有以下特点:

1 彰显医学家庭出身

如《贵州中医耆宿录》记载贵阳知名中医丁启厚,“出身于有上百年历史的中医药世家,曾祖父、祖父均是医技精湛的中医内、儿科医生,从小受其影响,14岁起开始学医”。黔东南洪长庚“出身于中医世家,其父洪修朝,清末民国初是思州著名中医师之一。长庚十几岁开始跟父亲学医,不满20岁便能为病人切脉看病,成为父亲的好帮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县志·黄平县志》)。

古语有“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国人历来对于世医是尤为推崇的,甚至有此种身份便是医术高超的象征,因此,此类医家具有更多的机会被地方志等文献收录。

2 强调济世安民的从医理念

通过对民国时期的资料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医家主动从医的动机主要有以下 3种:⑴自身受疾病折磨,经治疗好转或痊愈而萌发学医想法的,如黔东南周锡麟“于民国十一年(1922)身染暴病,生命垂危,经汤有三医师诊断,施药治愈。因经受疾病磨折而萌发学医之志,拜汤为业师,得其传授精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县志·麻江县志》)。⑵因亲朋就医不便而学医者,如毕节胡清华,“他小时读儒书,后见城乡缺医少药,有病无人治,便弃学习医”(《毕节地区县志·毕节县志》)。⑶更有出于民族气节、振兴中华而学医者,如遵义谭寿萱,“18岁时考中丁酉科秀才,废科举倡新学后,于光绪24年(1898)考入贵阳优级师范学堂。在校期间,对外国人称中国人为‘东亚病夫’极为不满,萌发学医之志”。

由此可见,各家从医的具体原因虽不尽相同,但儒家讲“医乃仁术”,历代医者皆出于“仁爱救人”的动机从医,通过精研医术,达到治疗自我、孝养双亲、保全黎民的目的。

3 描述刻苦精研医术的经过

习医的艰辛过程也被地方志等文献大量记载。习医之途,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家传,如黔东南洪长庚,“出身于中医世家,其父洪修朝,清末民国初是思州著名中医师之一。长庚十几岁开始跟父亲学医,不满20岁便能为病人切脉看病,成为父亲的好帮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县志·黄平县志》);二为拜名医为师,如六盘水龚燧荣,“14岁拜老中医李培生为师,随李离家行医,先到云南昭通,辗转来水城。在“安全堂”苦钻八年,通读《伤寒论》、《金匮要略》、《内经》、《本草纲目》等医学经典著作”(《六盘水市志·水城县(特区)志》);三是自学中医经典而成才,如毕节石玉书,“历时三载,研读了《黄帝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景岳全书》、《陈修园医书七十二种》等中医经典及明清中医诸家著述,深得其精要”(《毕节地区县志·金沙县志》)。

学习医术需要记忆大量理论知识,并付诸临床实践,经过长期磨练方能有小成。文献中大量事例印证了医家刻苦研习医术的故事。

4 记载军队行医经历

如贵阳白志祥,“1935年任广州燕塘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原黄埔军校)少校国术教官兼骨伤科医务”(《贵阳市区(县)地方志·南明区志(下)人物·人物传略》)。部分医者参加国民党军队,参与抗日卫国战争,为打击日本侵略者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如铜仁丁毅,“1935.7-1943.7先后在国民党东北53军116师347团任二等军佐军医、一等军佐军医。抗日期间,随军赴缅甸开辟第二战场,34年(1945)抗战胜利,离队定居铜仁”(《铜仁地区县志·铜仁市志(下))。又如铜仁高世光,“曾任三等军医佐和二等军医正。抗日战争时期,随部队在湖南长沙、衡阳和贵州贵定、玉屏等地救护伤病员”(《铜仁地区县志·沿河县志·人物·人物传略》)。这些军医于新中国成立后,大多离开了军队系统,参与各地卫生院所的建设。如毕节石玉书,1929年被委任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军军医处处长。解放后,组织联合诊所,于1956年贵阳市中医院成立时,任首任院长(《毕节地区县志·金沙县志》)。

民国期间,国家整体动荡,历经军阀混战、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诸多战事,许多医者被征召入伍,成为军医,间接实现政治抱负或保家卫国。

5 褒扬高超的医术与高尚的医德

文献中对于医术及医事的记载大多集中于描述典型病例、神奇疗效以及高尚的医德事迹。

如黔东南周礼清,“清蓝田镇楞寨村有一妇女生小孩后卧床一年,曾请多名医师医治无效,礼清行医至此,切脉诊断,确诊为生孩子时脊骨受到损伤,下药一月后患者痊愈”《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县志·天柱县志》。又如黔东南洪长庚,“解放前夕,有个叫周胜南的少年害了一场大病,其症状是拉痢疾引起严重脱肛,因久病不愈,导致生命垂危,几次出现休克,家人以为必死无疑,准备为其料理后事,长庚碰巧从患者门前过,知道其病情后,用中药配方尽力抢救,这个少年的病,竟然奇迹般地好了”《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县志·岑巩县志》。

民国时期文献对医者医术、医事的描写总体来说较符合客观事实,少有类似古代文献中夸张离奇的情节,更加容易让人信服。

资料中关于医德的记载也较多。如贵阳杨少文,“乐善好义,对无力就医者,常免费治疗;八十高龄起卧不便,尚有病者登门求医”(《贵阳市区(县)地方志·修文县志》)。六盘水龚燧荣,“患者无钱,记账缓收,孤老贫寒,则免费就诊”(《六盘水市志·水城县(特区)志》)。遵义晏平衡,“承家传学医道。清宣统元年(1909)自开诊所。贫者求医,捎信即出诊,不受赠礼”(《遵义地区志·人物志》)。

对医者而言,赞扬其医术高超和医德高尚,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褒奖和肯定。将具有高超医术、高尚医德的医者记录进文献,并将其作为医林人物描写的重点内容,体现了编撰者弘扬真善美的价值观取向。

6 罗列医学论著

欲考证某地人士的著作,查阅县志为一条重要的途径。著书立说有利于传承学术思想,提升名望。在注重传承的医学领域,在有条件的前提下,医家们热衷于著书立说。如贵州名医王聘贤,“主持省中医研究所工作,编辑出版了《贵州民间药物》、《贵州药用植物目录》、《贵阳中医秘验方》、《农村常见疾病中医简便疗法》等”(《贵阳市区(县)地方志·云岩区志》);毕节刘新基,“他的著作还有《橄榄味医案》和《乌蒙医话》”(《毕节地区县志·织金县志》)。

《民国时期贵州知名中医名录》收录的 178位医者中,17人有所著述,占总人数的9.6%。地方志中有明确书名记载的著作有38部,惜多数由于流通面窄、战乱、文革等原因散佚,其中内容多不可考。虽如此,这些记载依然可为地方医学发展水平和特色研究提供宝贵线索。

7 小结

地方志文献记载的医林人物虽然在社会地位、社会影响力等方面较正史等史籍所载要稍逊一筹,但作为史料仍具有重要价值[3],可作为正史的补充。并且其著录已形成相对固定的体例,即大致按照背景身份、从医动机、学习经历、医事医德、医疗著作等的顺序编排。在医学人物的入编资格上,倾向于选取具有精湛医术、高尚德行、巨大贡献的对象,形成了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的医学历史人物文献资料。

[1] 李娇娇.抗战期间贵州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5(5):72-75.

[2] 王明.地方志中中医药文献研究刍议[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6,40(3):46-48.

[3] 张弦,杨竹颖,王华南.地方志中中医药文献信息的价值及利用研究[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5,39(4):47-49.

Study on Materials of Famous TCM Practitioners in Guizhou Province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ZHANG Xian1, YANG Zhu-ying2, WANG Hua-nan1
(1. Library of Guiyang College of Chinese Medicine, Guiyang Guizhou 550025, China; 2. Guiyang Confucius Academy, Guiyang Guizhou 550025, China)

Through the study on the materials in the literature of famous TCM practitioners in the local chronicles of Guizhou Province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it was found that the literature had the features of manifestation of medical family background, medical idea of emphasizing assisting one’s generation and bringing comfort to the common people, description of the experience of painstaking study on medicine, records of experience of medical practice in the military, equal praise for the superb medicine and noble medical ethics and list of medical works. This article revealed that local chronicles were in a relatively fixed description style,tended to choose practitioners with superb medical skills, noble virtue, and great contributions as collection objects, so as to form the literature materials of medical historic figures with certain local characteristics.

the Republic of China; Guizhou Province; famous TCM practitioners; compile; research

R2-09

:A

:2095-5707(2017)04-0050-03

2017-05-23)

2017-06-22;编辑:魏民)

张弦,杨竹颖,王华南.民国时期贵州知名中医人物资料研究[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7,41(4):50-52.

10.3969/j.issn.2095-5707.2017.04.013

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

张弦,馆员,研究方向为文献信息开发、医学史。E-mail: 175456014@qq.com

猜你喜欢
学医县志医术
儿子学医和父母成校友
许愿
县志里的乡贤
浅谈基层中医服务工作的开展
中国古老的神奇医术
华佗学医
论医术与医德的“轻重”
望子学医
缠访者入县志
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