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秉强 叶芳
丽水特色改革助力“两山”转换
□兰秉强 叶芳
近年来,丽水市深入践行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的重要嘱托,以改革推动生态经济创新发展,坚持在山区经济“后发劣势”转化为“后发优势”、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体制机制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上做文章,助力“两山”转换,勇当绿色发展探路者模范生。根据《浙江省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报告》,丽水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值)为90.9,连续13年位居全省第一位,全市森林覆盖率80.79%,林木绿化率81.62%,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每年提供2100多亿元的生态服务价值,“中国生态第一市”的美誉度日益提升,山区生态经济创新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最大化改革政策红利。在全国率先探索“台地产业、坡地村镇”的低丘缓坡开发利用新模式。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与修改,强化责任目标考核和监管督促推进,按照“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建则建”的要求,共拓展发展空间37平方公里,节约了耕地3.3万亩,目前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39亿元,完成土地征收5.2万亩、用地报批5.2万亩、场地平整5.14万亩,丽水产业发展的长远空间已经完全打开。更难能可贵的是,低丘缓坡开发利用减少了对城镇周边及平坝地区优质耕地的占用。如丽水南城低山缓坡开发,可节约耕地资源1.55万亩。按照以往新增建设占用土地中占用耕地约75%的比例估算,全市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项目可节约耕地约4.2万亩。据有关部门估测,国土资源部给予的5.6万亩低丘缓坡开发用地规模,其潜在经济价值达150亿元以上。
以改革推动经济转型。一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致力于解决林业史上盘活森林资源资产和农村信贷史上以林权为抵押物两大难题,使“叶子变票子,砍树变种树,青山变金山”。目前,全市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176.07亿元,贷款余额54.73亿元。建设省级生态公益林1170万亩,2015年每亩补偿标准达到27元。二是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丽水市列入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改革突出两个重点:实行差异化的领导干部评价考核体系,生态文明建设占党政绩效考核的比重大幅增加;积极探索自然资源产权、资产管理和监管体制,梳理的生态环境、生态设施、生态集聚、生态产业、生态民生、“五水共治”等60个重点支持项目,2016年完成年度投资119亿元,完成率为138%。三是全域化旅游改革创新。编制完成《丽水山居建设与营运导则》,启动“丽水山居”民宿评定工作。谋划推进10个乡村旅游集聚区建设,2016年实际完成旅游投资118.15亿元,同比增长65.48%;实现旅游总收入535.83亿元,同比增长25.78%。
坚持改革惠及民生。一是农村金融改革试点。改革重点破解“两大两难”问题,即:三农需求大、融资难;城乡差距大、普惠难。2016年,全市“三权”(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住房产权)抵押贷款较年初新增12.99亿元。茶园、石雕、股权、水利工程产权、农副产品仓单质押等各类贷款余额达10.25亿元。建立村级互助担保组织177个,已累计为农户担保8.54亿元。创建农村金融服务示范站204家。二是扶贫开发改革创新。主要是搬迁扶贫、产业扶贫、社会扶贫三大体制创新,扶贫改革提出的41项改革任务,基本取得突破。特别是以“三个彻底”(彻底摆脱贫困、彻底恢复生态、彻底远离危险)大力推进整村搬迁和小规模自然村撤并,让位于生态,据统计,2000年至今,全市共搬迁农民约32.64万人。2016年,全市投入资金7.24亿元,实现农异地搬迁1.43万人,其中整村搬迁5554人。三是农村电子商务创新。这是丽水立足“互联网+”走出的山区经济发展新路子。2016年,全市累计建成各类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4305个,其中,“赶街”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1461个,网络零售额达186.33亿元,同比增长53.45%,累计为村民提供服务280万余次,涉及金额1.4亿元。缙云、龙泉、松阳、云和、庆元5县(市)入选全国电商百佳县,全年在山东、云南(丽江)、贵州、新疆等地累计举办20期专题培训班,电商模式推向全国。
作者单位:丽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