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规范模糊性和明确性的研究与探讨

2017-01-26 14:38李明阳
法制博览 2017年6期
关键词:明确性犯罪构成模糊性

李明阳

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



刑法规范模糊性和明确性的研究与探讨

李明阳

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

刑法规范中的模糊性和明确性历来是法律界的重要研究课题,两者的平衡、和谐也是立法人员一直的追求。本文主要从发展历程、概念以及各自存在理由方面出发,对刑法规范中的模糊性和明确性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并就刑法规范中的模糊性和明确性整合机制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刑法规范;模糊性;明确性

一、对刑法规范模糊性和明确性认识的发展历程

对处在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的统治者来说,刑法的最大作用就是“禁暴止邪”,“绳顽警愚”,保证统治者的绝对权威,因此奉行的立法原则也是“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因为统治者担心一旦法律明文公布以后,就没有办法“临时事宜轻重”,而这与统治阶层的绝对权威是相背离的。正是在这种想法的指引下,刑法规范的模糊性以及不可预测性受到当时统治阶层的欢迎和支持。

14世纪以后,随着欧洲新兴资产阶级逐渐壮大,文艺复兴运动以及启蒙运动的爆发给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其中包括对人权、人性以及法治的思想变革。资产阶级国家形成以后,这套理论也成为他们制定刑法的原则,并开始重点关注刑法规范中的“明确性”原则。

近代法学界普遍认为:(1)法律在本质上应该是明确的。(2)法律规范的明确性和模糊性是互相排斥,水火不容的。(3)法律制度的文明和进步程度与法律的明确性成正比,与模糊性成反比。因此,可以将现代刑法逐步修订的过程看作是立法人员努力的消除刑法规范模糊性而加强刑法规范明确性的过程。

二、刑法规范的明确性与模糊性的规范分析

(一)刑法规范的明确性规范分析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逐渐由无序变的更加有序,人们也更加倾向于寻找到一个更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而维持这种良好的生活状态需要一套完整、清晰的秩序来规范和指导人们的行为。因此,现代社会,法律的明确性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

刑法规范的明确性是指对犯罪的相关法律条文必须清晰明确,使人们清楚的了解犯罪与非犯罪行为之间的界限以及违法行为具体包括的内容。刑法规范的明确性既是对犯罪判断的明确性,又是对刑罚的明确性。刑法作为基本法律之一,肩负着严惩罪犯、保障人权以确保国家安全稳定的神圣使命,需要加以明确并不断得到加深。奴隶社会以及封建社会中刑法的不确定性,更是警告我们,一旦刑法规范不明确,那么刑法的行为规范、维护社会秩序以及自由保障等功能将会受到严重践踏,刑法甚至是法律也就成为少数人实现集权统治的工具。

(二)刑法规范的模糊性规范分析

所谓模糊是指事物的归属不完全,即事物属性的不确定性。而刑法规范的模糊性是指刑法中处罚和判定的边界以及状态具有不明确性。虽然长期以来,刑法规范的模糊性一直被认为是刑法规范明确性的对立面,被认为是落后、愚昧以及专制社会法律的代表,被广大法学家所诟病。但是,伴随着“模糊论”的诞生,法律规范的模糊性逐渐得到法学家的关注和认可,部分法学家直接或间接的提出认可法律规范模糊性的观点并论证模糊性存在的合理性。

刑法规范的两大属性:明确性与模糊性,都有其各自存在的理由和地位,不应该互相攻击,应该相互协调。但是在这两个属性中,又以法律规范的明确性作为首要属性,因此在制定和行使过程中需要加以强调。虽然立方人员在刑法的修订过程中,都在努力的去除刑法的模糊性,但是刑法规范的模糊性在刑法典中依然大量存在,且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各异。比如,刑法工作人员在界定刑法规范文件的一些术语时,会存在互相磨盾的状况,像“携带凶器抢夺”中对于“凶器”的界定问题,更是体现了刑法规范的模糊性。只有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更加客观的认识和分析当前的刑法规范。

三、刑法规范之明确性与模糊性的存在根据

(一)刑法规范的明确性存在根据

法律规范能够现实化的必要前提是稳定,同样,稳定也是法律尊严能够得到维护和加强的重要手段,也就是说,法律只有稳定才具有权威。要确保法律的稳定,就必须保证法律的明确性。正是由于法律规范的明确性,使法律的功能才得以正常的发挥。

相比较其他类型的法律而言,刑法规范的明确性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因为一方面,刑罚权是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地位的最重要形式和手段之一,本质上有很强烈的侵蚀性和扩张性,而公民,作为刑罚的作用对象,具有先天的内敛性和脆弱性,较易受到侵害。另一方面,刑罚作为最严厉的处罚手段,对作用的对象即公民的影响是极为剧烈和深刻的。正是由于这两点,决定了一个国家在制定刑法和行使刑罚权时需要施加严格的控制。而对刑罚权控制最好的手段就是让刑法规范透明、确定,只有刑法规范明确,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公民的权益。

(二)刑法规范的模糊性存在根据

法律的明确性固然重要,但是这种明确性是相对的,有限的,而法律的不确定性即模糊性才是绝对的。而造成法律模糊性的原因主要包括:(1)法律概念具有不明确性。因为法律的传播媒介是语言,然而语言所描述的概念与我们所处的客观世界是很难做到一一对应的。因此,在法律中把所有类型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一一描述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在刑法领域。(2)立法者基于法律明确性追求困难而做出的次优选择。立法人员只能够对有些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总结、归纳,抽取其共性并加以概括,这也就造成了法律规范的模糊性和概括性。(3)立法人员基于形势政策的考虑有意做出的积极选择。刑法规范的模糊性并不都是立法人员被动选择的结果,基于相关政策的考虑,立法人员也会积极主动的利用法律规范的模糊性实现一些目的。(4)立法政策、技术以及立法人员认知水平的局限性。因为法律的制定者是人,因此在制定过程中,会受到立法政策、技术、方法以及自身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四、刑法规范明确性与模糊性整合机制探讨

所谓的刑法规范明确性与模糊性整合机制是指将两者接合起来已达到平衡稳定的状态。对于多发性的且与社会安全联系较为紧密的犯罪行为,且其外在特征不像传统的刑事犯罪那样明确的犯罪行为,采用明确性犯罪构成。对于犯罪行为复杂多变、且无法用明确性的特征来描述的犯罪采用模糊性犯罪构成。这种整合机制也是当前各国法律规范的发展趋势。

对于明确性的犯罪构成,为了更加清晰明确的描述其犯罪行为,可以采用以下这些措施:(1)对犯罪的构成要件以及基本特征进行描述,即叙明罪状。(2)对罪状的描述尽量客观,减少主观表达。(3)适时作出立法和司法解释。比如我国的刑法中对一些重要概念给予的分别界定方式(像生产、销售假药罪中对“假药”的解释)。准确界定一些重要概念的外延或者内涵,可以使得罪状描述的更加明确。

模糊性犯罪构成,对犯罪行为的描述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概括性,其通常的表现形式有:(1)堵截型犯罪构成。因为刑法规范的行为是有限的,而现实世界中出现的需要刑法控制的行为却是无限的。因此,采用这种堵截犯罪构成部件的方式来描述可能的违法犯罪行为。(2)柔软型犯罪构成。像我国的宪法中常用的“数额较大”、“情节严重”等词语,都属于柔软型犯罪构成,对量级的限定比较弹性。

五、结语

刑法规范中的两个基本属性:明确性和模糊性,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但是,我们在寻求刑法规范明确性和模糊性平衡的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国家以及外界的环境做出适时的调整,使得两者能够在刑法的实施过程中达到最完美的配合。

[1]付玉明,陈树斌.刑法规范的明确性与模糊性[J].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3(6):141-148.

[2]杨书文.刑法规范的模糊性与明确性及其整合机制[J].中国法学,2001(3):165-178.

[3]马冬燕.论刑事法律规范的明确性与模糊性[J].福建法学,2005(3):10-12.

D

A

2095-4379-(2017)06-0201-02

李明阳(1996-),女,吉林长春人,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本科在读。

猜你喜欢
明确性犯罪构成模糊性
不明确的刑法明确性原则
《刑法修正案(十)》中“公共场合”的教义学理解——兼论刑事立法语言的统一性和模糊性
犯罪构成概念的新视域
网络语言的模糊性特征初探
谈初中历史课堂作业的设计
正当行为与犯罪构成传统关系之维护
走出犯罪构成理论多元化的实践迷思
——与张明楷教授商榷
从语义模糊性看日语委婉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