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论播音主持创作中的艺术思维方式

2017-01-25 01:38:02胡培茂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形象思维类节目艺术创作

胡培茂

初论播音主持创作中的艺术思维方式

胡培茂

播音主持是一项艺术创作,是一项复杂精细的创造性劳动,需要创作者在艺术特有的创作思维的指导下,完成理解、感受、表达、调整的全过程。艺术思维对播音主持创作起到了统领、驾驭的重要作用。艺术思维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灵感思维在播音主持创作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不同的节目类型和节目内容中,思维方式经常交叉运用,发挥不同作用。

播音主持创作;艺术思维;播音主持思维;艺术创作

艺术思维方式通常是指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所运用的一种特殊的感知、分析事物的方式方法。一般分为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灵感思维三种。播音主持艺术创作,是以有声语言创作为主要手段,以副语言和其他方式共同协助完成的一种艺术创作形式。在创作中,创作者为完成稿件(节目)也需要运用多种艺术思维方式,来调动、整合自身的情感、逻辑、语言,达到“以声传情、以情感人、声情并茂、情理结合”的传播效果。因此,我们有必要探究播音主持创作中的艺术思维方式。

一、艺术思维在播音主持创作中的表现

(一)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艺术创作中运用最多的一种。它主要通过人的感觉器官直接获取事物的感受,以直观性、整体性、形象性为主要特征。它在播音主持创作中表现在各个过程中。

1.创作前的准备时。在面对播音主持创作的依据——稿件(包括全文稿、半文稿、无文稿),我们首要做的是唤起与稿件相同或者相似事件的记忆的感觉或画面,这就需要形象思维。如,面对一篇烹饪内容的稿件,创作者就应该按照稿件描写的步骤,想象出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景,把原本只是文字的素材转换成形象生动的画面。再把一幅幅画面完整连贯的串联下来,在头脑中“过电影”,并置身其中,唤起相应的情绪感受。

2.正式创作时。经过创作前的准备工作,面对话筒、摄像机或者现场观众,进入正式的创作现场,同样离不开形象思维。如在文学作品朗诵时,朗诵者需要“想象丰富,情感充沛”;纪录片解说时,创作者需做到“眼前有画面,耳畔有音乐”;综艺娱乐节目主持时,需要“感同身受,以情感人”;新闻播报及新闻节目主持中,也需要创作者对新闻事件的“态度要鲜明,情绪要恰切”。在访谈中,与不同嘉宾的对话,要感觉到对方的情绪变化;在电视节目录制时,创作者的风格基调还要与现场的灯光、布景、道具相协调,这都要求创作者本身具有较高的形象感知能力。

3.创作后的反馈。在播音主持创作完成后,主持人会或多或少的接受领导、同行、评论家、受众的评价。除专家以外,其他受众大都是用各自的语言体系描述自己的感受。如“我觉得有点儿土气”、“我觉得速度有点快(慢)了”、“我感觉可以再高亢(激动)一些”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创作者需要运用形象思维去想象接受者心中所期待的那种感觉是什么“样子”的,然后采纳受众的正确意见,设法去满足接受者的合理要求,以达到提高传播效果。

(二)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依靠分析、推理、判断来认识客观事物及其概念、关系的,主要以严密性、层次性、间接性为主要特征。其在语言艺术创作的素材选取、结构设计、词语提炼、句式调整、修辞修饰、主题提炼中运用很广。播音主持创作是以有声语言为主要创作手段,创作者需要有缜密的逻辑思维。不同的作品,由于形式、目的、内容的不同,逻辑思维的地位作用、运用程度也有所不同。

1.在不同创作依据下播音主持创作依据是稿件。稿件分为全文稿、半文稿、无文稿(腹稿)。相比全文稿和半文稿,无文稿有时连主题都没有,仅给出一种情境,或一种感觉,这时创作者需要积极主动构思语言,特别是在即兴口语时,逻辑思维能力就更为重要。

2.在不同内容类别中播音主持创作的节目类型大体上可分为新闻类、社教服务类、综艺娱乐类三类。新闻类节目要求语言简洁,信息量大,表意精准,往往专业名词,书面语和长句较多,因此对逻辑思维的要求较高。综艺娱乐类节目稿件和语言一般通俗易懂,口语较多,短句为主,结构简单,因此对逻辑思维的要求相对较低些。社教服务类节目下可分为气象节目、教育节目、交通节目、情感节目等,每一小类对逻辑思维要求的程度有所区别,但整体介乎新闻类之间和综艺娱乐类节目之间。

此外,同一大类节目中,对逻辑思维的运用和要求也有不同。如同样是新闻节目,时政新闻类要观点正确,逻辑清晰,分寸恰切,语言传神,要求最全最严。经济新闻类主要是对数字及变化趋势要求较高,民生新闻类则主要把握好事件来龙去脉即可。同一类节目的不同形式亦是如此。播报式相较简单、议论式适中、访谈式因为有两个以上的人物,更难于控制,因此对逻辑思维的要求也就更高。

(三)灵感思维

灵感思维是一种顿悟,一种在长时间苦思冥想却摸不着道的迷茫之时,头脑中倏然灵机一动一闪而过的某种方法、某个词语、某个片段、某种感觉……这就像步履艰难地行进在沙漠里意外的遇到了天赐的甘露,极其难得而珍贵。其实,播音主持创作大都准备时间很短,甚至匆匆一瞥就得开始,因此灵感思维会常常用到。比如,敬一丹在主持“一丹话题”时,有一期节目叫《教师流失》。编辑原本准备的是一套常规的结束语,但当在现场录制时,敬一丹看到在一望无垠的沙漠中有一片绿洲,顿时一个想法油然而生。她面对镜头,由衷地说出了下面这一段话:

“我想起小的时候,第一次听到“流失”这一词是在一部科教片里,记得那部科教片是记录泥石流的,伴随着泥石流爆发的可怕的画面,我第一次听到了“流失”这一词,从此,一听到这个词,似乎就有一种不祥之兆。那么眼前的教师流失对教育来说恐怕也不是一个好兆头,土壤流失了,秧苗怎么办;教师流失了,教育怎么办。今天教育搞不好,明天我们的经济又将怎么样呢?冰心老人曾经痛心疾首地说,我们不能坐视堂堂中华民族在21世纪变成文化的沙漠。我想,有的沙漠恐怕也是由绿洲一点一点变成沙漠,绿洲一点一点流失,于是就成了沙漠,从这个意义上说,眼前的教师流失是不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信号呢?”[1]

二、不同思维方式在播音主持创作中的关系

我们在进行播音主持创作时,通常采用多种艺术思维方式交叉混合使用。几种艺术思维方式的地位作用是不同的。

(一)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分别在不同创作条件下占主导地位

1.在抒情性、直观性创作条件中,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形象思维以情感人,因此在抒情性语言创作和直观性创作环境中,形象思维占主导。因为无论是创作素材的形象可感,作品要求的声情并茂,还是艺术接受的感人心脾,都围绕着情感、情绪、声音、画面等形象性认知展开。比如著名播音员方明在1997年播送的长篇通讯《在大海中永生——邓小平同志骨灰撒放记》时大气磅礴、一气呵成,充满了对邓小平同志沉痛的追悼眷恋和热情的讴歌赞颂之情。这说明形象思维占有主导地位。

2.在论证性、说明性创作条件下,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播音主持创作中,主题、层次、基调的区分和把握,内在语的明确与揭示,以至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的处理方式,对比的程度,句段篇章的构思,和与接受者之间关系的把握等,都需要创作者理性思考、认真分析。这尤其体现在新闻类节目、评论类节目、重大会议活动文件宣读等类型作品中。播音艺术家夏青曾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庄严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在1976年毛泽东主席逝世时播送《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其中的并列、递进、承接、转折关联甚多,且分寸微妙,要将其关系一一捋清,还要有条有理的播报出来,让接受者能够听懂、易于听懂,这其中需要相当高超的逻辑思维才能做到。

3.创作者本人的思维方式。播音主持创作思维方式是建立在创作者本人平时的思维方式的基础之上的,创作时会习惯性较多地使用生活中常用的思维方式。如,齐越和夏青二位都是造诣深厚的播音艺术家,但一个风格雄浑豪放,一个风格严谨端庄。当他们播送毛主席的诗词时,都体现出了主席诗词大气磅礴的风格,不同的是一位雄浑豪放中体现出磅礴的气势;另一位则在严谨庄重中体现出宏大的气魄。原因就在于前者偏重形象思维,后者偏重逻辑思维。

(二)从整体来说,形象思维在播音主持艺术创作中运用更多更广更重要

尽管在不同播音主持艺术创作中,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分别占有相对主导地位。但从全面整体上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或者说形象思维运用更多更广,也更重要。因为从感受顺序上说,形象思维一般更为领先。

对于抒情性作品是如此,评论类、思辨类、新闻类作品是不是如此呢?答案是肯定的。当创作者在面对一篇新闻类或评论类稿件准备进行创作的时候,首先对稿件内容作出的反应是或肯定或否定、或赞扬或批判、或惊惧或担忧的态度情绪上的变化,这种情绪态度上的变化其实就是一种形象思维。此外,在创作时,创作者也先想到声音和画面样态。比如我们在播送评论员文章时,就会自觉不自觉地试一试是用什么样的声音位置好。因此,从创作者的角度而言,创作时一般形象领先。

从传播目的来看,形象思维的运用更重要。我们的传播媒介有很多种,文字长于叙事拙于抒情,声音画面则反之,加上播音主持艺术传播以即时性、一次性、短时性为主,这都使得播音主持艺术创作中要减少内容要素、降低内容难度、突出形式表现。这样就造成了人们获取重要详细深刻信息内容通过报纸或网络上的文字版面,而通过播音主持来感知态度、情感。甚至就是说,我们有时听新闻,不是为了听具体的新闻要素,而是听一种感觉。所以作为创作者,也是通过各种方式方法,传递鲜明生动的内容,这要求创作者始终保持积极的形象思维。

(三)灵感思维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不论是哪种类型、哪种形式的播音主持艺术创作,都可以甚至希望创作者能够发挥出自己的灵感思维,创作出令人经久难忘的神来之笔,哪怕只有一点儿或一瞬间。就像汪涵早期在主持一档综艺节目时,灵感一闪现创作出“奇志碰大兵,有理说不清”这样精彩的串词;就像海霞在主持《现在播报》时结束前那一抹抬头侧身微笑,留给人们美好的回忆;就像白岩松在《岩松看日本》的结束语中说道的:

“在我结束了今天的采访,即将走出靖国神社大门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就在靖国神社大门的正对面,就是‘东京理科大学’这六个大字,其中,这个‘理’字深深地触动了我。任何一种历史观都应该讲理,有道理,有理性,因为我们所有人都信奉一句话: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2]

这样深入浅出意味深长的话语,完全是灵光乍现。有了这一点儿,播音主持艺术创作便会充满生命活力。

三、艺术思维获得与强化方法

播音主持艺术创作是一项高度精细复杂、充满挑战的艺术创作活动,需要创作者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在陌生的环境和较大的压力下,保持松弛的状态,积极快速思考,轻松自如乃至超常发挥再现出生活化的情景。这少不了熟能生巧的发声和形体技巧,更离不开多种艺术思维能力。作为一名播音主持艺术创作者,应争分夺秒只争朝夕训练自己的艺术思维,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一)提高艺术素养

艺术思维源于生活思维,高于生活思维。创作者在平时就要根据不同的播音主持艺术创作思维要求,分门别类、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形象思维需要提高创作者自身感官感受能力即“看、听、嗅、味、感”的发现能力。逻辑思维从“分析与综合、分类与比较、归纳与演绎、抽象与概括”几方面着手。灵感思维的基础来源于日常积累。

(二)扩大知识储备

思维能力的提升与知识储备的增加成正比例关系。创作者要有意识地从生活中、书籍中、交谈中等各方面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量,体悟其中情感,分析其中逻辑。

(三)勤于实践锻炼

播音主持创作是一种需要投入全身心的脑力体力综合工作。我们需要训练思维和身体的完美配合,使之达到和谐匹配,天衣无缝。更为重要的是,灵感思维也正是在一次又一次实践锻炼中生发、捕捉、完善、统一的。所以,创作者定要勤于实践锻炼。

[1]吴郁.主持人语言表达技巧[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

[2]白岩松.行走在爱与恨之间[M].北京:京华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 丛文娟)

胡培茂,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 (邮政编码 100029)

J903

A

1672-6359(2017)03-0122-03

猜你喜欢
形象思维类节目艺术创作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中国藏学(2022年1期)2022-06-10 05:56:34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形象思维中疏与密的处理
中华诗词(2019年11期)2019-09-19 09:05:20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
西部大开发(2017年8期)2017-06-26 03:15:56
丰富艺术创作
西部大开发(2017年8期)2017-06-26 03:15:54
创意也爱“形象”——形象思维法
发明与创新(2016年6期)2016-08-21 13:49:34
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提问艺术
新闻传播(2016年12期)2016-07-10 08:19:50
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
新闻传播(2015年21期)2015-07-18 11:14:21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辑的几点思考
新闻传播(2015年8期)2015-07-18 11: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