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对互联网新媒体的影响

2017-01-26 15:51:47刘苏瑶
中国传媒科技 2017年7期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信息发展

■文 / 刘苏瑶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对互联网新媒体的影响

■文 / 刘苏瑶

近年来网络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与普及,我国现在已步入移动互联网时代,通过网络获取所需信息已经成为人们信息获取的主要途径。计算机网络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迅速地改变了传播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互联网新媒体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当前有必要结合网络新媒体的内涵、特征,就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新媒体的影响进行分析,以寻求更加科学的发展对策。

计算机;网络技术;传播;互联网;新媒体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发展与不断更新,网络对人们产生越来越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新媒体的应用也逐渐地出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最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举世瞩目,间接促进了互联网新媒体的产生、进步与发展。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对人们获得信息、交换信息和消费方式等从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有效的促进,改善了社会大众的生活方式,丰富了人们生活内容。在这个过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产生的作用和做出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由此可见,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于新媒体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互联网新媒体的内涵及特征

1.1 互联网新媒体的内涵

互联网新媒体是以网络作为主体平台进行信息资源的传播,运用数字技术等通过互联网、电脑和手机等终端向大众提供服务并传播信息[1]。它与传统媒体有着很大的区别,其改变了传统媒体向大众传播信息时的单向传播模式,新媒体可以实现互动双向的传播模式。互联网新媒体能够真正将信息、技术与媒体融合在一起,使信息的传播途径得以拓宽,同时将图像、声音与文字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无疑形成了对传统互联网媒体的有效创新。

1.2 互联网新媒体的特征

1.2.1 形式的多样化

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随着网络技术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社会各界对网络技术的依赖性在不断增大,人们通过网络可以获得自己需要的各种信息,所以,这就要求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性和融合性也要越来越强,使其服务功能也越来越多样化。此外,随着网络针对性服务的不断增强,网络新媒体的服务也向专业化发展。网络新媒体技术逐渐走进了大众的生活中,多种不同的信息传播方式使网络新媒体更具有个性化特征,在得到普遍使用的同时,与人们的生活联系更加紧密,信息服务也更具针对性,网络新媒体形式多样化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1.2.2 发展的融合化

目前,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呈现出融合化的特征,宽带等其他媒介的加入使网络新媒体的发展速度越来越迅速[2]。随着现在人们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宽带、手机的使用需求也越来越广泛,人们开始利用互联网新媒体从事着各种活动,购物、查询信息、发表言论或者表达自己的想法。手机4G网络的投入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网络资源融合化的速度,因此,更多的用户选择使用移动互联网和网络新媒体,这也使网络资源得到了更高的使用率。如微博、微信等APP新媒体的网络应用更加广泛和便捷。

1.2.3 使用的普遍化

近几年,伴随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使用互联网,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共同关注。为了丰富人们对互联网的使用体验,其更新与发展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互联网新媒体技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其发展趋势体现了普遍化的特征。尤其是国内各大网络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他们不断运用新的促销手段,为用户使用网络新媒体技术创造了条件[3]。这样,不但使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使用范围得到了有效的扩大,而且使互联网新媒体的使用呈现出普遍化的特征。

2.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对互联网新媒体的影响分析

2.1 对信息内容结构的影响

几年前,互联网信息的传播大部分是依靠文字进行的。这时的互联网媒体的作用还未显现出来。伴随计算机网络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网络视频技术,特别是在线视频技术也得到了更快的发展。网络信息传播方式也更趋向于直播化、图像化和声音化。这给信息传播内容的结构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使其从本质上发生了变化。其中,视频技术发生的变化是最大的,目前已完全实现了在线直播。在线直播包含的内容可以涉及多个方面,各种文艺演出、体育赛事等都可以在线直播。个人也可以利用QQ、微信等新媒体的在线视频功能实现在线直播。现在的即时通信软件已经具备非常强大的功能,用户利用这些软件也可以实现视频直播的功能。同时,在线视频直播比用户之间的视频直播具有更大的优势,与用户之间的视频直播相比,其清晰度更高,甚至能够进行超清直播,而且传播速度很快。从信息的发生,到信息的传播,往往只需要几秒钟的时间,其传播速度之快在目前是无与伦比的。不仅如此,新媒体传播在内容结构上也更加广泛,可以是各个方面,新闻、时政等等,用户自己录制的视频也可以上传到网站。这从一定程度上使互联网新媒体的信息承载量加大了[4]。除此以外,互联网新媒体的服务也更加具有针对性。用户在查找信息时,只需输入关键词,就可以搜索出用户想要的信息,这极大地节省了用户的查找时间,为用户提供更专业的信息服务。

2.2 对信息载体的影响

现今,通信网络的发展越来越进步,3G、4G网络都已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这些都说明了我国在飞快地加速通信网络与互联网之间的融合。这有效地加大了互联网新媒体的应用范围。手机现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随着手机技术的进步,智能手机已经进入到人们的视野,它以轻快便捷受到人们的喜爱与使用。手机技术也随着近几年通信技术的进步在不断地发展,一些智能手机无论是从功能上还是从运行速度上,与其他通信设备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手机上同样可以浏览信息、发表观点、关注热点问题。所以,利用手机上网获取信息已经成为很多年轻人的选择。尤其是现在移动网络的飞速发展,手机的使用优势更加明显。所以,手机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它正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人们的生活中,人们通过手机为自己的生活服务,通过手机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分享信息,通过手机查阅一些对自己有帮助的信息,通过手机了解社会动态等。与此同时,各大软件开发商也瞅准市场,不断地为智能手机用户提供不同种类、功能更加完善的软件。这些软件的出现与使用,也加大了手机在生活中的使用频率[5]。可以说,未来是一个手机互联和获取信息的时代,互联网新媒体与手机应用的联系也必然会更加紧密。

2.3 对群众获取信息方式的影响

目前,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其传播途径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些改变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与互联网刚刚兴起时相比,现在人们接收信息和传播信息的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之前,互联网主要是以网站为主,对于沟通的地点范围也有一定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信息的传播有时只能单向性的,互动也是有限的。后来,腾讯QQ的出现,受到了广大年轻人的喜欢与追捧,其即时通信的功能成为人们之间进行互动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形式。同时,论坛也作为另一种信息传播的重要形式走进人们的生活。论坛的出现,迅速占领了通信市场,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地结合在一起了。人们利用平台进行更多的交流与互动,发表各自的观点及建议,并彼此给予信息回复。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大发展、广应用,诞生了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形式,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出现,它们的出现增加了人们对即时通信工具的选择范围,微博、微信一出现便得到了人们的普遍使用,其具有的方便、即时回复的特征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目前,微博、微信的使用范围更加广泛,它们有效地参与到参政议政、公共服务等领域,微媒体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新时尚。

3.结语

总而言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决定着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速度。对于互联网新媒体来说,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不仅有利于突破信息传播的空间与时间的限制,而且也有利于拓展信息传播的渠道,丰富信息传播服务的载体,极大地为人们使用新媒体创造了技术支持和需求空间。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互联网新媒体的促进,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在未来也必然具有巨大的、持续性的推动作用。

[1]付玉辉,刘菊花.论确立互联网新媒体公共性的三个维度[J].浙江 传媒学院学报,2010(06):7-13.

[2]李海鸥,百里清风.关于加强我国互联网新媒体法律规范的思考——以博客为例[J].大众文艺(理论),2008(12):119.

[3]刘元庆.基于网络技术的新媒体发展模式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5(07):143-144.

[4]王冠迪.我国网络媒体发展对于消费品贸易的影响[J].中国商贸,2011(11):216-217.

[5]周钧.试论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对互联网新媒体的影响[J].中国报业,2013(10):119-120.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

TP393.0

A

1671-0134(2017)07-102-02

10.19483/j.cnki.11-4653/n.2017.07.035

猜你喜欢
计算机网络信息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
电子制作(2018年16期)2018-09-26 03:27:08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
电子制作(2018年12期)2018-08-01 00:47:58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订阅信息
中华手工(2017年2期)2017-06-06 23:00:31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探讨
展会信息
中外会展(2014年4期)2014-11-27 07:46:46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汽车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
计算机网络维护工作的思考
河南科技(2014年19期)2014-02-27 14: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