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婷婷 杜言军 张青华
台州如何抢占低碳发展新高地
□吕婷婷 杜言军 张青华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全球挑战之一,我国已经将应对气候变化全面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战略。台州的低碳发展工作基础较好。一方面,基础逐步夯实。台州在全国设区市层面率先探索建立“绿色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为低碳发展搭建了可测算、可评价的指标体系。低碳项目储备充裕。截至2015年底,临海市、玉环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椒江区大陈岛风电、临海市利民化工的HFC23分解、温岭邦丰年产3万吨二氧化碳基塑料降解等项目在国际碳市场上成功交易或申请到清洁发展机制低息贷款;成功开发了首个CCER项目(温室气体核证减排量)——UPC黄岩风电场工程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待开发的低碳项目储备较丰富。低碳服务机构雏形已现。组建了一支推进全市低碳发展的专业队伍,通过参加国家、省组织的各种培训和编制台州市及各县(市、区)温室气体清单、重点企业碳排放报告的实操锻炼,逐步提高了队伍的专业性;2014年设立了台州市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合作中心,为台州低碳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低碳发展平台较多。台州入围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环保模范城等一系列创建工作,为台州推进低碳发展提供了可试验、可操作的平台。
另一方面,碳金融具有一定基础。民间资本比较丰厚。台州民营经济发达,民间创业活跃,民富程度较高,丰厚民资是构建碳金融的资本保障。特色金融比较明显。2015年底,台州获批“全国小微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也是全国极少数拥有三家城市商业银行的地级市之一,特色金融是构建全民参与的碳金融体系的活力源泉。金融创新比较活跃。台州银行的“小本贷款”有效破解了小微企业贷款缺乏抵押难题,泰隆商业银行与德国复兴银行合作研发的国内首款小微企业中期贷款产品“SG泰融易”,民泰商业银行的“商惠通”被评为“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小企业金融服务特色产品”等,强烈金融创新意识是构建碳金融体系的意识保障。支持培育碳金融机构。兴业银行是国内最早涉足碳金融综合产品服务的金融机构之一,台州支持兴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等在台州的分支机构积极开展碳交易前、中、后的碳金融综合产品服务,鼓励探索碳配额质押贷款业务,努力将企业“碳资产”转变为真金白银。
台州走低碳发展道路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认识不到位,认为低碳发展只是噱头式的口号,或者是纯政治或纯科学的问题,没有将其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二是专业力量有待加强,缺乏长效性、针对性的低碳发展载体,缺乏专业碳资产管理中介服务机构;三是政策倾斜有待加强,研究力量投入不足,政府资金投入不足,政策倾斜力度不足等。台州是资源小市,人口密度高,面对资源约束矛盾和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的现状,应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机遇,争取更多低碳发展政策支持,享受更多的优先发展红利,抢占低碳发展高地,让台州经济走上一条低碳化的转型发展道路。
对接顶层设计。我国在促进国内低碳产业发展的同时,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台州要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积极融入“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根据2017年实现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总体布局,一方面,要积极研究国家即将出台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和《碳排放权配额分配办法》,探寻台州融入国家碳排放市场的切入口;另一方面,研究国内7个碳交易市场试点的交易方式与规则,结合台州民资充沛、金融创新活跃等情况,尝试构建台州碳金融体系,引导台州企业参与碳交易市场。另外,研究国内外的绿色金融体系,谋划、推荐一批低碳项目,向国际机构、国家、省里争取低碳发展政策。
出台低碳规划。出台“台州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规划”,对推进低碳发展作出全面评估。分析台州推进低碳经济转型的基础条件,包括所面临的技术、投资和制度建设需求,并提出台州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及时间节点。
落实发展责任。完善低碳发展协调机制,在台州市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市发改委、统计局、财政局等部门组成的低碳发展的协调机制,分部门落实低碳发展责任。根据各县(市、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及节能减排指标,参照《浙江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施方案》,合理安排各地“十三五”期间单位GDP的CO2排放强度降低指标,并将该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领导班子实绩考核评价体系。
对台州而言,既有的碳排放情况将直接关系到今后宏观层面生产资料分配是否满足剩余碳排放空间的问题,碳排放空间将成为地方经济发展制约性、前置性条件。
尊重客观,提升二氧化碳排放数值。台州统计能耗偏低(2015年全市能耗为0.36吨标煤/万元,是全省最低排放),与台州的产业结构、实际能源消耗水平不符。由于能源消耗与二氧化碳排放的相关性很高,省里对台州上报的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及强度要进行核减。一方面,市级各部门要有全局观念,全力挖潜,做到温室气体排放量应统尽统;另一方面,要实事求是分析台州能耗水平统计值过低的原因,争取扭转上级下调台州碳排放水平的不利局面。
算好账目,做好温室气体排放加减法。在全面部署、推进各县(市、区)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的前提下,摸清当前碳排放家底,弄清楚经济发展需要的碳排放空间。在推进台州巨科铝业、台州二电二期、玉环华能三期等重大耗能项目和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做好加法,掌控所需要的碳排放空间;在推进管道天然气、轨道交通、太阳能和风能利用等项目时,做好减法,核算可节约的碳排放空间。同时,要抓紧建设企业碳排放的监测体系,做好企业碳排放评估工作,为碳排放配额发放作好准备。
抢抓业务,研究重大项目控碳制度。控制项目的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是控制台州碳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的主要手段之一。台州要在鼓励推进一批减碳、低碳项目同时,提前谋划重大项目碳排放审核工作,在项目前期对项目实施碳评价,对高碳排放项目提出减碳建议。
发展低碳产业体系。抢抓低碳发展良机,加快推进“十三五”规划低碳项目,尽早构建低碳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三门核电、甬台温输气管线工程、污泥无害化处置、危险废物处置和土壤修复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东海天然气登陆、市域铁路、有轨电车、LNG接收站等项目前期;支持海正集团生产聚乳酸可降解塑料、温岭邦丰公司生产二氧化碳基塑料、黄岩新联合公司利用废竹屑生产可降解塑料等的发展;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再生金属的分类回收利用、医药化工循环化改造等项目建设。
构建低碳金融体系。加快培育专营化“碳金融”机构,探索小微企业通过碳交易市场等碳金融手段进行融资,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结合国家相关绿色信贷政策,鼓励台州金融机构对绿色信贷业务进行环境风险审查、评估和监测,建立绿色信贷管理体系;引导生态建设和低碳项目申请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洲银行、法国开发署等国际组织和机构的资助或低息贷款等,为争取更多发展利益分配权做好配套工作。
共建低碳发展平台。开展台州及各县(市、区)与碳交易机构(北京环境交易所、深圳碳排放权交易所等)共建低碳发展促进平台的可行性研究,探索在台州设立碳交易站点的路径,争取将碳交易试点地区的创新发展资源跨区域转移到台州,为台州培养低碳技术专业人才,打造本地化低碳人才队伍提供平台,也为台州民资进入碳市场提供现实可操作平台。为台州在全国层面争取更多的发展利益分配权抢占先机,积蓄优势。
夯实公共机构工作基础,增强政府服务能力。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力量配置,在主管部门市发改委设立应对气候变化的专职处室;加强市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合作中心的力量配置,负责全市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智力支撑工作;加强与上级专业部门的合作力度,加强国内外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研究“碳领域”专家人才落户政策、收入分配、住房等支持政策,建立高素质人才引进机制;支持台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职业院校探索、整合碳减排交易相关学科建设,加大学科带头人、创新团队的培养力度。
培育市场专业服务主体,激活服务机构活力。碳金融是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新兴领域,市场专业中介服务机构(碳盘查、碳审核、碳交易中介、碳管理、碳规划等)是深入挖掘碳资源的关键力量,也是激活地方碳资产活力的主要参与者。整合政府资源,统筹节能减排、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专项资金,条件成熟时,建议设立覆盖面更广的“低碳经济”专项补助资金,统筹全市一二三产业。同时,也可成立低碳基金、低碳志愿者联盟、低碳企业家俱乐部等,激活低碳领域中介服务机构活力。
争取试点居民碳普惠制,树立低碳生活理念。台州居民消费能力位居全球前列,人均汽车拥有量位居全国前列,但市民的低碳生活理念还未树立。居民碳普惠制就是把居民的低碳行为折算成相应购买力,在政府、企业、居民之间构建使用“碳积分”的闭合循环,将其运用到低碳商品兑换、交易、碳中和等服务中,最终使普通市民的低碳行为也能获益,借此推动在全社会形成自愿性碳减排价值体系,树立全民低碳生活理念。
作者单位:台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