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逐步落地,中国工业未来十年的发展策略与德国“工业4.0”的区别日益突显。如果说德国寻求的是先进制造业的“质的飞跃”,那么中国则更多地着眼于工业发展的现有水平和思维模式,力争阶段内的改进和提升,因而特别强调“质量优先”“工业强基”这些在发达工业国基本不构成问题的理念。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坚持质量第一、推动质量变革、增强质量优势、建设质量强国成为新时代的重大课题。在这一新阶段,消费者需求标准提高了,对企业产品创新的期盼更殷切了,中国制造亟须进行一场“品质革命”,实现全产业链的升级。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在戴明质量理念的影响下,静悄悄地完成了一场影响深远的质量革命。整体质量大幅提升的日本产品与美国在全球各领域展开了激烈竞争并占得上风。为摆脱困境,美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也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质量革命,使得美国企业从整体上摆脱了被动局面。
中国错过了前两次工业革命,造成了中国工业的先天不足。中国制造要想由大变强,一场深刻的质量革命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价格优势是暂时的,唯有品质优势、质量品牌影响力才是全球竞争的制胜法宝。
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意味着中国将加强顶层设计,充分吸收发达国家的质量革命理念,借鉴全面质量管理(TQM)、质量管理体系(QMS)(含IOS 9001)、六西格玛等质量管理的方法论与工具,不断改进适合国情的品质管理、质量审计体系。
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意味着中国将抓住科技创新的关键契机,实现制造业的弯道超车。例如,在量子技术、互联网技术等新技术影响下,包括千克(kg)、开尔文(K)、摩尔(mol)等基本单位在内的国际单位制(SI)将在2018年被重新定义,现行国际计量体系将发生历史性变革。把握契机,建立新一代高准确度、高稳定性的国家量子计量基准,对于促进我国先进制造、医学、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和领域的发展将是重要的推动力量。
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意味着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管理咨询公司、质量专家和消费者的“社会总动员”,意味着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在神州大地的热烈弘扬,意味着知识产权保护、工业信用体系的完善。
上述观点,正是去年11月末召开的“2017中国工业品牌质量发展论坛”上诸位专家、领导传递出来的中国工业品质革命理念,详情请参看本期“制造论坛”的内容。
毫无疑问,促进中国制造的整体升级,需要一场深刻的品质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