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师图木舒克市工会
勤劳向善的致富能手
——记自治区劳动模范何勇
□三师图木舒克市工会
1990年,在外打工的何勇听老乡说兵团人少地多,而且农民还能享受工人的待遇,到那里去种地是个不错的选择。当年,这个30岁出头的毛小伙带着对兵团的好奇,跟着亲友们坐了7天的车来到了地处南疆的三师四十六团四连务农。
刚到四十六团四连,亲眼见到沙尘漫天飞舞,搅得天昏地暗。生在四川、长在四川的他对新疆的沙尘天气实在觉得恐怖。但转念一想,既然背井离乡来到这个地方,还是应当有所作为。第一年,他承包了88亩棉花地。由于技术、管理经验欠缺等原因,到年底收成甚微,仅拿回了生活费。不服输的他做好了来年再战的准备。随后的几年,他的棉花产量在全连名列前茅。
机遇,对于何勇来说,是一生中的重要转折。2010年,连队部分职工因为承包枣园产量太低、缺苗面积大,加上遭遇冰雹等自然灾害,纷纷撂下地出外打工。一大片枣树地一下子没人管,这不啻是给连队出了一个难题。连长找到何勇,叫他把地接下来种植和管理。何勇思前想后,尽管会有风险,但他还是把这些地块接了下来。当时,连队职工议论纷纷,有人说他很“傻”,别人不要的枣树地,他却承包了;有人说他爱出风头,一旦亏了会倾家荡产的。面对别人的不解和误会,面对亲朋好友的担忧和劝解,他没有后退,执着地着手实施自己的计划。
通过连队担保,他向银行贷款20万元,作为雇用人工的开支和购买部分生产资料。之后,他和妻子起早贪黑地在地里干开了。
这一年,他以吃苦耐劳作为精神支撑,向管理要效益。他的枣树长得非常好。年底兑现,一下子获得纯利30万元。在当时,对于一个农工家庭来说,这真是一笔巨款!团里、连队职工们议论纷纷:看,他们家挣了那么多的钱哪!他也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影响和带动了身边的一批人。
2011年,连队职工承包土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那些撂下土地外出打工的职工也回来了。他们找连队领导,找何勇,希望能重新收回自己的枣树地,也想像何勇一样在土里刨金,发家致富。
面对撂地又回来的职工,何勇没有丝毫犹豫就同意把枣树地还给他们。只要来找的,他都一一把枣树地让出去了。那一年,他把已经营好的枣树地让了出去,自己种相对不好的地。有人问他:“你种枣树地咋致富这么快呀,靠的是啥?”他毫无保留地回答:“一靠团党委的政策好,二靠科学技术,三靠勤劳吃苦。如果离开了这‘三靠’,要想多挣钱门都没有!”
2010年,何勇参加了团里举办的第一期绿色证书培训班,系统学习了农作物高产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同时,他自费订阅《新疆科技报》《农村百事通》《中国特产报》,边学习边实践,不断提高枣树的单产,产量几乎一年翻一番。这么多年来,他富起来了,口袋鼓起来了,可他从来不曾忘记感恩团里的好政策。他在团部购买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新房子,施以精装修,自己感觉也过上了不比城里人差的好日子。可是,他心想,自己虽然富了,可那不叫真正的富,能够帮助更多的困难职工脱贫,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住上楼房,那才叫真正的富。
2011年春,连队8名职工因承包土地资金不够,纷纷到他家借钱。这年,因为他承包地较多,大量资金被占用。当时,他心里也很犹豫,一下子来了8个人借钱,借给他们的话,自己就没有钱买农用物资了。不借吧,都是一个连队的职工。看到他们渴望的眼睛,何勇干脆把家里准备买农资的12万元取出来借给了他们,自己却去银行贷款购买农资。为这事,妻子跟他生气说:“你就晓得当好人,把钱借出去,我们家买薄膜、化肥怎么办?”他笑眯眯地说:“人家有困难嘛!我们可以去银行贷款。”妻子听了气愤地说:“你就知道贷款,你贷去吧,我不管了。”有人说:何勇真是傻到家了,自己有钱不用,借给别人;自己却到银行贷款,还背上利息,真是脑子进水了……他呢,不管别人怎么说,不管家人阻挡,只要能帮别人解决困难,他心里总是快乐的。
同年6月,老乡何平出车祸腰部严重受伤,被紧急转到喀什军区医院做手术,当时,还差3万元的手术费没有着落。何勇赶紧拿上3万元的支票,骑摩托车到团部银行去办理。不料,那天是星期天,银行放假休息,不开门。于是,他又搭车到20公里外的县城银行取款。但银行的人对他说,你手里的支票是在团银行办理的,只能在团银行取款,别的银行不能取。无奈之下,何勇只好打电话联系朋友,借了3万元现金,赶紧打到了何平账户上。
多年来,他先后拿出70多万元无偿借给困难职工,从来没有让人打过一个借条,自己也不记明细账。这么多年来,究竟帮助了多少个职工,给人家解决了多少困难,何勇自己也说不清。
2011年,他当选为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第六次代表大会代表;2016年被评为自治区劳动模范。用他自己的话说:“来四十六团的20年,是我人生中最辉煌的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