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权观及其实践探析

2017-01-25 01:38李小红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人民共和国苏维埃工农

李小红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权观及其实践探析

李小红

以改造社会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便把建立什么样的国家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来考虑,并对此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中国共产党早期国家观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思想过程,即从一开始对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向往逐渐转向结合自身实际考虑建国方案。但大革命轰轰烈烈地失败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即各革命阶级联合政府的理想破灭了。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状况重新加以审视,以尽快找到实现重建国家政治理想的新道路。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权观

以改造社会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便把建立什么样的国家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来考虑,他们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围绕自己理想的国家类型形成了自己的国家理念,并对此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中国共产党早期国家观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思想过程,即从一开始对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向往逐渐转向结合自身实际考虑建国方案。但大革命轰轰烈烈地失败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即各革命阶级联合政府的理想破灭了。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状况重新加以审视,以尽快找到实现重建国家政治理想的新道路。

一、构建苏维埃共和国

大革命的失败,无疑给共产党人一次沉重的打击,在这一紧急关头,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八七会议”。“八七会议”制定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路线和方针、政策,既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同时也对党内的右倾错误进行了坚决的纠正。但中国共产党人从宣布退出武汉国民政府到放弃“左派国民党”的旗帜,再到后来打出苏维埃的旗号独立地领导土地革命,进行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这期间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据现有的史料来看,至迟1927年8月中旬起,中国共产党人开始考虑是否组建苏维埃的问题。8月14日,中共中央发表告民众书,号召工农民众在共产党与革命的国民党旗帜下拿起武器,一同创造“工农平民的独立的中华共和国”。8月20日,毛泽东在以中共湖南省委的名义写给中央的信件中,明确主张“响应国际号召在中国立即实行工农兵苏维埃”。[1]9月19日,中共中央在临时政治局会议中提出“现在的任务不仅宣传苏维埃的思想,并且在革命斗争新的高潮中应成立苏维埃。”[2]以上表明,中共中央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已经明确提出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的政权思想,并把这一思想付诸实践之中。

中共中央决定在湘鄂赣等省份举行起义,以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设“工农得谟克西专政的革命政权”,[3]即工农民主专政政权。我们从秋收起义的纲领中也能看出苏维埃共和国思想的延伸。其纲领规定:“(一)省的党组织同国民党完全脱离;(二)组织工农革命军;(三)除了大地主外也没收中小地主的财产;(四)在湖南建立独立于国民党的共产党的政权;(五)组织苏维埃。”[4]也就是要抛弃国民党领导,打出共产党自己的旗帜,组织起工农革命军,独立地领导革命,同时开展土地革命,没收地主土地,组建苏维埃政府,实现共产党领导和掌握革命政权的局面。11月的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对苏维埃问题作了较多的讨论,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的现状及革命的性质和前途等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苏维埃的口号与工农政纲”这一主题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对苏维埃制度建立的重要意义、苏维埃的基本纲领及政权构成主体和领导等问题进行了讨论。12月7日,根据中央的指示,广东省委召开了广州工农兵苏维埃代表会议,并选举产生了执行委员会作为其最高权力机关。1928年召开的中共六大也在规定中国现阶段革命的中心任务时明确提出要“建立工农兵代表会议(苏维埃)的政权”。[5]各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工农民主政权的创立和建设的过程,也是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思想的实践与发展过程。

随着“朱毛”、方志敏式的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苏,中国共产党此后又相继创建了一系列革命根据地,如鄂豫皖、湘鄂西、川陕等,各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也同时进行,中国革命前途一片欣欣向荣,建立中央政权也就有必要了。1930年7月,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政治秘书处提出要在湘鄂赣区域成立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共产党人对此表示接受,并于9月在六届三中全会的决议案上通过了这一决议。[6]次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顺利召开,由此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并颁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明确规定根据地的政权是工农民主专政性质的,在这一情况下,饱受摧残的中国人民在历史上第一次当家做了主人。至此,苏维埃共和国建政思想得到了具体的实践。显然,“一苏大”时的工农共和国的口号是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制定的,苏维埃中央政府这种工农民主专政的性质,使得它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让人民当家做主的政府,也成为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的雏形。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对我党组织和领导人民参与革命战争、反对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及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等方面,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积极的作用,党在这一过程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对建立苏维埃共和国这一构想,从开始的小规模宣传到最后实现目标,经历了一个缓慢的渐进过程。党在把这一构想提上议事日程之后,并没有立即付诸实施,而是经历了一个实质性的准备阶段,在规定了基本原则和完成了整体设计之后才将其变为现实。

但是,中国共产党苏维埃运动是在共产国际的苏维埃战略的影响下启动的,党的苏维埃共和国建设方案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共产国际的影响。同时,由于“左”倾错误在中共中央占统治地位,中国革命再次遭受了严重的损失。中共中央没能粉碎蒋介石的第五次“围剿”被迫放弃中央苏区转移。此时的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只不过是名义上的罢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国内的矛盾发生变化,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国内最主要的矛盾,而“左”倾错误下的中共中央没有认清这一国情,继续套用、照搬苏联模式,直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后,中国革命才燃起了新的希望。伴随着国内矛盾的变化,建政思想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二、构思苏维埃人民共和国

在民族革命战争的大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重建国家有了新的目标模式,即从“苏维埃工农共和国”转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

建立苏维埃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主张,首先出自于瓦窑堡会议决议:“苏维埃工农共和国及其中央政府宣告,把自己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把自己的政策,即苏维埃工农共和国的政策的许多部分,改变到更加适合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变中国为殖民地的情况。”从工农到人民一词,显然是从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角度为出发点的。当然,人民共和国的提出也是在共产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策略的影响下以及中国共产党作出的一系列政治策略的变化的连锁反应,但最主要的是为了适应国内形势和阶级关系变化的结果。“九·一八”事变至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迅速上升,国内阶级矛盾居于次要地位,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在国内政治生活中的位置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由于国民党统治集团一度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中共内部自身又存在关门主义等问题,因而党领导人只是一般意义上地讨论了民众政权、工农商学兵联合等口号,而没能及时根据形势的巨大变化制定相应的、切实有效的对策。1934年之后,随着形势的日益恶化,这种情况开始发生转变。面对华北日益吃紧的战事,党中央接连发出了告全国民众书和党内紧急通知,提出民众要组织起来,为开展反日统一战线而斗争,号召中国人民“不为政治倾向,不分职业与性别,都联合起来,在反帝统一战线之下,一致与日本和其他帝国主义作战”。[7]

人民共和国有其独特性:首先,在政治上,它扩大了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中的反日人士以及国民党反日爱国军官等都包括在“人民”之内了;其次,在经济方面,它采取了更加有利于民族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最后,在外交方面,它采取了较为灵活的方式来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人民共和国不仅选择继续同苏联保持友好的关系,不失时机地与之发展合作抗日关系;而且它明确表明,对于同情和支持中国抗日运动或者对中国的抗日运动保持中立的国家和民族,人民共和国都是愿意与它们结成友好的伙伴关系的。

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并不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建国方案,它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在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下中国民族矛盾及其阶级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后作出的反应,同时也是在党刚刚结束长征还未稳住脚跟的时候作出的重要决策。这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棘手的问题。其一,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建立的目的是出于形成、扩大及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种为了应对时局的变化所制定的建国方案表现出来一种鲜明的政治功利性,它缺乏建国纲领应有的意味,对于一般建立国家应该做出回答的问题如机构的设置、决策及运作的方式等几乎均没有涉及,而只是在原有模式的基础上加以延续。其二,酝酿成立苏维埃人民共和国的时间过于短暂,这使得共产党人没能将各方面因素考虑进来,因而没能最大限度地反映民族革命战争的要求。又因其存续的时间也极为短暂,共产党人也没来得及对人民共和国的全貌进行详细的描绘进而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

1936年8月以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的方案便被搁置在一旁,但这并不表明它已经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实际上,在陕甘宁边区及后来建立的各个抗日根据地,都还依稀能感觉到它的影响;甚至于解放战争后成立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确立的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工农群众的主体地位等思想也都来源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的构思中,就连二者的名称“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亦极为相似。因此,尽管“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只是中国共产党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过程中闪现出的建国思想的一个片段,它依然在国家的建政思想及实践探索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同时为民主共和国建政方案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三、提出民主共和国方策

民主共和国方策是在国共关系有所改善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准备同国民党进行第二次合作的过程中提出来的。

华北事变后,日军更进一步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国民党人因利益不同程度的受损,其内部主张开始发生变化,出现了要求抗日的呼声,南京政府的政策也有所变动,中共开始主张逼蒋抗日,在与张学良接触后,开始主张并确立了联蒋抗日的方针,同时国内抗日救亡运动高涨,基于上述系列多维变化,中共政策也作出了实质性的转变,即由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向民主共和国转变。这一转变的目的是建立包括国民党在内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在是中国今日之必需,我们用以代替苏维埃口号的民主共和国是在这种基础上提出来的”。[8]

首次提到“建立民主共和国”这一要求的是毛泽东,他是在1936年7月16日同斯诺的一次谈话中提出的。随后不久,共产国际执委会向中共中央提议,“最好由中国共产党发表声明,主张建立统一的中华全国民主共和国”。[9]8月25日,在《中国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中毛泽东再次提到“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中华民主共和国”的口号。中共中央后来通过的《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等决议中都再三阐述了建立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观点,从抗日与民主这两个角度强调提出民主共和国口号的必要。[10]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中国共产党民主共和国方案的进一步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1937年2月,中共中央在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致电国民党,明确表示只要国民党同意并实行一致抗日的方针,中国共产党愿意接受国民党提出的将工农政府和红军更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和“国民革命军”的要求,并表示愿意接受南京中央政府和军事委员会的指导。随后,根据国民党的回复,陕甘宁边区进行了一系列更名改制的工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驻西北办事处改名为陕甘宁特区政府,苏维埃制度则改为民主共和制。1938年,毛泽东对民主共和国的由来及其性质、成分和前途等做了一个详细的阐述。可以看出,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到民主共和国有了诸多实质性的转变:第一,从社会经济方面来看,民主共和国是一个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国家;第二,在政治上,民主共和国的施政纲领是孙中山先生所制定的新“三民主义”,它也同一般资产阶级国家一样实行了普选制和议会制等制度;第三,民主共和国有些类似于美国的联邦制,即出现中央政府与特区政府并存的政治格局,中央具有领导全国的权力,特区在一定程度上又保持相对独立性;第四,“民主共和国将一直持续到民主革命基本任务彻底完成并有其阶段性。”[11]

可见,民主共和国方策不仅是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基于共同的利益制定的建国纲领,也是战后解决建国问题的战略考虑。中共主张的民主共和国并不是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华民国,从国家构想的内容看,民主共和国是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在内的一切支持抗日的阶级所组成的国家,它的这一建政思想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产生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四、结 语

从苏维埃共和国到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再到民主共和国的思想转变过程其实质也是中共中央从反蒋政策、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政策的转变过程,总的来说,中国共产党的建政思想及其实践都是基于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虽然其中某些政策有“左”的倾向,也有照搬苏联模式的做法,但中国共产党对于这些建政思想的考虑与设计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以及后来的建国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3]中央档案馆.秋收起义(资料选辑)[Z].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16.11.

[2]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册)[Z].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370.

[4]【美】埃德加·斯诺.西行漫游记(原名:红星照耀中国)[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140.

[5]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4册)[Z].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360.

[6]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6册)[Z].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286.

[7]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0册)[Z].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201.

[8]毛泽东.国共两党统一战线成立后中国革命的迫切任务[J].解放周刊,1937(18):17.

[9]马贵凡.苏联新发表的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档案文件(之二)[J].中共党史研究,1988(2):86.

[10][11]潘焕昭.中国共产党建国思想研究[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120.132.

(责任编辑 马树颜)

李小红,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邮政编码 300350)

D231

A

1672-6359(2017)03-0017-04

猜你喜欢
人民共和国苏维埃工农
苏维埃运动在湖南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想着政权哪里来 记得前人为初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称考论
朱德:“抚育部曲亲如子,接遇工农蔼如风”
对“人民共和国”的审视思考
那些年他们这样迎国庆
川陕苏维埃铜币伪品现状分析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和土地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