禚明亮 侯官响
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的五大特质
禚明亮 侯官响
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在坚守和传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磨砺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质,即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直接的现实观照性与时代问题意识、严谨的规律意识、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目标特征、清晰的时代定位和明确的战略目标。
习近平;治国理政;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球治理
理论特质是指一种理论在继承和发展中形成的理论品质和特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在坚守和传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磨砺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历史延续与当代呈现。
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是习近平时代观最鲜明的特质。习近平多次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重要性,号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来分析和把握当前时代特征和中国的发展实际。201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11次集体学习的内容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201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0次集体学习的内容是辩证唯物主义、第28次集体学习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通过集中性的政治学习和全党上下的教育活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于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之中。
关于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国情、党情、民情的变化,习近平强调“要学习掌握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强调政策的与时俱进,与国情、党情、民情的变化俱进,与人民群众的期待和期盼俱进,不断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可能出现的时代难题,习近平强调“要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把握主要的时代矛盾和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促进矛盾正反方面的转化,逐步找到破解发展难题的方法和手段。关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统筹性,习近平强调“要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
理论必须以现实问题为导向。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体现在其直接现实性上。习近平的时代观既具备时代的前瞻性,如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又具有强烈的现实观照性。
(一)这种现实观照性体现在直面目前所从事的工作,一分为二地、辩证地总结实际工作中的得与失。既肯定改革开放近40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又承认当前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政治品格的典型体现。
(二)这种现实观照性同时体现在强烈的时代问题意识上。每一个时代都会遇到一切时代所面临的共通性问题,同时又会面对每个时代的具体问题和特殊问题。习近平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而这种现实问题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显然是不同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看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也要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每个阶段呈现出来的新特点。
(三)中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
当前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第一个百年梦想即将实现的时期,但同时又处于深层次关系日益复杂、深层次矛盾日渐突出、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日渐凸显的时期。这一时期呈现出的“新特点”是“三期叠加”: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处于消化期。既面临可能的“中等收入陷阱”,又面临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巨大压力。
(四)当前我国在其它领域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如贪污腐化现象依然存在、社会阶层固化、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社会诚信体系缺失、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习近平即是从这些困难和问题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现实针对性、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力图解决时代问题的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坚持问题导向,倾听人民呼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规律意识是马克思主义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析工具。规律是事物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向。掌握了规律,就掌握了事物发展的基本特点、趋势和结果。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必须树立规律意识,熟练掌握规律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才能做到“治大国如烹小鲜”。
(一)善于发现和总结规律是中国共产党的传统政治优势。从毛泽东到邓小平都极为强调规律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江泽民同志最早提出了“三大规律”,即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对“三大规律”进行探索和总结,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深化了我们党对“三大规律”的认识。
同时,依据新的时代特点和新时期新阶段的发展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内涵体系。2014年7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上首次提出“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将发展的内涵界定为遵循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发展。
(二)习近平还进一步阐述了对全面深化改革规律的认识成果。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他指出,“摸着石头过河也是有规则的,要按照已经认识到的规律来办,在实践中再加深对规律的认识,而不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此外,他还提出了“新形势下从严治党的规律”、“建设强大军队的基本规律”、“新闻传播规律”等等。这些对于规律的科学认识都已经转化为中国共产党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具体谋划中。
政党与时代的关系是衡量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或落后的重要标志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在部署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时指出:“只有居安思危、勇于进取,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目标是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一)习近平时代观的重要内容是确保中国共产党的时代先进性,以应对长期执政的考验。
长期执政的考验位居“四大考验”之首,确保党始终具有先进性是实现长期执政的必备前提。一个政党的时代观内涵地包含着对于历史、当代和未来等三个维度的认知和评价,包括对历史的评价、对当代的认识和把握以及对未来的预设和构想。习近平的时代观将中国共产党置于这三个维度之中,旨在让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当代和未来都具有先进性,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具备历史、当代和未来的执政合法性。
习近平同志多次就党史国史研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各项事业前进的必修课。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发现至少在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我们党的阶级基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工人阶级这两点上,我们党走在了时代前列。
(二)习近平也指出,党的先进性不是与生俱来、一劳永逸的。当前,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必须发挥中国共产党对于当前和未来时代发展的引领作用。主要靠两个方面:一是靠“理想指引”,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指引,二是靠“目标指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的指引。同时,还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常态化,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生机与活力。
习近平的时代观包含着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方位、当代方位和未来方位的准确把握。依据这种时代定位的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明确的战略目标,真正做到顺应时代前进潮流,把握时代脉搏,引领时代发展。
(一)关于历史方位的准确界定。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基础,也有着共同的苦难经历,这些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要的历史资源和文化资源。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中国人民各个阶层、各个民族在与之抗争的过程中所锻炼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和气概是我们未来实现“长风破浪会有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
(二)关于当代方位的准确把握。习近平的时代观既包含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自信,又有对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实际的实事求是的判断。2016年9月3日,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对改革开放近40年的探索过程总结为“四个进程”:探索前行的进程、真抓实干的进程、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的进程。“四个进程”让中国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最大的货物贸易国、世界第三大对外直接投资国,人均GDP接近8000美元,习近平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1]但他同时告诫我们,“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是我们谋划发展的基本依据。”
(三)对未来方位的准确预设。对未来时代的预设是中国共产党优秀的“理论基因”。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之初,高举马克思主义理论旗帜,就明确树立了实现共产主义的长远目标。新中国成立之后,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阶段和未来目标,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同志相继提出了“两个阶段”(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步走”、“三步走”等战略构想和战略设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非常明确地预设了到2020年和2050年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
从国际层面来看,对未来方位的准确预设内涵地包含着对于世界的贡献。习近平同志2016年七一讲话中又强调,为人类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早就作出的庄严承诺,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崭新的人类观和全球观,是给世界作出的重要的理论贡献,其内容涵盖政治、安全、发展、文明、生态等诸多领域。
以中国方案完善全球治理,引领世界新秩序。在2015年浙江乌镇召开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习近平首次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中国方案”。在2016年七一讲话中,习近平指出,“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对世界好、对世界各国人民好,要由各国人民商量,不能由一家说了算,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努力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这体现了中国在全球治理格局中身份特征和主要功能的转变——由全球治理的参与者转变成全球治理的积极引领者。从“一带一路”到亚投行,体现在中国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号召力的不断跃升。但习近平同时强调,中国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
[1]十八大以来中央文献选编(上)[Z].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83.
(责任编辑 刘晓明)
禚明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公安党建研究所研究员,博士;侯官响,云南楚雄师范学院经管学院讲师,博士(邮政编码 100038)
D2-0
A
1672-6359(2017)02-0008-04
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