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者,顶也。本指屋栋的顶点,有顶端、最高点之意。
南极是地球最南端的一片神奇大陆,遥远、神秘,为皑皑冰雪所覆盖,充满着自然的野性,吸引着人类好奇的目光。南极是平均海拔最高、淡水储量最丰富、蕴藏矿物最多样的大陆;磷虾、海豹、企鹅、鲸鱼,在那片海域自由游弋,世代栖息繁衍;冰架、冰山、冰河,构建了千年不化的白色王国,编织着冰洁世界的神话。
南极,从来不缺少刺激探索者的元素。
人类很早就在关注这片极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等人就推测,在地球的南端,应该有一片未知的土地。虽然当时还没有人去过甚至知道南极的存在,但凭借奇幻的想象,在古老的地图上,人们已经标注了那里混沌的模样。
从19世纪开始,俄罗斯人别林斯高晋、法国人迪尔维尔、英国人沙克尔顿等探险家,冒着生命危险,克服千难万阻,穿越茫茫冰海,先后到达了这片雪原之地,证实了古希腊人的伟大想象力。到19世纪末,更多探险家驾驶着帆船去寻找南方大陆,续写了“帆船时代”的传奇。1911年年底,南极探险到了一个高潮,挪威人罗阿尔德·阿蒙森、英国人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以打赌的形式,你追我赶,先后到达了南极点。那些以探险者名字命名的海洋、岛屿、高原、海湾、山峰等,是对探索者最好的礼赞与缅怀。他们充满智慧和勇气的探索精神,至今仍散发着人性光辉,激励后人继续奋勇前行,构成了独有的南极探险“英雄时代”。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对南极开启了全方位的关注与研究,甚至由此引发了关于南极领土归属的争议。英国、新西兰、德国、法国、挪威等国家对南极洲提出主权要求,冰封万年的平静大地笼罩上国际纷争的阴影。但理性最终战胜了贪婪与冲动,和平利用、相互合作成为最终选择。1961年6月,世界各国通过了《国际南极条约》,明确南极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各国纷纷开始设立科学研究站点,开展气候、海洋、地质、矿藏等方面学科的研究,南极步入“科研时代”。人们将目光和兴趣投向这片遥远的白色之洲,南极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成为人们科研和关注的热点。地理之极、寒冷之极,成为科研热土。1985年,长城站正式竣工,中国人首次拥有了南极科考站,成为和平利用南极资源、开展南极科学研究的积极参与者。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生存环境恶化警钟的敲响,一度是冰清玉洁、遥不可及的南极,成为了人们观测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基地。而南极冰雪的消融、冰架的崩解、臭氧层空洞的扩大,也成了我们监测地球环境变暖的重要指标。作家袁敏从文学视角展示了南极的自然之美和由此产生的心灵震撼;恐龙研究专家张艳霞从南极恐龙绝灭的化石间,揭开了消失的南极自然画卷;邵传贤老师则在提醒人们,地球万物都在按照自然规律变化,如果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过多干预,势必会对其产生不可预估的影响。
诚心呵护自然,保卫地球家园,是人类共同的愿望。关注南极,关注生存,就是关注人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