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抗日战争史观

2017-01-25 01:52:25李志茗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抗日战争胜利

李志茗

(上海社会科学院 历史研究所,上海 徐汇 200235 )

习近平的抗日战争史观

李志茗

(上海社会科学院 历史研究所,上海 徐汇 200235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战争。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抗日战争纪念活动,不仅采取一系列实质性纪念举措,而且多次发表有关抗日战争的重要讲话。这些讲话虽然场合不同,但始终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观点鲜明,内涵丰富,集中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抗战史观,不仅有新论述、新阐释、新提法,而且指明了深入开展抗日战争史研究的取径方法,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深刻的启示。

习近平;抗战史观;抗战精神;抗日战争研究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战争。这场战争,毛泽东早在全面抗战伊始就称之为“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1]474。1949年后,我国设立了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也会在“逢五”“逢十”的抗战胜利纪念日参加纪念活动,并发表讲话。但真正高度重视抗日战争,并采取一系列实质性纪念举措的应是十八大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其表现首先是以国家立法形式确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将这两个重大日子的纪念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其次是纪念日和公祭日在2014年正式确定后,当年即开展隆重纪念活动,而不是放在“逢五”“逢十”的抗战胜利纪念日举行。第三是2014年7月7日举行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纪念仪式后,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各界代表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伟大胜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大型主题展览”。据新华社报道,这是国家最高领导人首次在“七七”当天参与官方纪念。同年12月13日,我国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习近平等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出席,南京全城默哀。第四是习近平在此前后所发表一系列有关抗日战争的重要讲话,主要有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九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在中日友好交流大会上的讲话、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以及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等。这些讲话虽然场合不同,但始终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观点鲜明,内涵丰富,集中展示了习近平的抗战史观,不仅有新论述、新阐释、新提法,而且对抗日战争的研究进行具体指导,指出了努力的方向。

一、回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过程

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进入近代以后,由于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落伍了,一步步沉沦。特别是由于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入侵,中华民族濒临亡国灭种的境地。日本军国主义通过甲午战争并吞中国台湾和澎湖列岛等领土后,又通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日俄战争攫取了在中国东北南部和京津一带等地区驻军的侵略权益,为扩大侵华战争构筑了前沿阵地。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全境;1937年又蓄意制造七七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日本军国主义的野心就是要变中国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日本军国主义的这一疯狂的侵略国策,给中国人民和广大亚洲国家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极其黑暗的一页。

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侵略,激起中国人民的奋勇抵抗。从那时起,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共赴国难,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千千万万爱国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各界民众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击日本侵略的英雄凯歌,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感天动地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在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自由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北京密云县一位名叫邓玉芬的母亲,把丈夫和5个孩子送上前线,他们全部战死沙场。华北平原上的一个庄户人家写下这样一副对联:“万众一心保障国家独立,百折不挠争取民族解放”,横批是“抗战到底”。这是中华儿女同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怒吼,是中华民族抗战必胜的宣言。

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抗击侵略、救亡图存成为中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的共同意志。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全国人民义无反顾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之中。当时的一篇报纸社评这样写道:“今天南北战场上,是争着死,抢着死,因为大家有绝对的信仰,知道牺牲自己,是换取中华民族子子孙孙万代的独立自由,并且确有把握,一定达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异常惨烈,从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进而发展到战略反攻,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铁骨铮铮、视死如归,奏响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一批抗日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以身殉国的杰出代表。正所谓“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经过长达8年的全国抗战,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宣告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

二、剖析中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原因

习近平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抗日战争,中国胜利。从甲午失败到抗战胜利,历史走过了半个世纪,中国当年是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为什么能够战胜不可一世的日本军国主义、夺取胜利呢?

第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有作为的民族,都以自己的独特精神著称于世。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的一系列抗争,就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历史进程,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升华的历史进程。这种民族觉醒和民族精神升华,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了全新的高度。正如毛泽东所说:“这个战争促进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的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面对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机,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全体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共御外侮,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为尊严而战,汇聚起气势磅礴的力量。中国人民抱定了“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决心,抱定了血战到底、抗战到底的信念,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篇章。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近代以后,中国人民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和民族内部软弱涣散。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和成长起来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捍卫民族独立最坚定,维护民族利益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最勇敢。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战略策略,开辟广大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形势多么险恶、战争多么残酷,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同各爱国党派团体和广大人民一起,共同维护团结抗战大局。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引领着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成为夺取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人民群众是战争胜利最深厚的伟力。中国共产党坚持动员人民、依靠人民,提出和实施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广泛开展伏击战、破袭战、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游击战的战术战法,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指挥的正面战场协力合作,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局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全民族抗战的胜利,是全体中华儿女的荣光!

第三,得益于友邦及国际友人的帮助。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进程中,苏联、美国、英国等反法西斯盟国为中国人民提供了宝贵的人力物力支持。朝鲜、越南、加拿大、印度、新西兰、波兰、丹麦以及德国、奥地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日本等国的反法西斯战士直接参加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我们不会忘记给予中国人民道义和物质等方面支持的国家和国际友人,不会忘记在南京大屠杀和其他惨案中为中国难民提供帮助的外国朋友,不会忘记同中国军队并肩作战、冒险开辟驼峰航线的美国飞虎队,不会忘记不远万里前来中国救死扶伤的白求恩、柯棣华医生等外国医护人员,不会忘记真实报道和宣传中国抗战业绩的外国记者,不会忘记在中国战场上英勇献身的苏军烈士,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各国人民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作出的宝贵贡献!

三、揭示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在一系列讲话中,习近平都会强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这些:

第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中国人民用自己的顽强奋战和巨大牺牲,迫使日本归还甲午战争以后从中国窃取的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神圣领土,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从此,再也没有侵略者可以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肆虐。

第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从一开始就具有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的重大意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战火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0亿人口卷入其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展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对日本侵略者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战略上策应和支持了盟国作战,配合了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行动,制约和打乱了日本法西斯和德意法西斯战略配合的企图。中国作为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重大贡献,使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1945年4月,中国同美国、英国、苏联共同发起旧金山会议,共商建立联合国。随着联合国宪章正式出台,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赢得了崇高的民族声誉。

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经历抗日战争锤炼的中国人民,更加坚定了对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追求。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才能真正实现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改造旧中国、建设新中国的主张,代表了中国人民根本利益。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继续奋斗,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进而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古老的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历史征程。

第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历来具有不畏强暴、敢于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压倒的英雄气概。面对极其野蛮、极其残暴的日本侵略者,具有伟大爱国主义精神的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凝聚起了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空前斗志,坚定了抗日救国的必胜信念。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第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经过8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付出了伤亡3500万人的沉重代价,用生命和鲜血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伟大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抵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彻底洗刷了近代以后中国屡遭外来侵略的民族耻辱,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争取独立自由史册上可歌可泣的一页,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饱经沧桑的一章,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场战争,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做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四、总结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宝贵经验

习近平指出: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但世界仍很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我们要以史为鉴,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

第一,要铭记历史。血的教训不能忘却。那些惨无人道的侵略行径,那些血雨腥风的战争场面,那些令人发指的屠杀罪行,那些在战争中不幸死亡的几千万无辜生灵,都铭记在人类的史册上,都铭记在人类的心中。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不容置疑,几千万人为独立、自由、和平付出的牺牲不容否定。否认侵略历史,是对历史的嘲弄,是对人类良知的侮辱,必然失信于世界人民。历史会逐渐久远,但历史的启迪和教训,不管承认不承认,永远就在那儿。无论是当年勇敢抗击侵略的国家还是当年发动侵略战争的国家,无论是经历了那个年代的人们还是在那个年代以后出生的人们,都要坚持正确历史观,牢记历史的启迪和教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大家来共同珍爱和平、维护和平,让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让各国人民永享太平。

第二,要缅怀先烈。在波澜壮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千千万万的抗战英雄抛头颅、洒热血,为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为铸就伟大的抗战精神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些抗战英雄,都是民族英雄,在他们身上,充分展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他们是国家的荣光,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他们建立的不朽功勋!“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第三,要自我发展。近代以后中国落后挨打、受人欺辱的历史教训刻骨铭心。一个民族只有自强,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自立。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历程,最终靠的是发展。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前进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不断为中国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第四,要开创未来。历史无法重来,未来可以开创。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偏见和歧视、仇恨和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世界各国应该共同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积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无论发展到哪一步,中国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永远不会把自身曾经经历过的悲惨遭遇强加给其他民族。中国人民将坚持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坚决捍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努力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五、提出深入开展抗日战争史研究的取径方法

习近平指出,长期以来,对抗日战争史的研究,党史部门、军史部门、高等院校、社科研究机构等单位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宣传文化部门和社会各界也做了很大努力。但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相比,同这场战争对中华民族和世界的影响相比,我们的抗战研究还远远不够,要继续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那么如何深入系统研究呢?

方法论方面,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要坚持正确方向、把握正确导向,准确把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主流、本质,正确评价重大事件、重要党派、重要人物。要从总体上把握局部抗战和全国性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等重大关系。

资料方面,要更多通过档案、资料、事实、当事人证词等各种人证、物证来说话。要加强资料收集和整理等基础性工作,全面整理我国各地抗战档案、照片、资料、实物等,同时要面向全球征集影像资料、图书报刊、日记信件、实物等。要做好战争亲历者头脑中活资料的收集工作,抓紧组织开展实地考察和寻访,尽量掌握第一手材料。

时段方面,不仅要研究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八年的历史,而且要注重研究九一八事变后十四年抗战的历史,十四年要贯通下来统一研究。

实施方面,要加强国家层面的统筹协调,按照“总体研究要深、专题研究要细”的原则,制定中长期规划和具体工作方案,确定研究重点和主攻方向。要整合全国学术机构和研究队伍,协调各地党史、军史、档案、政协文史资料、地方志、社科院、高校等部门和机构的力量,扶持民间研究,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国际等领域对抗战进行系统研究,推出高水准的权威专著和通俗读物。有关部门要加强指导和协调,国家社科基金、出版基金要把抗战研究纳入重点资助范围,加大支持力度。

普及方面,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阐释和主题教育活动,使全国各族人民牢记由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牢记中国人民为维护民族独立和自由、捍卫祖国主权和尊严建立的伟大功勋,牢记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伟大贡献,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要加强抗战遗迹保护开发,发挥各类抗战纪念设施作用,为开展抗战研究、展示研究成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阵地。要推动国际社会正确认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加强抗战研究的国际学术交流。要推动海峡两岸史学界共享史料、共写史书,共同捍卫民族尊严和荣誉。

六、习近平抗战史观的价值和启示

以上从五个方面摘录了习近平有关抗日战争系列讲话的主要内容,不难看出他的讲话始终贯穿着“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个主题,立意深远,着眼全局,值得深入思考。这里仅拈出其中涉及抗日战争研究的内容,谈点粗浅认识和体会:

第一,抗日战争研究是基于时代特点和国内外新形势的战略需要,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这场战争并未完全成为历史,至今还影响着许多国家。国际上,仍有少数人罔顾铁的历史事实,一再否认甚至美化侵略历史,破坏国际互信,制造地区紧张,需要用史实发言,让历史说话;国内,尽管中国日益走向繁荣富强,但还要进行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第二,我国的抗日战争研究仍存在许多不足。诚如学者所言,一方面“中国学界始终没有拿出建立在可靠的交战各方档案文献史料基础上,可以让中日及国际学界信服的战史研究著述”,“许多史实和数字明显失真”。另一方面,“人们非常强烈地想要知道这场持续了八年的中日战争到底是怎么打的,为什么在正面作战中国、共军队始终不是日军的对手,为什么中日交战中方总是伤亡惨重的一方,原因何在? 国、共、日三方军队在军事思想、战略计划、作战指挥、部队协同、组织系统、装备火力、后勤补充、兵员配备以及单兵素质方面,具体有哪些异同和差距;在双方实力相差极大的情况下,国、共两方究竟谁打得好一些,哪些战役或战斗打得好些,哪些时段打得好些,哪些部队打得好些? 打得好些的具体原因是什么,是战略方针计划问题,是统帅部指挥问题,是前方作战将领的能力问题,抑或是某些部队装备、训练、战斗力和士气相对强些?”[2]因此,开展抗战研究,必须加强规划和力量整合,加强史料收集和整理,贯彻“总体研究要深、专题研究要细”的原则。

第三,抗日战争研究必须具有全球眼光和视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七七事变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由此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所以,应该运用整体史、跨国史等方法展开多元研究、比较研究,加强国际学术对话,推动国际社会正确认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四,抗战历史应由海峡两岸学者共同书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奋起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战争,国、共两党都深度参与其中,但由于双方政治上的矛盾斗争,以及后来两岸的长期分裂,致使双方的抗战研究各行其是,政治性较强,不仅存在观点和论述的分歧,而且相互交流也不够深入,没能取长补短,消除误解和歧见。为共同捍卫民族尊严和荣誉,海峡两岸学界应加强交流沟通,共享史料、共写抗战史书。

第五,要做好抗日战争研究的成果转化与普及工作。抗战历史既是国内外学术研究的显学,也是公众关注的热点。相关的研究成果很多,但一些优秀的严肃作品流传有限,反而是一些哗众取宠、故弄玄虚的东西借助网络、新媒体到处扩散,混淆视听。因此,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阐释和主题教育活动,解疑释惑,向社会大众普及客观准确的抗战史知识。外宣方面,要加大中国抗战研究成果的译介力度,增进国际学术交流,让国际社会能听到中国好声音,读懂中国好故事,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有较好的了解和认同。

上述这些深入研究抗战历史的路径方法,翔实具体,可操作性强,不仅能够推进抗战史的研究,而且适用于历史学科其他各领域。如果各领域举一反三,结合自己的特点深化研究,一定可以推动历史学科的繁荣发展。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杨奎松.抗日战争研究理应重视战争史研究[J].抗日战争研究,2016(01).

【责任编辑赵春】

On Xi Jinping's Views on the History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LI Zhiming

(Institute of History Studies, Shangha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Xuhui, Shanghai 200235)

The victory of the Chinese People's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marked the first full victory of the Chinese nation over foreign aggression since modern times.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Xi has given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War, holding commemorative events and giving important addresses around the topic of the War on various occasions. These substantial remarks embody Xi's distinctive views on the history of the Resistance War. The new propositions, expositions and expressions in them have offered an approach to in-depth studies on the history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nd are of great and insightful significance.

Xin Jinping; view on the history of the Resistance War; spirit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studies on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D231

A < class="emphasis_bold">文章编码号

号】1674—0351(2017)04—0042—06

2017-07-10

李志茗,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猜你喜欢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抗日战争胜利
坚持就是胜利
环球时报(2022-04-02)2022-04-02 17:16:43
坚持
十九大胜利召开
岷峨诗稿(2017年4期)2017-11-25 10:35:17
让听课高效起来——以《抗日战争》为例
抗日战争(第一卷)
学习月刊(2015年15期)2015-02-27 00:53:26
胜利
娃娃画报(2009年5期)2009-06-12 05:18:34
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
军事历史(1995年4期)1995-08-21 02:18:14
略论抗日战争时期的精兵简政
军事历史(1993年1期)1993-08-21 06:10:38
“七七”全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
军事历史(1987年3期)1987-01-18 08:15:01
略谈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
军事历史(1985年2期)1985-08-21 02:4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