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池志雄
落实全面从严治团 扎实推进改革攻坚
文 | 池志雄
从严治团是党中央对共青团组织重要的嘱托,也是对共青团组织重要的政治交代。全面从严治团和深入推进改革是当前共青团最重要的政治任务,二者的内在逻辑是统一的、一贯的。从严治团是确保共青团改革落地的政治保障,是破解共青团存在问题的必然要求,也是共青团改革的应有之义。广东共青团紧紧围绕“思想建团、制度治团、纪律管团、作风强团”的要求,落实全面从严治团,以严的精神和实的作风推进改革发展。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决听从党的指挥,是从严治团的灵魂。全面从严治团,首先必须从政治上严起。共青团是特别讲情怀,特别讲信念的组织。政治上强,是团干部最大的优势,也是团干部安身立命之本。只有牢牢把握这个根本,才能不断地吸引优秀青年加盟,才能动员带领广大团员青年跟党走。思想建团最重要的是履行好党赋予共青团的根本职责使命,做好青少年的思想引领工作。思想引领的工作必须坚持虚功实做、久久为功,要以钉钉子的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把思想引领工作做到青年的心坎上。
《广东共青团改革方案》在诸多改革举措中,第一条就明确了要把思想政治引领贯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把引导青年的工作成效作为评价各级团组织的基本要求和重要指标,形成全省团组织聚焦思想引领核心主业的工作格局。近年来,广东共青团探索了一系列开展思想引领工作的有效载体、项目和方法,如“青马工程”“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十八岁成人宣誓”、寻找“最美南粤少年”以及实践育人、体验教育等。同时,我们主动抢占互联网思想引领阵地,打造新媒体矩阵,主动亮剑发声,实现价值观的有效传播。“广东青年之声”成为全团唯一进入2016年度全国微信1000强的微信公众号。
推进从严治团,就必须形成务实有效的管团治团的工作体系,确保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一手要抓好制度构建完善,一手要抓好制度执行落实。
在制度建设方面,为了填补管团治团的制度空白,《广东共青团改革方案》明确了从严治团系列要求,我们组织制定了广东共青团推进从严治团的实施意见,推动完善团内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团干部协管制度、团干部述职述廉等系列制度,把制度的“笼子”织密、编牢、扎紧。同时,我们探索实行青年评议共青团工作制度,依托网络新媒体、第三方评价等多种手段,建立健全团组织服务对象的需求调查和满意度评价制度。
在制度落实方面,只有使问责严起来,才能拧紧从严治团的责任螺丝,也只有使问责制度化常态化,才能促进团干部履职到位,促进纪律执行到位,推动管团治团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对作风不严不实、落实工作不力、青年满意度较低的团干部要进行提醒谈话、团内通报批评,情况严重的要提请地方党委或其所在党组织调整岗位。只有解决管团治团的“宽松软”问题,让各级团组织、团干部和团员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都严起来,才能真正凝心聚力,破解困扰共青团发展的各种问题。
团干部是推进共青团事业改革发展的骨干力量。从严治团必须首先抓住团干部,特别是各级团的领导机关主要团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一方面,团干部是团员和青年的表率,团干部严了实了,就能以上率下,带出新风气。另一方面,从严治团的工作说到底还是要团干部来抓,从严治团各项制度措施还是要团干部来推动落实,从严治团能不能落实到位,与团干部本身愿不愿抓,敢不敢抓,抓得到不到位直接相关。
改革的落实情况是检验从严治团的试金石。值此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评判一个团干部讲不讲政治、有没有担当、水平高不高、本领实不实的最直接标准就是改革成效。当前,推动共青团改革任务艰巨,团干部特别是各级团组织的主要干部的斗志和状态一定程度上决定改革的成败。只有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舍我其谁的强烈事业心,直面问题、无私无畏、攻坚克难,才能破解改革的“瓶颈”,才能攻下改革路上的“拦路虎”,才能啃下制约发展的“硬骨头”。这种事业心,一是体现在牢记使命、抢抓机遇上。在改革大潮面前,团干部必须增强推进改革的紧迫感、责任感,以高度的政治自觉,牢牢把握改革的“窗口期”,坚定不移推进改革。二是体现在求真务实、直面问题上。基层基础薄弱的问题,团组织服务党政工作大局意识不强、能力不足、效果不显的问题,服务青年工作体系不全、资源不够、本领不高的问题,这些以前习以为常的问题现在不能再视而不见,以前遇到绕着走的问题,就必须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三是体现在攻坚克难,坚韧顽强上。推动改革是一个考验工作韧劲的过程,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精神,认定的工作就必须下决心推动,不能一碰到困难就打退堂鼓。
共青团改革的集结号已经吹响,全面从严治团的动员令已经发出。只有从严治团,才能严出吸引力,严出精气神,将广大的青年凝聚在团旗下;只有从严治团,才能严出凝聚力,严出战斗力,才能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时代舞台上彰显作为;只有从严治团,才能严出新作风、严出新形象,才能真正发挥联系党与广大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才能紧跟时代步伐,把准青年脉搏,更好地适应新的时代条件下青年群众工作的需要。
(作者系团广东省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