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与全域旅游的人文地理学思考*

2017-01-26 09:00李丽娟
中国名城 2017年8期
关键词:全域城镇化人文

李丽娟

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与全域旅游的人文地理学思考*

李丽娟

人文地理学主要探讨区域内人类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活动,其发展与新型城镇化这一经济复合载体密切相关,科学认识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文地理学核心理念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科学制定发展路径,并在新型城市化背景下秉承人地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人文地理学核心理念建设美丽乡村及发展全域旅游。

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全域旅游;人文地理学

Abstract:Human Geography mainly discusses regional human activities such as economy, politics, culture, its development is closely related to new type of urbanization economic composite carrier,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new type of urbanization in our country,adhere to the people-centered Human Geography core ideas to promote the new type of urbanization, formulat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path, an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type of urbanization adhering to Human Geography core idea of harmonious relation between man and lan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and all-for-one tourism development.

Key words:new type of urbanization ; Beautiful countryside ;all-for-one tourism ; Human Geography

1 引言

人文地理学是联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桥梁,以探索人类活动地域空间组织与人类和自然环境关系为研究对象[1],其研究议题始终离不开“人类活动”存在。

城镇化的发展是一种世界性的社会经济现象,其伴随着工业化和经济的发展而进行,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然而,传统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不良现象,譬如产业发展不同步、城乡差距拉大、过分依赖土地城镇化、区域城镇化水平严重不均衡等问题,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模式势在必行,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而绝不是传统城镇化理论中的“人口城镇化”或者“土地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由经济增长倾斜至人民幸福指数的提升,由二元对立向城乡一体化转变,因此,建设美丽乡村及实现全域旅游又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途径。

2 新型城镇化的人文地理学内涵

2.1 科学认识我国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首先需要用质量型的城镇化取代过去数量型的城镇化,既要使城市中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又能节能减排。其次,新型城镇化一定是均衡化的城镇化,追求的是整个区域的均衡发展,要追求城乡一体化协调互补发展,要追求城市、乡村的居民都能够共同富裕。这就是一种均衡和谐的发展观。此外,新型城镇化的结果必须是生态、低碳的[2]。

新型城镇化核心是强调城乡协调发展,而不是把二元结构越拉越大,就是要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更多地调动国家资源,支持农村的发展,解决“三农”问题 。

2.2 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文地理学核心理念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要坚持发展目标的人本性,始终把“人”而不是“物”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能把城镇化本身作为目的,以促进人的发展和人民利益的实现为终极目的,城镇化只是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期待服务的手段,不应为了城镇化而城镇化。

目标导向入手探索新型城镇化就是要以人为本来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任远认为,新型城镇化就是重视“迁移或流动人口的市民化和社会融合”,追求“

人民的福利和幸福”的“人的城镇化”,这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涵与目标要求。

也就是说,新型城镇化是将“城镇化的动力、目标和发展过程回归到人本身,将人的权利、人的发展能力、人的福利和幸福作为城镇化的核心”[3]。林闽钢、张文明等人认为,人是新型城镇化的主体,离开了人就“无从谈起”新型城镇化,因此,新型城镇化就是“人的现代性”[4]。

3 美丽乡村与全域旅游的人文地理学思考

3.1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美丽乡村与全域旅游发展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在带动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也促进了全域旅游的快速发展。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的“S”模型,就是城镇化率在30%之前,是小马拉大车,走得很慢,但是从30%到70%之间,会是一个城镇化高速增长期,这时候经济结构的活跃性、人口结构的活跃性,都支撑城镇化高速推进 。到 70%之后,进入全社会追逐高福利状态,所以经济增速下降,城镇化速度又开始进入慢速发展阶段。2016年底,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7.35%,当城镇化率超过了 50% 后,农村的人口数量在逐步减少,而城镇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因此,就出现了较关键的问题——如何解决农村地区的发展利益和人口问题,怎么保证农村农业不落后,经济不凋敝。通过新型城镇化建设,整合村庄、土地、人口、产业等要素,增强新型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功能,着力破解保护耕地和保障城乡建设用地的问题,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3.1.1 美丽乡村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融入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5]建设美丽中国,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起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村,实现在农村。在新农村建设中提出了美好乡村建设,关于新农村的发

展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而美丽乡村建设是着眼于现实的,从而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生态建设全面可持续发展,促进城乡资源要素的积聚与统一的配置,促使县域经济竞争能够有实力有水平,能够在科学发展、城乡一体、共同富裕、共同繁荣上经得起考验。“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已进入新的历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必须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习近平同志3月8日参加两会四川代表团审议时的这一重要论述,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明了方向。

建设美丽乡村,要注意保护社区传统的历史风貌、人文环境等有特色古村落,并将具有特色传统村落的风格、传统的古典元素融入美丽乡村的建设,总结来有4种成功的模式:

①开发旅游模式

此模式是以当地旅游景点为中心,利用自身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依托旅游服务业,着力发展其生态旅游,建立起农村社区。充分发挥特色旅游优势,推进当地各项旅游项目的发展,完善相关的旅游配套设施,充分刺激当地餐饮业、娱乐业、商业、和房地产业等的发展,有序的引导农村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该模式集中在适合发展乡村旅游的地区,主要特点是含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交通便捷,餐饮、娱乐、休闲、住宿等设施完备,集中在近郊地区,距离城市较近,非常适合市民的休闲度假,具有巨大的旅游发展潜力。

②生态乡村模式

将农村作为一个集农业、人类和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的系统来考虑的,在生态文明的前提实现生产、生活和生态的协调一致,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较高的层次性。生态乡村的建设离不开基础设施的配套扶持。相对偏远的农村产业基础仍是常规农业或特色农业。生态保护型美丽乡村模式,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少、生态优美的地区,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具有丰富的水资源、森林资源,拥有传统的田园风光和乡村特色,具有将生态环境的明显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巨大。

③文化传承型模式

文化传承型美丽乡村模式,主要特点是具有特殊的人文景观,例如古建筑、古村落、古民居或传统文化地区,其含有丰富的乡村文化资源,具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这些文化的呈现和传承潜力巨大。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大力留存现有农村特色的文化符号,决不破坏传统村落,不让这些文化遗产消失殆尽。

④城郊集约型模式

城郊集约型美丽乡村模式,主要特点是经济发展较好,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比较完善,让工业、企业进入工业园区集中建设,来带动社区周边的经济发展,以发展乡村工业为向导。距离城市较近的乡村,为城市提供基础服务,受城市发展辐射,一定有深厚的城市发展元素。随着城市发展建设速度加快,一些企业、工业迁到郊区,可以解决农业就业问题,增加农民的收入,从而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长期而任重的道路,美丽乡村发展建设受各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和制约,不同社区发展模式的适用范围也不尽相同,各地区需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选择不同的发展建设模式。每个模式都只是某一个阶段的方案和目标,是发展变化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还会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3.1.2 全域旅游

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今天,旅游业发展逆势而上。在这样的大趋势下,各国纷纷制定旅游发展战略,以增强本国综合竞争力。基于上述背景,全域旅游理念正在全中国范围引发认同,随着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单的公布,中国全域旅游建设展开深入研究与思考。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现在,旅游业已经发展到了全民旅游为主流的全新阶段,旅游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影响和发挥的作用更加广泛,发展全域旅游模式,对旅游发展战略进行再一次科学定位。

美丽乡村与全域旅游,一个是新农村建设的终极目标,一个是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早已走上了互促的耦合发展模式。全域旅游的全域可以是乡域、县域或市域以上更大的旅游目的地,全域的实现应该是从小到大,因此,在全域旅游发展之初,乡村旅游目的地是全域旅游最佳选择,通过全局性合理规划乡村旅游的全域化。旅游的本质就是审美活动带来的愉悦,其审美本质就决定了乡村全域旅游的终极目标是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乡村发展全域旅游,必能改善其生态环境,挖掘其文化底蕴与民俗风情,提升农民素质,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美的全域化,完成了美丽乡村建设。

3.2 坚持人地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人文地理学核心理念

人地和谐、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表人文事象的空间分布及空间差别,并预测其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其中人地关系论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人地关系中的“人”是指人类而言,包括个体的人和人类社会两方面;人地关系中的“地”是指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人文地理学研究人地关系,就是要探讨人与地理环境在各自发展中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关系。人地关系理论在经历了早期的环境决定论,到可能论和或然论,再到现代的适应论、协调论与和谐论,反映出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的不断深入。现代的人地关系问题不仅是协调人类自身内部多层次多领域全球范围内的时空关系,更重要的是协调人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只有在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生态环境的持续平衡下,才能实现人类自身的协调与发展。本世纪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人类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经济方面取行了辉煌业绩,与此同时,人口剧增、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间题日益突出,环境与发展问题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过去那种通过高消耗单纯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和未来发展的要求。可持续发展也就是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核心思想就是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协调。

美丽乡村的美包括外部环境的优美、良性循环的生态美和乡村的和谐美。美丽乡村之美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美丽乡村建设目标是将农村建设成新型农村,既保留村庄的原始风貌和特色,不大拆大建,不套用城市建设标准, 也不拘泥于一种建设模式。美丽乡村建设有其科学的定位,它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在建设过程中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人离不开自然,人与自然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实质是和谐共生。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将发展壮大旅游产业作为拉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改善生态环境的有力抓手,全域旅游大格局强调风景的遍布,而不是景点的扎堆;强调服务的随时性,而不是服务场所的随处性。推进全域旅游,并不是到处进行旅游开发,全域旅游强调的是旅游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通过优化配置旅游资源、调整旅游功能减轻核心景区的承载压力,以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核心资源,实现空间上和功能上的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最终实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论与启示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价值是以人为本,人地关系和谐及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建设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在建设美丽乡村时注重人地关系和谐,在实现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须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

[1]顾朝林, 陈璐.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及新趋势. 地理学报,2004, 59(S): 11-20.

[2]仇保兴.科学规划认真践行新型城镇化战略[J].小城镇建设,2010(8):20-27.

[3]任远.人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的本质研究[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4)134-138.

[4]林闽钢、周庆刚.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人的现代化——以江苏为例.新视野,2015(1):74-78.

[5]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张吉明

C912

A

1674-4144(2017)-08-10(4)

李丽娟, 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博士。

河南理工大学博士基金项目“生态城市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发展实证研究——以资源性城市为例”(编号:B2013-017)。

猜你喜欢
全域城镇化人文
人文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谋全域 图四时 大连金普新区的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