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军
习近平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研究
张爱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运用战略思维,围绕治国理政的战略目标、战略布局、战略保障等提出了一系列高瞻远瞩的战略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战略思想内涵丰富,既有深厚的理论、思想渊源,也具有重大的时代背景。学习研究其中蕴含的深刻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对于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等“四个意识”,对于加强自身修养、提升领导能力、做好本职工作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习近平;治国理政;战略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实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特别是,习近平高度重视战略思维,高瞻远瞩地从全局视角和长远眼光客观辩证地观察、思考和处理影响中国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他强调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1]深入研究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谋全局、谋长远、谋根本的战略思想,对于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四个意识”,对于各级党员干部加强修养、提升能力、做好工作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大气魄治党治国治军,以大手笔运筹国内国际大局,以大布局推动改革发展进程,其治国理政的战略思想既有深厚的理论、思想渊源,也具有重大的时代背景。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战略思想博大的文化渊源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他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有丰富的战略思想智慧。《孙子兵法》作为一部流传两千多年的兵学经典,最早提出了成体系的战略思想。古人指出的“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也是光辉的战略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学养,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对经典名句,信手拈来,就能恰到好处地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治大国若烹小鲜”、“身在兵位胸为帅谋”、“不畏浮云遮望眼”等等体现战略思想的古语,一方面体现出其深厚的学养,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他治国理政战略思想博大的文化渊源。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战略思想深厚的理论渊源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哲学、用哲学。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两次就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进行集体学习。他反复强调,“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3]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研究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实践就会发现,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着深刻的认知,其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想深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习近平强调,当前,我国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十分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认识到,要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准确把握客观实际,真正掌握规律,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这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理论和思想,为习近平治国理政谋全局、谋过程的战略思想奠定了深厚理论基础。
(三)党的历代中央领导核心的战略智慧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战略思想重要的思想渊源
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核心的治国理政思想都具有鲜明的战略特色和突出的战略气派。其中,毛泽东同志高超的军事战略,炉火纯青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历史奇迹,充分体现了战略智慧的大手笔。邓小平同志作为举世公认的战略大师,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中国应该改革开放”等等,都是举世公认的谋全局、谋长远的战略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非常注重从老一代领导人那里汲取营养。历代中央领导核心非常注重和善于进行战略思维,这既是我们党的事业能够长盛不衰的法宝,也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的重要渊源。
(四)习近平自身丰富的从政阅历为其治国理政战略思想提供鲜活的实践渊源
党和国家领导人卓越核心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随着自身成长阅历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对于习近平总书记而言,丰富的从政阅历和执政经验,特别是一步一个台阶的成长经历,一方面,让他真正吃透了党情国情世情,使他对治国理政的方向、路径、问题、重点,洞若观火、了如指掌,于是成竹在胸;另一方面,实际工作过程中艰苦经历的磨砺、丰富经验的积累、不断学悟的积淀、严格党性的锤炼同其深厚的哲学和文化底蕴协同发生作用,铸成了其卓越的战略思想。
(五)我党治国理政面临的系列课题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战略思想重大的时代背景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4]每一个时代的领袖都面临时代特有的课题。从我国的历史方位看,中国时逢由大变强的历史变局中。过去30多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积累了很多问题。习近平指出,不发展有不发展的问题,发展起来有发展起来的问题,而发展起来后出现的问题并不比发展起来前少,甚至更多更复杂了。习近平还指出,各种风险往往不是孤立出现的,很可能是相互交织并形成一个风险综合体。因此,他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思想,就是注重“全面协调”、“系统整体”的结果。
同时,在中国转型升级中实现民族复兴,本身首先是一个战略性课题。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面临着经济体制、发展模式、增长动力、产业结构、社会结构等一系列转型升级问题。 “发展起来”时期,实践发展呈现出很多新要求、新特点,显然,破解我国面临的一系列纷繁复杂、相互交织的重点难点问题,尤其需要领导核心增强预见、谋划“战略重点”和“根本长远”的顶层设计和战略思想。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经验,汲取古今中外国家治理的智慧,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目标引领,以落实和推进“四个全面”为战略布局,确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统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并以外交国防为战略保障,提出了一系列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治国理政的战略思想。这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战略思想,涉及内政外交国防每个领域,贯穿改革发展稳定各个环节,涵盖治党治国治军多个方面,开辟了我党治国理政的全新境界。而其中,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国理政的战略目标、战略布局、战略保障的思想,更是具有全局气度和长远眼光的顶层设计,是面向世界和着眼未来的科学谋划,是着眼解决根本性问题的逻辑严密的战略思想的科学体系。
(一)前瞻而宏大的战略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他还非常具体地提出中国梦现阶段的目标指向,即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习近平说:“我坚信,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我坚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会实现。[5]“一个中国梦”、“两个一百年”,长远目标前瞻而宏大,阶段性目标清晰而具体,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既高瞻远瞩、也运筹过程、谋划阶段的战略思想。
(二)逻辑严密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重要思想。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6]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确保到2020年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奠定坚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把全面小康放在中国梦的大格局中,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升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思想,其特点是强调全局谋划、补齐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在全面。这个“全面”,体现在覆盖的人群是全面的。它是不分地域的全面小康,是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全面小康。这个“全面”,也体现在涉及的领域是全面的,着眼的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2.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思想,其突出特点是强调统筹兼顾,强调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深化改革作了一系列精辟论述,他反复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他又指出:“改革开放是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2013年9月17日在跟党外人士座谈时习近平再次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
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思想,站在时代高度,对改革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理论思考,将我党对改革理论的系统探索和战略思想推向了新的高度。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思想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谋全局、谋长远的战略思想。
4.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具有高屋建瓴的战略特色:
一是注重从战略高度进行布局。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方面把党的建设纳入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另一方面深刻阐明了全面从严治党与加强党的领导的辩证关系。治国必先治党,“打铁还需自身硬”,“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
二是善于全面、联系地进行部署。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方面,注重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各方面整体谋划、整体设计、整体推进,全面地处理各方面的辩证关系,综合施治,破解各个领域存在的具体问题,实现全覆盖、形成了强大合力。另一方面,在着力推进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的同时,特别突出地强调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严治党要做到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使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成为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也要使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成为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之间的辩证关系,深刻揭示了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建设与制度建设都要贯穿始终的重要规律。
三是抓住主要矛盾,既谋划过程也谋划长远。一方面,“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7]习近平认为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持牢牢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坚持率先垂范、以上率下,引领普通党员“最大多数”。这充分体现了抓关键与抓一般的辩证关系,体现了注重抓住主要矛盾的辩证理念。另一方面,抓常与抓长相结合。“全面从严治党,要害在治”的理念,既体现要常态化地治理,也强调要长期地整治,具体体现在“抓常与抓长”的辩证关系上。十八大以来,无论是抓作风建设还是抓反腐败斗争,无论抓思想教育还是抓制度建设,习近平都始终强调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总之,“四个全面”作为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战略思想是战略重点与战略全局的有机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总目标,而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则如大鹏之两翼、战车之两轮,共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顺利实现。在这个过程中,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各项目标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可见,四者环环相扣,互相嵌入,不可分割、不可偏废,共同构成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这一战略布局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战略思想的理论宝库,与时俱进地开启了治国理政的未来。
(三)务实坚定的战略保障:全方位外交与国防战略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战略思想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2013年1月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显然,习近平把外交国防作为治国理政的战略保障,他对外交国防的谋划统筹是为中华民族谋全局谋长远的战略思想。
1. 坚持和平发展的基础上,推动合作共赢
习近平总书记的外交战略思想不仅仅强调和平发展,他更进一步地推动合作共赢。他认为,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人民应该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为了实现双赢、多赢、共赢的外交新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一带一路”等战略举措,不仅为全球和平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正能量,而且使中国在国际多边舞台上展示了开放、包容、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也为我国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彰显着宏大的眼光、高瞻远瞩的战略思想。
2. 清晰划出和平发展的底线
在坚持和平发展、谋求合作共赢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坚持外交底线,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他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讲话指出,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这两个“决不能”、两个“不要指望”丰富创新了和平发展的外交战略思想,为我国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供坚定保障。
3. 旗帜鲜明用军事实力维护和平
习近平深谙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他指出:“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这就是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8]国防建设方面,他旗帜鲜明地提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牢牢把握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铸牢听党指挥这个强军之魂,扭住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夯实依法治军、从严治军这个强军之基。
可见,习近平总书记的外交和军事战略,既蕴含着我国对外合作、互利共赢的诚意,同时又蕴含着高超、理性的国际战略博弈智慧。这些外交军事战略思想,既为我国和平发展提供了战略保障,也彰显了把握时代大势、驾驭国际关系、维护国家利益的战略视野。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战略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的深刻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值得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学习运用。
(一)学习习近平战略思想的逻辑起点,注重坚持问题导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针对国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进行深入思考,始终把解决影响党和国家全局的现实问题、焦点问题、深层问题,作为治国理政战略的切入点和发力点。习近平明确指出:“我们强调,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9]这体现了其治国理政思想鲜明的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
1.敢于直面难题
在改革问题上,习近平咬定青山不放松,敢于向各种利益集团亮剑;在反腐倡廉问题上,不回避、不躲闪,不容许任何人在法律制度面前搞特殊;在维护国家主权问题上,即使面对强国也针锋相对、寸步不让。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充分展现了直面矛盾迎难而上、勇于担当义无反顾的坚强意志和恢弘气度。
2.善于抓主要矛盾
治国理政千头万绪,但又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分清主次、轻重、缓急,以达到最佳的治理效果。“纲举目张”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推崇的治国策略,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并发展了传统治国思想。“四个全面”作为解决中国社会的突出矛盾提出来的战略布局、战略抓手,深刻把握治国理政规律,始终坚持以通过解决影响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核心问题,来带动一般性、从属性问题和表层性问题的解决和突破,展示了统揽全局、善抓主要矛盾的高超领导艺术。
3.注重研究时代和实践提出的新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落到研究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落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来。”[10]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从经济新常态的论断,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到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部署,都是在研究时代新课题的基础上,“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二)学习习近平战略思想的全面布局,科学统筹工作规划
战略思想要求统筹兼顾,对各个局部统筹安排。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战略思想特别强调全面布局,统筹安排。
1.从战略和全局高度,统筹谋划
习近平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统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统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他同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有系统思维。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各项内容、各类要素相互交织,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坚持系统思考,科学统筹。统筹得好,能够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统筹不好,则会互相羁绊、相互掣肘。
2.强调自上而下整体设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进行的事业,是前人没有进行过的事业,我们仍然要坚持摸着石头过河,但是我们已经积累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经验,所以,我们要把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两者结合,才能够促进其发展。他强调要进行“四梁八柱”的顶层设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亲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国家安全领导小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等等7个领导小组组长,对一系列深层次、交织性、顽固性问题亲自谋划部署、亲自推动督办,这不仅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和国家大局的深层思考和责任担当,而且为促进国家大政方针落地生根创造了一种全新高效的领导模式,有力推动了党、国家和军队建设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
3.着力解决制约发展进程的短板
习近平总书记执政思想最鲜明的一个特点,就是要努力补齐发展短板。反腐倡廉、精准扶贫、军队建设都体现了他通过补齐短板发展全局的战略思想。
(三)学习习近平战略思想的科学预见,努力超前引领发展
科学预见,就是对客观事物发展趋势所作的有科学根据的预测。有预见,才能谋长远。世事如棋局,善弈者谋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工作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而要“身在兵位,胸为帅谋”。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战略思想,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既立足今天的现实,又科学地预见未来、预见趋势,并以此为基础谋划阶段。学习习近平科学预见、谋划过程的战略思想,要求我们具备富有前瞻性的工作思路,超前引领发展。
(四)学习习近平战略思想的高远境界,牢固树立大局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必须牢固树立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
1. 立足高远,正确认识大局
登高才能望远。树立大局意识,要求在深入思考中认识大局。大局具有根本性、趋势性、决定性等特征,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要审时度势,不能片面、孤立和静止地看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能正确认识大局,表现在对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方向性问题上,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因为认清了大局,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前才不被表象所惑,不为局部干扰所动,体现出战略定力。
2.胸怀宽广,自觉服从大局
俗话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党员干部树立大局意识,要求在明确定位中服务大局。毫无疑问,具有大胸怀大境界才会具备大战略和大智慧。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如果总是琢磨个人的功名利禄、满心里都是自己的利害得失,就难以形成战略思想。因此,对领导干部来说,横向方面,要求树立“一盘棋”的思想,不因局部利益而计较得失;纵向方面,要求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态度,不急功近利,无短期行为。
3. 党性坚定,坚决维护大局
树立大局意识,要求在摆正位置中维护大局。与大局意识相伴的是党性和纪律。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每一个党的组织、每一名党员干部,无论处在哪个领域、哪个层级、哪个部门和单位,都要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中央令行禁止。
(五)学习习近平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的价值取向,始终坚定人民情怀
价值取向决定着战略思想的内在品格。习近平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的鲜明价值取向是人民至上,一切为了人民。习近平人民至上的战略思想开创了执政为民至高境界。他说:“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的核心内容,“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人民,必须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习近平以人民利益作为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的核心基点,他强调:“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习近平以人民幸福作为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的终极目标,他说,“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三个关键词明确表达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其治国理政的目标格外强调人民幸福。
可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时刻想着造福人民,解决所有的问题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这既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最大的大局,也是他所有战略思想的最大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这种“人民至上战略思想”, 根源于习近平本人基层经历积淀的至深的人民情怀。从全面小康道路上“一个地区、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到“一个贫困家庭都不能丢下,一个贫困群众都不能丢下”,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每一个民众的深深牵挂。习近平的“人民至上战略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民主体地位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对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的坚守,既是对老一辈共产党人优良作风的传承,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超越。
[1]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5.
[3]习近平.推动全党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EB/OL]. 新华网, 2013-12-04.
[4]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5-01-24.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44.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6.
[7]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16(5).
[8]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72.
[9]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EB/OL]. 新华网, 2013-11-15.
[10]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52.
(责任编辑 胡爱敏)
张爱军,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邮政编码 250100)
D2-0
A
1672-6359(2017)02-00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