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浩然之气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2017-01-26 09:56王德成
党员干部之友 2017年12期
关键词:骨气铸就底气

□王德成

秉浩然之气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王德成

气,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范畴,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说文解字》云,“云气也,象形”,是云气、蒸气、烟气以及呼吸之气的总称。如“天地之气,不失其序”,此处之气,指云气、天气;“通天下一气耳”,此处指构成万物的始基;“精也者,气之精者也”,则认为人的精神也由气构成;“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浩然之气”是 “集义所生”,则赋予气以道德性和情感性。到了魏晋南北朝,出现了“气韵生动”的美学命题。北宋张载认为“道”就是气的变化过程。在中国古代众多关于气的学说中,孟子的浩然之气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和行为规范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浩然之气的内涵

浩然之气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孟子在这里所说的浩然之气“至大至刚”“配义与道”,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血气、情气了,而是具有伦理内涵的、贯穿于形躯之中、使身体精神化道德化的德气,“是发自于仁义之心,贯穿于形体,充塞于天地之气。这种气与血气、情气虽有联系,但又有区别,是更高层次的气,是道德情感、理智活动的基础和动力”,此德气包含了仁气、义气、礼气等等。

浩然之气,是与仁义相伴而生的德气,是充塞于天地间不可限量、不可屈挠的刚正之气;是一种宏大、刚健而正直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气质。孟子认为,养浩然之气,并不是偶然合乎道义就能产生,必须一贯坚守道义或仁义的根本原则,持之以恒地积累才能产生,它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只有这样,才能至大至刚,顺乎自然之气。孟子这种经过长期道德修养而形成的至大至刚、行而“无所愧怍”“勇决而无所疑惮”的德气,进一步完善了孔子的伦理道德修养观。孟子认为,一个人有了浩然之气,面对外界一切巨大的困难、挫折和诱惑才能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达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境界。

孟子浩然之气中的“配义与道”在实际的生活中,要求人的思想与行动要统一,用符合道义的精神思想指导实践,同时还要用实践来践行和深化这种精神思想。联系当前,对党员干部而言,这“道”应是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应是指导干事创业的党的宗旨与理论原则。具体说,也就是党员干部要把学习党章、党规、学习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作为实现奋斗目标的基本遵循。而“义”是作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应该做的内容,也就是要严格按照党章要求履行党员义务,克己守法、奋发有为、建功立业。清正廉洁,一身正气,是党员干部的应有本色,在事关百姓利益的大是大非面前,要当机立断,不为个人私利所羁绊;在关涉个人前途命运的各种抉择面前,要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只有做到小处不渗漏、暗处不欺隐、小事不计较、大事不糊涂,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浩然之气铸就志士仁人的骨气和底气

孟子的浩然之气是对人格修养的总结和升华,成为一代代志士仁人的精神动力和价值追求。

浩然之气,铸就了志士仁人追求崇高理想的骨气和底气。这种追求崇高理想的骨气和底气,不以追求物质利益为目的,不与民争利,视“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承担起“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道义担当;在物质利益和精神追求发生冲突的时候,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心态淡然处之,形成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

浩然之气,铸就了志士仁人具有博大胸怀的骨气和底气。这种具有博大胸怀的骨气和底气,公而忘私,不损人利己,能从社会、国家、民生等方面高瞻远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谋宏图大展,表现自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胸襟和抱负,形成了革故鼎新、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安民富民的基本思想理念。

浩然之气,铸就了志士仁人具有独立人格的骨气和底气。这种独立人格的骨气和底气,使人谨记孔子“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的教诲,不谄上、不媚俗;遵循“富而好礼,贫而无谄”的生活准则,树立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形象;在富贵贫贱面前不乱心智,在暴力威胁面前坚强不屈,自得其乐,自行其道,形成了天人合一、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的思想。

浩然之气,铸就了志士仁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骨气和底气。这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骨气和底气, 形成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这些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浩然之气,铸就了志士仁人具有严格道德自律的骨气和底气。这种严格道德自律的骨气和底气,使人遵循“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德情怀,秉承“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道德观念,形成了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浩然之气,铸就了志士仁人的风骨气节,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需要浩然之气

党的十九大报告充满浩然之气。报告描绘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展现了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担当的浩然之气,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深刻阐明了这一指导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并在党章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展现了追求崇高理想的浩然之气,这是党的十九大的重要历史贡献,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大会作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展现了实事求是的浩然之气,是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大会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同时,强调“两个没有改变”,体现了尊时守位、知常达变的浩然之气,更加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大会提出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展现了自强不息的浩然之气,明确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间表、路线图;大会强调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展现了具有严格自律的浩然之气,对于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需要有顺应历史大势的浩然之气,主动去履行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浩然之气的价值取向无疑指向国家、民族和社会。我们只有秉承浩然之气的价值取向,才能在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上坚持自觉自愿的行为,关注社会,自觉把个人的思想、行动同十九大的精神统一起来,并坚持不懈。不仅要以十九大精神指导实践,同时还要用实践来践行和深化十九大精神。这样,从个人角度看可以彰显人的主体意识,从社会角度看则能够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教化社会,引导和激励人们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作者为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本文系山东省社科规划重大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思想研究”(16ALJJ13)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骨气铸就底气
好粮仓就是硬底气
千锤百炼,铸就十佳
富则讲脸面,穷则说骨气
朽木颂
心底无私底气足
为政底气
你要有拒演悲剧的底气
拓展延伸
竭诚铸就返乡创业路
富则讲脸面,穷则说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