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蔚青
“八八战略”: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先行探索
□ 蓝蔚青
“八八战略”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性探索,是落实党中央对浙江“走在前列”要求的政治担当,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提供了浙江素材和浙江经验;是针对世界性难题提出的克难攻坚之策,引领浙江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是立足省情扬长补短的科学谋划,指导浙江实现了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它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战略新思想在一个省范围内的先行探索。“八八战略”的成功实践打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绚丽的“浙江样本”。它在施政宗旨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总体布局上着眼全局、统筹协调、战略思考、整体设计,在方法举措上辩证分析、对症下药、综合施治,这些都在更大范围内具有示范意义。
习近平 治国理政思想 八八战略 浙江经验
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代表省委在总结浙江多年来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概括了浙江发展的八个优势,提出了指向未来的八项举措,形成了“八八战略”*“八八战略”的内容如下:一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体制机制优势,大力推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区位优势,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三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四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城乡协调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五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六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山海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努力使海洋经济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成为全省经济新的增长点;七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环境优势,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法治建设、信用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八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人文优势,积极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加快建设文化大省。。此后4年,省委历次全会讨论通过了一系列重要决定,对实施“八八战略”进行总体布局和全面落实。十多年来,“八八战略”一直是引领浙江发展的总纲领和推进浙江各项工作的总方略,是浙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指引。“八八战略”是科学发展观在浙江的具体化,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在一个省范围内的先行探索。它的成功实践打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浙江样本,并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
(一)“八八战略”是落实党中央对浙江“走在前列”要求的政治担当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同时要求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中央殷切期望浙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走在前列。作为政治家,习近平同志并没有把“走在前列”仅仅理解为各项指标更高一些,工作质量更好一些,而是带领省委一班人,学在深处、谋在新处、干在实处,敢于担当,以高屋建瓴的大局意识和“敢喝头口水”的弄潮儿精神,勇于探索新阶段新形势下发展改革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八八战略”的提出过程,与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基本同步,不仅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且在转型升级、生态省建设、平安建设、法治建设、文化建设、执政能力建设等方面作了一系列先行探索。不仅使科学发展观在浙江迅速全面落实,而且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提供了浙江素材和浙江经验。
(二)“八八战略”是克难攻坚的成功突围
“八八战略”提出之时,浙江已在全国各省区中率先逼近人均GDP3000美元这个中等收入经济体的门槛。习近平同志没有盲目乐观。他根据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明确指出:浙江“‘十一五’时期将进入人均GDP3000~5000美元发展阶段。国际经验表明,这一阶段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将带来经济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动。”产业结构趋向高级化;大量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出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外贸出口和引进外资快速增长,经济外向度不断提高;居民基本生活消费比重下降,交通通讯、文化娱乐教育等其他消费比重迅速上升等。[1](P42)而这一阶段中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其发生原因主要就是低端制造业转型失败,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矛盾集中爆发,原有的增长机制和发展模式无法有效应对由此形成的系统性风险,造成贫富分化加剧、产业升级艰难、城市化进程受阻、环境污染严重、社会矛盾凸显等。浙江当时面临的各种“成长的烦恼”,具有“中等收入陷阱”的明显特征。习近平同志从浙江的实际情况出发,要求认真把握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就业结构、区域结构、社会结构、体制结构六大新趋势,进而又综合全国的新趋势新特点和浙江的特殊性,概括出浙江已进入经济发展的腾飞期、增长方式的转变期、各项改革的攻坚期、开放水平的提升期、社会结构的转型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期。[1](PP31-33)“八八战略”正是针对这些新趋势新特点提出的克难攻坚之策。通过坚定不移地实施“八八战略”,浙江没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下,不但保持了经济的稳定较快增长,增速回升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有效地推动了经济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和以信息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正在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更趋协调,实现了生态环境质量的总体好转,系统建立了化解社会矛盾的规范体系和机制,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状况稳居全国前列。2016年,浙江人均GDP达到12577美元,进入世界银行同年确定的高收入经济体的门槛。
(三)“八八战略”是立足省情扬长补短的科学谋划
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浙江时指出,他在浙江工作时,省委就提出了“八八战略”,这不是拍脑瓜的产物,而是经过大量调查研究提出来的发展战略,聚焦如何发挥优势、如何补齐短板这两个关键问题。“八个优势”是对浙江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的高度凝练,“八项举措”是引领浙江改革发展向更高更新目标迈进的战略指向。浙江是一个陆域物质资源小省。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人民弘扬“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排头兵。各级党委政府敢于依靠几百万创业创新人才,营造了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使千百万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走自主创业、自我积累、自愿联合之路,以人力资源的优势弥补了物质资源的劣势,并通过人的主观努力使各种生产要素得到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集聚和利用全国全球的资源实现超越式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活力最强的省份之一。习近平同志高度评价并要求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同时也深刻指出浙江原有的一些优势正在随着其他地区改革发展步伐的加快而相对弱化,新的矛盾和问题在不断显现。他毫不掩饰浙江的发展存在着不少影响发展全局的短板,实事求是地分析短板的成因,寻求补短板的有效办法,努力创造新的优势。他反复强调要利用宏观调控的“倒逼机制”,在努力改善要素资源供给的同时,痛下决心,苦练内功,“腾笼换鸟”,“凤凰涅槃”,集约利用,特色发展,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全面进步。他带领省委一班人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集聚干部群众的智慧,通过省委宣传部和省社科联广泛吸收社科界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浙江发展的实践经验进行系统总结和继承创新。在此基础上制定的“八八战略”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切实弥补原有的劣势的同时着力打造新的优势,引领浙江实现了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四)“八八战略”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省域探索
“八八战略”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战略新思想在浙江的先行探索。“八八战略”提出后,十一届省委紧紧围绕“八八战略”,通过一次次省委全会的专项研究,先后作出建设平安浙江、法治浙江、文化大省、生态省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决策部署,紧密结合浙江实际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推动浙江各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思想萌芽。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工程等纷纷组织课题组前来考察研究“浙江现象”,各路媒体络绎不断地报道“八八战略”取得的成效和经验,许多兄弟省市前来交流切磋,“平安中国”“法治中国”“美丽中国”“绿色中国”等相继进入中央决策在全国推广。党中央要求浙江发挥的先行探索和典型示范作用日益显现。
14年来浙江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证明,“八八战略”是管全局、管长远的,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和总纲。十二届、十三届省委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十二届省委提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两创”发展路径,十三届省委概括“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两富”发展目标,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作出“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两美”决策部署,都体现了坚定不移贯彻“八八战略”的各项部署,不断凸显“八八战略”的核心目标,深化“八八战略”的科学内涵,丰富“八八战略”的具体举措,凝聚“八八战略”的社会共识,落实“八八战略”的目标要求,推动浙江不断“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勇立潮头”,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绚丽“浙江样本”。
(一)践行“腾龙换鸟”和“凤凰涅槃”理论,在经济转型升级道路上不断攀升,经济效益和产业层次不断提升
习近平同志提出的“腾龙换鸟”和“凤凰涅槃”理论,是“八八战略”调结构、促转型要求的生动形象表述。浙江下决心腾出空间、集约资源,培育“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好“鸟”,相继制定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和扶持政策,有步骤地淘汰落后生产技术、工艺和产品。推动企业“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立足全国发展浙江”,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合作和西部大开发,支持中部崛起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省外浙江”“海外浙江”,大大拓展了浙江经济的发展空间。十二届省委抓住浙江的最大优势,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和全面创新,使浙江在此后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前能够另辟蹊径。十三届省委打出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五水共治”“三改一拆”以治污拆违倒逼发展环境的改善和发展空间的拓展,浙商回归着眼于为浙江经济引进效益更高的“金丝雀”。特别是近年来,浙江顶住了经济总量增速居全国后列的巨大压力,抢抓新科技革命的历史性机遇,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等八大万亿产业,培育特色小镇,积极推进“互联网+”“云计算+”“机器人+”等前瞻性战略,新经济在浙江势如破竹,产生了诸如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等一批国际领军企业,为浙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后劲,正在迎来向更高层次蜕变的机遇。浙江的GDP总量突破4万亿元,人均GDP长期名列全国前茅,浙江制造正在向浙江创造升级。G20杭州峰会的成功举办,更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浙江样本”。今年一季度,增速率先回升的浙江经济交出8%的靓丽答卷,而更重要的是经济效益的提升、经济结构的改善,彰显出深入实施“八八战略”的显著成效。
(二)践行“两山”理论,以生态文明引领经济转型、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浙江,生态红利不断释放
“八八战略”一开始就把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纳入其中,紧接着习近平同志又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在践行“两山”理论过程中,浙江把生态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一手抓减排治污,一手抓环境美化,更着眼于制度建设;同时着力提升公众生态意识,熔铸社会共识。浙江制订了全国第一份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率先制定并实施水权交易制度、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边界水质监测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四边三化”的基础上全面建设美丽乡村并起草了国家标准。十三届省委进一步作出建设“两美浙江”决策,通过“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既腾出了空间,又美化了环境、保障了安全,因而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再到“要求做”,决不把脏乱差、污泥浊水、违章建筑带入全面小康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誓言,并且创造了五级“河长制”等影响全国的治水经验。环境保护问责、自然资产审计等新制度也在浙江不断探索落地,正在形成源头控制制度、过程管控制度、末端追责制度相结合的全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有力推动着产业生态化、消费绿色化、资源节约化和生态经济化。通过“浙江生态日”、监督“可游泳的河”、“民间河长”等活动,不断提升公众环保意识,扩大公众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建生态文明的合力。浙江生态不断向好,生态资源的价值日益凸显并正在带来巨大的综合效益。安吉成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样本,钱江源国家公园建设列入国家试点,去年G20杭州峰会召开期间,美轮美奂的浙江生态惊艳全世界,为美丽中国赢得良好口碑。
(三)建设法治浙江、平安浙江,以法治昌明、社会安全顺应民心保障发展,环境优势不断彰显
2004年,浙江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平安省份。2006年4月,又作出建设法治浙江的部署。这两大战略性决策,显示浙江较早关注到法治对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作用,认识到平安是重要的民生需求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携手并进的重要性,并且将平安浙江和法治浙江紧密结合起来,意味着习近平同志和整个省委对社会规律认识的深化。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设实践了许多先进的发展理念、制度设计。如提出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方面宽领域、大范围、多层面的“大平安”理念,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各方、实行全方位综合治理,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消极被动“维稳”。注重源头治理,多渠道化解社会矛盾,建立了重大决策事项合法性论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公示、听证等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的发生。建立条块结合多渠道多层次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形成覆盖各地区各领域的调解工作平台体系。以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和构建完善各级公众参与平台为抓手,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执法司法公开工作和信息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消除执法行为的随意性。健全点线面结合、网上网下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面提高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以实名制为突破口,以监管的制度化法治化为抓手,实现对公共安全领域问题隐患的源头治理。把预防处置突发事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形成社会应急大联动工作体系。健全社会协同治理机制,把加强政府管理与推动社会自治结合起来。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动员组织群众的新机制新办法,以民主恳谈、民主听证、民主评议等做法优化基层治理,努力形成平安建设人人参与、平安成果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在全省推广“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以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中心为枢纽,上下联动,统筹资源,运用信息化手段增强互动服务功能和快速反应能力,打造统一的“网上办事大厅”,提供一站式、全天候、全透明的民生服务。着力规范政府权力运行,深化“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以“最多跑一次”倒逼简政放权、提升效能、优化服务,发扬“店小二”精神,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建立“条块结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平安建设组织体系,坚持经济报表、平安报表“两张报表”一起抓,建立并且落实严格的责任制和“重结果、动态性、群众评”的考评体系,把群众满意作为平安建设的最高标准,由“围着指标、排名转”向“围绕群众意愿、要求干”转变,努力建设群众真正认可、真心满意的平安。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连续13年位居全国前列,2016年达到96.43%。“平安浙江”建设进一步规范化、系统化、精细化,形成了制度体系,打造出平安中国的示范区、法治中国的先行区。
(四)建设文化强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浙江精神与时俱进,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
浙江的历史地理环境,孕育了“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成为浙江勇立改革开放潮头的文化基因。2005年7月,在习近平同志主持下,浙江省委作出了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策部署,从增强先进文化凝聚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入手,重点实施文明素质工程、文化精品工程、文化研究工程、文化保护工程、文化产业促进工程、文化阵地工程、文化传播工程、文化人才工程,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科技强省、卫生强省、体育强省。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创立过程中形成的“红船精神”,要求在新的实践中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努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走在前列。省委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努力形成全省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根据时代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对浙江精神进行新概括新提炼,与时俱进地培育和弘扬“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精神,使之成为推动浙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通过实施建设文化大省纲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建立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浙江文化事业掀起历史性的发展高潮,文化软实力迅速增强。十二届省委进一步提出建设文化强省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后,浙江把文化产业列为新万亿产业。在“八八战略”指引下,党委政府坚守责任、道德风尚注重引导、文化市场活力喷涌、文化事业狠补短板。提炼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开展公民道德实践,大力倡导“最美现象”,涌现出一大批“最美人物”,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榜样。积极构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确保公益性文化产品普惠性供给;扶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媒体加快融合发展,文化产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性文化需求,也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一批重大文化设施高标准建成,6500多个农村文化礼堂成为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
(五)全面改善民生福祉,高水平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利民实效不断显现
实施“八八战略”的根本目的,是在浙江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率先实现现代化,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全省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从“八八战略”到“两创”“两富”“两美”一以贯之。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八八战略”特别强调城乡、区域和两个文明的统筹协调发展,“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所蕴含的“一个都不能少”的思想,都体现了对民生的关切。多年来,各级政府的“两会“工作报告都会承诺当年改善民生福祉的十个方面实事,明确目标、明确责任,落实措施、落实资金,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近几年还鼓励群众开展网络投票,自主决定十大民生实事工程。坚持全省财政支出增量2/3以上用于民生工程,2004年至2016年年均增幅达10.6%。通过社会保险、政府救济、社会互助、公益慈善,构建全方位的社会保障网络,社会保障从领域全覆盖到人群全覆盖,居民养老金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提升了个体和家庭的抗风险能力。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力推进,逐步覆盖外来流动人口,提高公平程度。县县建成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医疗卫生服务“双下沉、两提升”持续推进,缓解了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基本实现全覆盖。实施山海协作工程和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建立面对困难群体的长期帮扶机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截止到2015年底,浙江已经率先全面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4600元的贫困现象。全省城乡居民年均收入已分别连续16年和32年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2016年城乡收入比2.07:1,远小于全国平均的2.72:1。
“八八战略”的成功实践打造了中国道路的浙江样本,对全国具有引领作用,并向全世界生动形象地证明了中国道路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不久前召开的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宣示:“‘八八战略’是引领浙江发展的总纲领,是推进浙江各项工作的总方略,管方向、管长远、管全局。这些年浙江发展之所以取得显著成就,归根到底靠的是持续深入实施‘八八战略’;浙江未来发展要再上新台阶,仍然必须坚持‘八八战略’的指引。要坚定不移续写好‘八八战略’这篇大文章,不断推进‘八八战略’深化细化具体化,彰显‘八八战略’的理论价值和实践力量。”“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统筹推进富强浙江、法治浙江、文化浙江、平安浙江、美丽浙江、清廉浙江建设,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和党的建设再上新台阶,高水平谱写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浙江篇章。”[2]尽管“八八战略”的目标举措都是针对浙江实际,但作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在一个省范围内的先行探索,“八八战略”所贯穿的理念和方法在更大范围内具有示范意义。
习近平同志在提出和领导实施“八八战略”过程中形成的治国理政思想,汇集在他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和实践》一书中,其内容非常丰富,在该书的《自序》中作了集中的概括。从这些重要报告、讲话、文章和批示所展现的思考、探索和实践中,可以充分领会“八八战略”的示范意义。
(一)在施政宗旨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打赢脱贫攻坚战,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3]这一重要论述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高度,进一步科学回答了当代中国究竟“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的基本问题,指明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习近平同志在深入阐述“八八战略”时指出,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使改革兼顾到各方面利益、照顾到各方面关切。坚持以人为本,既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价值取向;既是考量我们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也是检验我们工作目的的重要标尺。[1](PP23-24)“八八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始终坚持从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出发,解决的都是直接事关人民根本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把“为民办实事”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长效机制,不断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民困民艰,维护民生民利,真正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改革和发展的全过程,使之成为指导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原则,成为衡量改革成败和发展得失的重要标准。[1](PP23-24)这些都有力地保障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不忘初心”,保证人民群众始终处于各项事业发展的中心地位,使人民群众在实实在在“获得”的基础上形成由衷的“获得感”。
(二)在总体布局上,着眼全局统筹协调的战略思考和整体设计
习近平同志在回顾“八八战略”等决策部署时指出:“我们作出的这一系列决策部署,是党中央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部署在浙江的具体体现,构成了浙江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在这个总体布局中,实施‘八八战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抓手,全面建设‘平安浙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载体,加快建设文化大省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举措,建设“法治浙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效途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此提供根本保证。这‘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是内在统一、有机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1](P7)这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动性和发展的整体性。其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已经蕴含其中,因为“八八战略”就包含着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的战略。10年前,邻省的一位社科联负责同志要我谈谈对习近平同志主政浙江的观感。我说,就像看高手下围棋,落子看似平淡,波澜不惊,但走到中盘回头再看,那些当初像闲子的尽下在全局要害之处,棋势厚实,胜券在握。“八八战略”是一盘很大的棋。它一开始就有着整体思考,然后通过三年里五次省委全会研究决策,对各个领域的发展与改革逐个作出系统的设计和部署,如全面建设“平安浙江”有“五个更加”的总体目标和“六个确保”的具体目标,加快建设文化大省有“两大战略”、“三个力”、“八项工程”和“四个强省”,加强建设“法治浙江”以依法治国为核心内容、以执法为民为本质要求、以公平正义为价值追求、以服务大局为重要使命、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巩固八个基础、增强八种本领”的要求,等等。统筹协调、总体推进五大建设和党的建设,形成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布局、工作部署、考核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学说和社会结构、社会发展动力思想在21世纪的社会发展环境下的科学运用和创造性发展。不仅对中国实现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具有长远的战略指导意义,而且可以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启迪。
(三)在方法举措上,对症下药综合施治
发展转型,改革攻坚,面临的往往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难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人民内部矛盾用人民币解决”的简单化方法已经不管用了,甚至会引发更大、更多、更麻烦的问题。必须用辩证思维分析这些错综复杂的矛盾,理清盘根错节的因果关系,对症下药综合施治,有时“功夫在诗外”,甚至得“头痛医脚”。习近平同志在推进落实“八八战略”的方法举措上,纯熟地运用唯物辩证法,提出了一系列妙招。如在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上,强调为了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要用更大力度来推进政府职能的转换,把无所不包的政府职能转换到“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1](PP23-24)浙江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有限政府和法治政府,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效显著,已成为全国省级行政审批项目最少的省份之一,同时通过机关效能建设,办事效率大为提高,现在已经敢于立下让老百姓和企业“最多跑一次”的“军令状”。在处理发展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上,提出“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的超越性理念,推动浙江的生态文明建设突破“两难选择”。在城乡关系问题上,提出在城市化的新阶段要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改善农村和农民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走城乡互促共进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在社会和谐稳定问题上,指出协调好社会利益关系,是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关键。[1](PP23-24)为此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浙江从解决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教育、医疗、住房等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入手,在十个领域探索建立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尤其是关注困难群体,强化基层基础,在抓源头防矛盾、抓热点疏矛盾、抓教育减矛盾,“平安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在文化建设方面,强调人是浙江最大的资源和最大的优势,深刻认识文化力量的作用,与时俱进地培育和弘扬“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精神,发挥引领作用,以高度自觉发展先进文化,甚至亲自挂帅抓文化研究工程。在党的建设方面,把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与推动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这些辨证施治的科学方法,有力地推动了“八八战略”的全面落实。
[1]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2]车俊.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高水平谱写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浙江篇章——在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浙江日报,2017-6-12.
[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7-2.
(责任编辑:李宗开)
D60
A
1243(2017)04-0004-007
作者:蓝蔚青,原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社会主义思想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其在浙江的实践。邮政编码:310025