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报社采编工作要点及创新途径

2017-01-26 15:51:47刘伟光
中国传媒科技 2017年7期
关键词:报纸媒介稿件

■文/刘伟光

新媒体时代下报社采编工作要点及创新途径

■文/刘伟光

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人们的生活逐渐步入数字化的信息时代。在新 媒体的冲击下,报社的发展竞争和处境都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因此报社的创新变革也在不断地推进。报社最重要的就是采编工作,采编分为采集和编辑,报社要在新媒体时代下和其他媒体相竞争,采编工作的创新是一个重点。

新媒体;采编工作;创新;重点

采编是采集信息及编辑信息的工作。传统的方式是将所有的记者划到记者部,然后由记者分战线跑回拿料写稿;编辑这块则依据各自负责的不同内容再划分相应部室,常见的有要闻部、经济部、时事部等。现在通行的做法基本上就是设立一个编辑中心和采访中心分别负责编辑和采访,采编可以说是每个传播媒体的重中之重。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报社采编工作要怎样进行才能适应新形势,本文具体介绍其新媒体时代下的采编工作要点及创新途径。

1.报社采编工作要点

报社的传统传媒方式是通过报纸,以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定期向公众发行印刷出版物。而且,报纸也具有商品属性,作为公开出售的文化产品,需要通过市场流通才能实现其价值和使用价值。

报社采编工作作为重点,其工作要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新闻素材整合

采编人员在整合新闻材料时,接收的新闻稿件远远多于在报纸上刊登的篇幅。所以在整合新闻材料的时候,要取其精华、鉴别优良,尽量选择较为全面真实且能准确地反映新闻实况的信息,预测该新闻能否适合读者的思想,并推测其所产生的社会效果。更为主要的是看该新闻是否已经过时,与其他新闻重复等。标题的选择要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突出最能体现新闻价值的内容,全面深入地报道新闻事实。

1.2 表现形式

虽然表现形式是为了更好地突出内容,但报纸相对于其他的传媒平台更注重版式要求。报纸的篇幅有限,在有限的空间以合适的排版和表现形式来让读者更愿意看报纸,能了解的新闻时事更多,因此表现形式又关系到报纸传播的效果。其主要通过图片、通讯、特写等方式来安排。一些重大新闻和突发新闻放置在报纸篇幅的标题位置并特殊处理,以此来增强这类新闻的视觉效果以及冲击力。在报纸排版上尽量整洁大方,以满足读者的阅读习惯。

1.3 创造新闻稿件

在采编工作时会有很多相对不错的新闻,但其稿件很少,这时需要采编人员对这些稿件进行发展组合。寻找同类稿件,发掘其背景新闻,对这些素材进行不改变原意的创造,以此来加强新闻的深度报道。为了能让读者更深入广泛地了解这些缺少稿件的新闻时事,要通过一系列稿件的综合来体现。

1.4 内容及文字准确性

报社是通过文字来传播的,因此其文字一定要准确,不能出现错别字,人名、地名一定要准确无误,语法方面也要规范。在内容上,不能有虚假新闻,对新闻素材可以进行不改变原意的创造,但不能凭空捏造,或将不相同的新闻强加在一起。编辑完之后要做好审核工作。

报社的管理相对采编并不是很重要,但又不可缺。报社上层对整体进行管理时,一般进行多元化管理,对于不同的工作部门有不同的管理方式,采编队伍中,对记者等采集资料的人员要求是采集资料准确、速度快,而对编辑人员要求为编辑准确,能突出重点,辨别材料的优良好坏以及时效性,对排版设计发布人员来说就相对轻松一些,只需要其对排版设计做出满足读者需求,能突出自己报社特色。

2.采编的创新途径

不管时代怎样变化,人们对信息变化的需求都是不变的,各种新媒体不断地出现,适应新时代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而报纸这种通过纸来传播信息的媒体正呈下滑趋势,要改变报社的这一现况,要通过以下途径。

2.1 采编流程再造

新媒体下的报社不应再仅仅是通过报纸来传播,而应该通过全媒体向人们报道新闻。报道的重点是报道的内容而并非纸这种传播媒介。所以记者在采访收集资料之后,应通过不同的传播手段多次发布。

记者采集资料后采写的稿件先传至报社的通讯社,由通讯社进行第一次筛选,对稿件进行处理,通过的稿件应在通讯社审核无误后通过互联网、手机等平台首次发布。记者再进行深入采访,可以同步采访信息从而进入广播电视等平台,通过这类平台让人们更真切地了解实况。最后经过后期整合处理,制作分析型的报道,并通过形成纸质版即报纸来发布。

2.2 采编队伍管理

传统报社的媒介转型,要有合适的人才队伍。能否将采编队伍重塑成适合全媒介传播的队伍,是转型创新的关键。报社对于人才的需求相对于其他行业更大。在报社的运行中,管理阶层仅仅需要知人善任便可以,而采编人员就不一样了。相对而言,摄影记者一般不具有专业文字记者的记叙能力,而文字记者也不具有摄影记者的摄影能力,所以全媒体的记者人才培养是比较困难的。随着现代拍摄的便捷化,很多手机都可以进行摄影,因此可以通过对记者进行各种培训,来提升采编使用新媒体的能力。在实际采访中,为了全媒体表达新闻实况,采编队伍的记者可以单人或多人共同工作,以完成新闻资料采集为主要任务。

要适应多平台媒介传播,编辑人员的要求就更高了。要通过多媒介传播,就必须要求编辑能够掌握多媒介编辑的能力,不管是通过手机互联网还是电视广播,编辑都应能根据不同的媒介编辑加工出最适合该媒介的新闻报道。而且在通过新媒体传播的同时,采编人员也应通过新媒介来主导社会舆论,从而避免一些低俗、不正当的社会舆论出现。

通过对采编队伍的管理,传统的采编队伍将转型成为多媒介采编队伍,通过不同的媒介进行传播,在原有的基础上将新闻时事更快更广泛地传播。

2.3 设计与发行

报社在设计与发行方面,最重要的是要自己进行设计创作,这作为一个传播媒体,可以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因此报社内部也应有相应的设计人才,在传播时有自己的竞争力。同时培养自己的报社文化。报社相对于其他的传播媒体在新时代相对较为劣势,如果有属于自己报社独有的文化,就可以在传播媒介更上一个层次。因此要重视培养报社文化的理念,让整个报社树立良好的形象,把报社文化的培养作为一个重点,塑造独有的个性。在报社设计时,要能全员参与,尽可能多地征求到多的设计素材,从而让报社有自己的特色。报社也应提高报纸广告的创意制作水平,应充分发挥报纸广告的优点。在保证自身形象的前提下,要采编一些合适的广告,根据市场需求及读者所需插入具体明确简练的广告,这也会给报纸发行带来一些收益。

2.4 采编数据整合

在每次进行采编工作之后,建立数据库,将采编的数据整合入数据库,并将数据库从一定程度上对外开放,这样可以给读者在了解新闻时事之后想更深入地了解提供途径。还可以建立读者数据库,进行市场调研,了解读者的一定信息,综合大众读者的兴趣爱好、关注方面等。从读者入手,结合新闻时事的重要与否,从而在编辑时适当地增大篇幅或突出大众读者关注较多的时事。数据库的建立也会在每次采编之后总结,发现这次采编过程中出现的失误等,在之后的采编中涉及的部分也可以从数据库中提取。也可以听取读者的建议,在每一次发布新闻时事的时候根据读者建议而做些改变,从而吸引更多的读者。

3.总结

总而言之,不管时代怎样改变,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是不会变的。因此媒体就会一直存在并不断更新,以适应人们获得信息的需求。报社相对于其他的传播媒体在新媒体时代下处境不太好。报社在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同时,最重要的还是采编工作的创新转型。传统的报纸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信息需求的要求了,报社要想适应新媒体时代,就要从根本上改变。而要创新转型采编工作,也需要对采编人员进行整合管理,有一个好的采编队伍往往才是报社生存的根本。

[1]钟金华.数据挖掘重构新媒体内容战略[J].青年记者,2013(13).

[2]甄宗强.报纸采编工作创新初探[J].中国传媒科技,2012(08).

[3]叶永茂.采编流程再造与盈利模式创新[J].媒介纵横,2014(08).

[4]曾翠.新媒体时代报纸记者的发展前景探究[J].中国传媒科技,2017(01):87-88.

(作者单位:内蒙古通辽日报社)

G222

A

1671-0134(2017)07-063-02

10.19483/j.cnki.11-4653/n.2017.07.017

猜你喜欢
报纸媒介稿件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报纸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传媒评论(2019年7期)2019-10-10 03:38:32
书,最优雅的媒介
好日子(2018年9期)2018-10-12 09:57:18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Visitor Professor Donald Grierson*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新闻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19:2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